●江蘇省興化市戴南高級中學 湯愛霞
議題式教學本身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高中政治課程與一般課程不同,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還要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政治素養(yǎng),具備法治意識與科學精神,能夠正確地參與到社會公共事務當中。將議題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政治課堂中,能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參與,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筆者在本文主要分析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意義、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議題式教學通過“議”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使其形成一定的思維品質。在高中政治課堂采用議題式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思維發(fā)散平臺,讓學生在“議”中強化認知、交流觀點、提升素養(yǎng)。議題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的成功實施有效推動了我國高中教育學科思想與政治課程教學由知識素養(yǎng)導向型向能力導向型的轉變,有效促使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落地。
1.議題確定不合理。
議點模糊,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興趣;圍繞議題設計的問題驅動力不足,生命力不夠,缺乏立德育人的價值,不能有效引領議題式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確定哪個議題,如何驅動議題式教學的開展成為新時代教師必須認真面對和努力解決的重要課題。
2.探究議題不充分。
在議題探討中,有時教師沒有充分了解學生掌握了多少理論知識,或者沒有考慮學生實際、理解能力等就結束探究,導致探究不充分。
1.科學選擇議題。
要想順利高效地開展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就必須科學選擇議題,確保議題的合理性。對高中政治教學來說,必須緊緊圍繞社會熱點、時事政治,引導學生以此為切入點,與班級其他同學深入探討,把這些話題轉化為開展探究活動的議題。
例如,在教學高中政治必修2中的《公民的政治生活》時,可以設置“言論自由該不該受限”等問題,并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并列舉言論自由受限與不受限的生活實例。在討論過程中,有的學生認為言論自由應該受限,而有的學生認為不應該受限。學生由于認知有限,列舉的事件多為同學之間發(fā)生的小事,說服力不強,導致學生之間爭論不休。此時,教師應為學生列舉一些有說服力的案例。
2.合理搜集信息。
教師可以自主探究教材或有關材料,借助日常生活、調(diào)查研究,獲得與議題相關的一系列有效信息。在學生收集相關信息或圖片時,教師要提供指導,讓學生自主完成,或幾個同學一起合作完成。
例如,在教學高中政治必修3中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時,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的信息或圖片,再通過這些信息討論關于文化的改變。
3.大膽探討議題。
在討論教學的過程中,政治教師需精心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并讓學生找到探討議題的主線。在議題式教學中,加強了師生互動,從而幫助學生加深自身對于所學政治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學高中政治必修1中的《經(jīng)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時,教師可以抓住逆全球化現(xiàn)象設計議題,圍繞全球化背景下各國面臨的現(xiàn)實競爭、主權國家面對經(jīng)濟全球化所采取的應對措施等教學拓展點讓學生展開討論。
落實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不必固守于形式,可以多方面進行,使其更具教育價值。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時要自主創(chuàng)新,給予高中生自主討論的權利,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推動高中政治教學的發(fā)展與進步,為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培養(yǎng)出更多綜合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