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敏 黃振光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藥劑科 廣西 南寧 530021)
藥物治療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MTM)是指具有藥學專業(yè)技術的藥師對患者提供用藥教育、用藥咨詢等藥學專業(yè)服務,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預防用藥差錯,從而提高治療效果[1]。美國MTM培訓項目以實踐為基礎,培訓藥師評估復雜用藥、識別藥物治療相關問題、為患者和醫(yī)療專業(yè)人員提供醫(yī)療建議的能力,形成了規(guī)范化、標準化和可考評的培訓體系[2]。MTM包括5個核心要素[3]:治療藥物回顧(medication therapy review,PMR),個人藥物治療記錄(personal medication record,PMR),藥物行動計劃(medication-related action plan,MAP),干預或提出建議以及文檔記錄和隨訪。共同目標都是關注并解決藥物治療相關問題。MTM的實施流程可分為:收集信息、患者評估、制定計劃、執(zhí)行計劃和追蹤隨訪,另外,在溝通技巧、評估方法等方面都設計了教學培訓課程。MTM將藥物治療相關專業(yè)知識和臨床實踐能力進行了完美結合。目前,我國高校藥學教學體系中還沒有開設MTM相關教學內容,MTM教學主要為相關學會及醫(yī)院發(fā)起的職業(yè)培訓項目[4]。我院為教學醫(yī)院,承擔著五年制臨床藥學本科專業(yè)的教學工作,我們首次嘗試將MTM教學模式融入臨床藥學本科教學中,本文通過1例痛風患者的用藥咨詢,開展MTM教學實踐。
患者,男,67歲,身高172cm,體重80kg,主訴“間斷右側跖趾關節(jié)疼痛2年”?;颊?年前進食魚肉后突然出現右側跖趾關節(jié)疼痛,伴局部皮膚紅、腫、熱,無皮膚破潰,無晨僵、關節(jié)畸形、發(fā)熱、皮疹等,自行服用芬必得,約10天后癥狀緩解,未再繼續(xù)口服藥物,未系統(tǒng)診治。1年前上述癥狀再次出現,疼痛部位、性質及伴隨癥狀同前,于醫(yī)院就診,查血尿酸高,給予芬必得緩解癥狀,后給予別嘌醇口服治療。服藥3月后復查血尿酸正常,自行停藥。既往史:高血壓病20年,血壓最高200/160mmHg,目前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30mg qd,奧美沙坦酯 20mg qd治療,血壓控制在130/80mmHg左右。家族史:父親患2型糖尿病、高血壓。吸煙40余年,20支/天,飲酒40余年,偶爾飲酒。本次因檢查發(fā)現血尿酸再次升高,血尿酸580μmol·L-1,但沒有關節(jié)疼痛癥狀,咨詢是否有必要藥物治療。
MTM教學采用理論知識授課、自學、案例教學三種模式結合。首先,教師先向學生進行理論授課,講授高尿酸血癥相關的臨床藥物治療知識,使學生了解高尿酸血癥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掌握高尿酸血癥的治療原則、臨床常用治療方法和藥物治療。再指導學生自學《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5]、《中國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6]。高尿酸血癥是一種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代謝異常綜合征。無論男女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過420μmol·L-1,可診斷為高尿酸血癥。血尿酸的升高是高尿酸血癥和痛風及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發(fā)展的根本原因。血尿酸水平控制達標可以減少痛風發(fā)作頻率、降低死亡風險及改善生活質量,因此控制高尿酸血癥是預防痛風及相關并發(fā)癥的關鍵。臨床常用的降尿酸藥物有抑制尿酸合成,促進尿酸排泄,具體藥物的選擇需根據病因、并發(fā)癥及肝、腎功能。在完成相關內容授課和自學后,再針對案例進行案例教學。
第一步:引導學生進行相關信息的收集,包括患者個人信息、疾病相關信息及用藥相關信息。本病例患者,男,67歲,BMI27kg·m-2,有吸煙飲酒史,既往高血壓病史,高尿酸血癥,間斷右側跖趾關節(jié)疼痛,曾口服別嘌醇治療,好轉后自行停藥。
第二步:引導學生分析評估,識別藥物治療相關問題。藥物治療相關問題包括[7]:(1)不必要的藥物治療:無適應證用藥,能用單藥治療的疾病卻使用了多種藥物進行治療,身體狀況無須藥物治療,用一種藥物去治療另一種藥物的可以避免的不良反應;(2)需要額外的治療方案:因身體或經狀況需要增加額外的治療方案,需要預防用藥來降低新發(fā)疾病的風險,因身體或疾病的狀況需要增加額外的治療藥物,以產生協同或疊加的作用;(3)無效的藥物治療:疾病對藥物產生耐受性,藥物劑型不適宜,所用藥物對其治療的適應證效果不佳;(4)藥物劑量過低:藥物劑量過低,給藥間隔過長,藥物相互作用導致藥物在體內的濃度降低,或藥物療程過短,難以獲得預期的治療效果;(5)藥物不良事件:與藥物劑量無關的藥物不良反應,由于風險因素,需要使用更安全的藥物,藥物相互作用引起的與劑量無關的不良反應,給藥過快或給藥方案頻繁變更,藥物引起過敏反應,患者存在用藥禁忌證,使用了不適宜的劑型;(6)藥物劑量過高:劑量過高,給藥間隔過短,用藥療程太長,藥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毒性反應,給藥速度過快;(7)用藥依從性問題:患者對藥物信息了解不足,患者更傾向于不使用藥物,患者忘記服用藥物,患者無法負擔藥費,患者吞咽困難或不能習性給藥,患者無法購買到藥物。藥物相關治療問題中,不必要的藥物治療和需要額外的治療方案考察適應證,無效的藥物和藥物劑量過低考察有效性,藥物不良事件和藥物劑量過高考察安全性。因此,引導學生分別從適應證、有效性、安全性和依從性對患者進行評估。本例患者進行評估后發(fā)現存在需要增加額外的治療方案,用藥依從性差。表現在患者當癥狀好轉后自行停藥,傾向于不使用藥物。
第三步:引導學生制定方案和給出建議,根據評估的結果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本例患者用藥依從性差,主要是由于對疾病的認識不足。因此需要向患者普及相關疾病知識。長期高尿酸,超過人體可以溶解的尿酸鹽就有可能沉積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如關節(jié)、腎臟等,造成損害。同時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是慢性腎臟疾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是過早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5]。雖然患者目前沒有痛風的癥狀,但既往有過痛風史,又合并高血壓,血尿酸580μmol·L-1,需要藥物治療,建議將血尿酸控制在<360μmol·L-1。患者有吸煙飲酒史,BMI27kg·m-2,存在超重,而高尿酸血癥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體重增加是痛風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體重減輕則有保護作用,體重減輕可顯著提高血尿酸水平控制的達標率,降低痛風急性發(fā)作頻率。酒精的攝入與痛風發(fā)病風險也呈正相關,富含果糖的飲料和水果也明顯增加血尿酸水平。吸煙或被動吸煙都會增加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發(fā)病風險。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要控制體重,鼓勵運動,均衡飲食,限制每日總熱量攝入,控制飲食中嘌呤含量,戒煙戒酒。大量飲水可縮短痛風發(fā)作的持續(xù)時間內,減輕癥狀,建議多飲水,維持每日尿量2000—3000ml[5]。
最后,給出建議后,還需要對患者進行隨訪,引導學生制定隨訪計劃。隨訪計劃包括隨訪時間,需要關注的指標等。本例患者可以3個月后進行隨訪,評估飲食運動堅持情況,藥物治療依從性,尿酸復查指標。
在完成MTM案例教學實踐后,還需要對教學進行教學評估。教學評估包括3部分,分別是理論筆試、案例實操和MTM現場情景模擬考核。理論筆試主要就理論授課內容進行考核?,F場情景模擬考核3人一組,一人模擬藥師,另2人分別飾演患者和觀察員,根據案例內容書寫MTM腳本,并進行模擬表演。
MTM培訓在國內目前仍屬于藥師培訓認證階段,并未融入臨床藥學教育中。在國外,有不少院校已開設MTM教學。如查爾頓南卡羅來納藥學院,早在2009年便為藥學博士開設了以患者為中心的MTM選修課,使用了“主動學習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技能,MTM實施過程中使用了患者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模擬患者等教學方法[8]。佛羅里達大學藥學院將為期2周的MTM融入博士選修課程中,顯著提升了學生開展MTM服務的信念,全面提高了服務所需的知識儲備[9]。北達科他州立大學藥學院則通過MTM課程教會藥學專業(yè)三年級的學生開展MTM服務所需要的技能[10]。2016年,貝爾蒙特大學藥學院開發(fā)了MTM核心教學模式,讓學生完成13周的學習后進行自我考評,增強了學生對MTM服務的感知力[11]。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藥學院對藥學三年級學生實施MTM理論和實踐授課,結果表明MTM課程可以提高學生開展MTM服務的能力[12]。我們將MTM教學融入臨床藥學本科教學中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我們的教學模式主要參考中國藥物治療管理培訓[7],并結合我們的實際教學情況。我們可以預期MTM會在未來的臨床藥學教育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