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姜紅
(江蘇省新沂市新店鎮(zhèn)小湖中心小學)
以學定教更注重對學情的分析與掌握。遵循以學定教的理念,就應該將學情的確定作為教學的起點,并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運用相關的教學策略來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于此,學生的原有知識儲備和能力基礎也得到充分的關注,而依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來決定教學的方式和模式,既利于學生接受,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時的情緒狀態(tài),使教師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持續(xù)發(fā)展。
但要強調的是,在“以學”來“定教”的過程中,對于確定教的難易、內容、能力、素養(yǎng)等方面都應有所探究,也就是說,教師在打造“以學定教”的小學語文課堂時,要切實做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不能只考慮教師心中的教學預期,而要在把教學當作一種服務的前提下,把握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加深教學體驗。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全面推廣使得小學語文教學也經歷了一次新的變革。隨之而來的不僅是課文長度的增加,更是對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挑戰(zhàn)。特別是統(tǒng)編版教材中單元主題的突顯,讓教學模塊化加強的同時也促進了整體的連貫性。但很多教師經常忽略教學的系統(tǒng)性,“就課論課”,使語文教學過于零散,不利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以學定教”不僅把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放在首位,更是將統(tǒng)編教材中的課文群以單元主題的方式“提綱挈領”地表現(xiàn)出來。從微觀層面來看統(tǒng)編教材中的單元主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整幅的插圖,在視覺上給學生以沖擊,繼而用單元導語概括出該單元的主要內容,同時借助單元目標的確定來明確地指出本單元的教學主線,從而實現(xiàn)學生觀念上的“以學定教”。以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就可以看出主題思想對語文教學的有益促進。
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動物”,因此編者選擇了吳冠中的《鵝圖》作為本單元的插圖。圖中的兩只紅嘴鵝各具情態(tài),一只凝視湖面,一只游水嬉戲,湖中鵝的倒影也若隱若現(xiàn),給人一種恬靜美好的舒適感。配上文字“奔跑,飛舞;駐足,凝望”,既指不同類型的動物姿態(tài),又體現(xiàn)了活潑靈動,因而說“可愛的動物,我們的朋友”,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本單元的主題思想。
此外,品讀文章中作者表達對動物情感的方式,嘗試寫好自己喜歡的動物,也確定了“以學定教”的內涵。據此再看本單元《貓》《母雞》《白鵝》這三篇課文,就能把握好教學設計的思路以及所要達到的實際教學效果。尤其是對不同作者的不同寫作風格的分析,也較多地為學生提供了描寫動物的不同思路,從而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喜歡的描寫手法,完善寫作能力。同時在學習完這三篇閱讀課文后再看本單元寫作《我的動物朋友》,便能較好地發(fā)揮基于閱讀教學之上的“學以致用”,讓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結合,激發(fā)更多語文課堂教學中“以學定教”的智慧。
小學語文教學的誤區(qū)在于就語文課來上語文課,即按部就班地進行識字教學、閱讀指導、精讀課文和全文總結。這種形式的語文課,更多地偏向于教師準備怎么教以及具體怎么來教,對學生想不想學、是否應該這樣學關注不多。實際上,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不單是識文斷字,還應通過這種教學的途徑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對其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進而促進其情感發(fā)展??紤]到這種情況,基本也就找到了“以學定教”中“學”的方向,也就是說,語文教學觀念的轉變是把陳舊的課文教學觀轉化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以期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真正獲得個人素養(yǎng)的提升。教材是語文學習的載體,學生通過閱讀文本來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情感,也同樣關聯(lián)以往經驗。所以對教學內容的科學性界定,就是在以學生為本的基礎上為了實現(xiàn)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發(fā)展、情感推進而設計教學內容,并據此展開“教”的過程。例如,在學習《刷子李》這篇課文的時候,就應該從多維度深入了解教材,“以學定教”,確定好教學內容。
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倘若用常規(guī)的方式指導教學,就是通讀文本,解決生字詞,既枯燥乏味又沒有生氣。事實上,對于描寫人物的文章,鮮明的人物形象一定是全文學習與分析的重點,在這樣的思維指導下,教學的模式也就顯得靈活多變起來。本文以《刷子李》為題,自然刷子李便是全文的中心人物,再結合課后習題中提到的“畫出描寫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語句”,便可以推測出文章中還設置了“曹小三”這個人物,要么是為了對刷子李的人物形象進行烘托,要么就是形成對比。在把握了這些信息后,“以學定教”的模式也就相應形成。不僅如此,作者描寫一個人物自然有主觀思維上的傾向性,也就表明了對這種形象的人物有一定的情感,或喜或悲,或厭惡或欽佩,如果沒有任何情感包含在里面,也就沒有了創(chuàng)造的必要。以這樣多維度思考的方式分析文本,探討教學內容,也在潛移默化中指明了人物描寫的具體方法,讓學生受益良多。
“以學定教”的語文教學模式,不僅關注了“學”的內容,更將重點放在了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在遵循教學規(guī)律的前提下靈活選擇教學模式,既要注重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更要重視相關內容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語言文字的本源,即在最初的勞動中因為交際需要應運而生,因此從起點到終點,語文的學習都有明確的語用目的。雖然有的人認為語文課不局限于課堂,但“語文無用論”的說法也時有發(fā)生,就如文言文教學,有人認為文言文已經和現(xiàn)代生活脫節(jié)。但是,不同的語文文化都有一定的時代性,也自然有其存在的價值,而實用性也自然而然讓其有存在的可能。當下“古典文化元素”的盛行,也使得言簡意賅的古文字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的最終收效取決于它的實際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關注語文學習的現(xiàn)實意義,這對“以學定教”的語文教學來說也勢在必行。這一點,在學習“口語交際”中“即興發(fā)言”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可以充分體現(xiàn)。
小學階段的語文口語交際是以具體的教學形式訓練學生語言實際掌握能力的一種方式。在應試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學的書面語和口語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平等”??谡Z交際是對學生口頭語言表達的一種綜合考查,同時也需要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作為依據。有的學生之所以認為口語交際難學,很多情況下是因為對語言的實用性訓練不足。在本次的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即興發(fā)言的前提是要先注意生活中的場合,也就是給出了相應口語交際的情境,這也明確指出了口語交際更注重具體情境中的使用。而即興發(fā)言的特點又表明了事情的突發(fā)性和緊迫性,也就是并沒有過多的時間讓學生來準備,需要學生迅速組織語言,側重于學生就相關情境的臨場發(fā)揮。這個時候,讓學生教條地去閱讀書本上的內容并不是教學的最佳路徑,而讓他們最大限度地將自己置身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身份,更容易讓他們想清楚表達的場合和重點。例如,在“老師臨時讓你發(fā)表作文比賽的獲獎感言”這個情境中,要讓學生明確場合中有同學和教師,自己作為獲獎者要談的是獲獎的感受和想法。為了注意語言的合情與合理性,便可以設身處地把自己想象成臺下的同學,并構建起生活中經歷過的類似場景,用這樣的方式,就將口語交際教學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讓語言學習更有生命力。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那么一堂好的語文課的標準也從活潑熱鬧的表面現(xiàn)象擴展到更有深度的思辨課堂的彰顯??紤]到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越是民主的課堂越能激發(fā)他們的潛能。因而立足學生本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和主人,以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學的起始和歸宿,便是在“以學定教”模式下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形成的推動。要想切實打造好生本課堂,無疑要先找準學生的興趣點,也就是說,如果教師不能改變教學內容,就應該致力于研究學生所喜愛的課堂的組建方式。智慧課堂中的“智慧”不僅指教法的先進性,而且要求教學內容充滿思維的智慧,既有“意料之外”的驚喜,又有“情理之中”的釋然,讓學生在跌宕起伏中意識到語文的趣味橫生。
例如,在學習《陶罐和鐵罐》的時候,就可以突顯智慧課堂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推動。這是一篇有哲理性的童話故事。文中的陶罐和鐵罐性格分明,但不同的結局也發(fā)人深省。剛開始的時候,驕傲的鐵罐因為自己的堅硬而盛氣凌人,但陶罐始終明確自己的功能是盛東西,而非相互碰撞。這是一種在面對壓迫后的合理反抗,卻也切實激怒了鐵罐,讓它堅信陶罐一定會被碰成碎片。按照常理來講,陶罐確實比鐵罐易碎,但在特定情況下,因為長久的封塵,鐵罐被氧化消失得不見蹤影,陶罐卻保存了下來,并因為年代久遠而成為價值不菲的古物。這不僅是誰先毀滅的問題,更意外地將陶罐的價值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那么,面對這樣一篇課文,我們就不能像旁觀者一樣只看到鐵罐和陶罐的故事,而應該立足學生本位,讓他們帶著思辨思維去評判,以智慧課堂的打造客觀而全面地看待文本中的主人公,并通過這樣的故事描述,感受字里行間所要表明的道理。
總而言之,“以學定教”的教學策略是提醒教師要將教學指向學生的一種方式。只有奠定好“以學定教”的思想基礎,從多角度設計好課堂教學內容,遵循教學規(guī)律,發(fā)揮語言文字的實用意義,才能在良性的語文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好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