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一鳴 丁 可
(黑龍江大學西語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符號學是20世紀發(fā)展最快的學科之一。符號可以分成言語符號和非言語符號兩大類。Saussure把外部話語的物理聲音與其聲學形象的心理性質區(qū)別開來,表明語言符號是一種由音響形象、概念兩部分構成的心理實體[1],即“能指”與“所指”。在日常人際交往中,大量的信息是由非言語符號傳播。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電影產業(yè)也日漸蓬勃,非言語符號發(fā)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形形色色的符號,每個人時時刻刻地在使用著各種符號。[2]非言語符號是社會發(fā)展的產物。世界上不存在無物質形式的非言語符號,也不存在無精神內容的非言語符號。[3]相比于與語言符號,非語言符號的呈現(xiàn)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光影、色彩、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衣著打扮等都是比較典型的非言語符號。言語交際只有在特定的人群中使用才能起到傳播作用,而非言語符號卻能夠部分地為不同文化、不同種族間的社會成員所通用。[4]Jakobson也認為,言語符號不提供也不可能提供傳播活動的全部意義,人類從交流中所獲得的信息有相當一部分來源于語境。如果人們想要理解對方的意思,就必須理解語境的含義。為了能更好地了解、體會語境,就必須關注非言語符號的巨大作用。
非言語符號分為兩類:有聲非言語符號和無聲非言語符號;前者指輔助語、類語言,后者指其他非言語符號。[5]而在電影中,相比于觀眾直接看到的言語符號,非言語符號蘊含了極為深刻的內容與極為豐富的情感,包括背景顏色、場景構圖、人物外貌、實物符號、形體動作、蒙太奇語言等。一部成功的電影僅僅擁有優(yōu)秀的言語符號是不夠的,非言語符號或者說非言語因素的運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電影的畫面內容,提升觀眾對于電影的視覺體驗,加強觀眾對影片的理解。通過言語符號和非言語符號的結合,觀眾可以更好地理解影片所要傳達的思想,而通過非言語符號,這種思想可以被理解得更加深刻;因此,影視作品中的非言語符號一直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非言語符號既可以使影片的傳播效果最大化,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個性化的發(fā)展。
可以說,不僅在電影中,在我們的日常交際中非言語符號也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然也不應該過分渲染非言語符號的作用。誠然,在人們嘗試使用語言進行溝通卻失敗的時候或無法使用語言溝通的時候,通過非言語符號可以更容易讓對方理解自己的意思,但是這也取決于信息的復雜程度,并且對于相對抽象的思想與概念,不可能在缺乏言語符號的情況下完成交際過程。
雖然《Marrowbone》整個故事都籠罩著濃烈的悲傷氛圍,但是影片并沒采用相對陰暗的色彩來構筑畫面,而是用明亮與陰暗的畫面對比來加強觀者的視覺體驗,通過這兩種非言語符號來讓觀者對于明亮色彩與陰暗色彩的出現(xiàn)都更加敏感,這樣在結尾處的結局會給人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在影片的開頭,一家人站在明媚溫暖的陽光下看著即將入住的房子,充滿了快樂、幸福,這時候影片通過陽光明媚的場景傳達出了無限的希望。但母親病故到父親突然出現(xiàn),整個的畫面都是陰暗的色調,只是中間穿插著Jack與Allie的交流時間會有一絲暖色調的場景出現(xiàn),這也暗示著故事走向悲劇。在Jack與父親談判的時候,天空烏云密布,整個畫面的色彩也是極為單調且沉郁,給人一種無法呼吸的壓迫感,仿佛這個殺人犯父親隨時都會出手傷人,這里出現(xiàn)的非言語符號可以說是影片中應用得相當好的一處。到了影片最后懸念揭曉的時候,Allie發(fā)現(xiàn)Jack躲在安全屋中,人格分裂的Jack裹著衣服,在微弱的暖光燈下以為自己是弟弟妹妹們,還在自言自語。本來這種悲傷的畫面應該使用相對陰郁的顏色來烘托氛圍,但是導演用了一盞閃爍著微光的燈,使整個畫面溫馨起來,讓觀者對處在其中的兩個人產生無限的憐憫:一個是為了親情而人格分裂,一個是為了愛情而嘗試理解,溫暖的色調與悲傷情節(jié)的強烈對比讓人無法釋懷,這個畫面會給觀眾留下極為深刻的記憶。整部影片房子內的背景都比較灰暗,而屋外的情節(jié)總是伴隨著溫暖的色調,這種強烈對比貫穿于整個故事,也由此給觀眾更為強烈的視覺體驗,這也是這部影片最為與眾不同的地方。這種將代表著不同意義的視覺符號呈現(xiàn)方式,可以讓觀者在記住電影內容的基礎上更好地體味故事的含義。
影片中,因為Jack人格分裂但又在逃避現(xiàn)實真相,避免在照鏡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屋子中只有自己一個人,所以他用白布將幾乎所有的鏡子都遮住了。這個非言語符號代表著隱藏,用白布把現(xiàn)實情況遮蔽住了。雖然看起來只是用白布將鏡子遮住,但實際上影片想要傳達的還有白布也遮住了Jack那顆受傷與悲傷的心。
電影中的鬼魂或者幽靈都是輕飄飄的形象,出現(xiàn)的時候大多會躲在窗簾后面或者白布后面嚇人。影片中出現(xiàn)的裹著白布的幽靈在觀眾來看是Sam被嚇到了,以為有鬼魂出現(xiàn),但是下一秒鏡頭切換,是Jack從夢中醒來的視角,結合影片劇情我們知道這是Jack做的噩夢。實際上,用白布遮住鏡子來保護Jack的非言語符號,在這里的出現(xiàn)也是暗示Jack知道白布既可以給自己提供保護,讓自己依舊活在自己虛構的世界中,也知道用遮住鏡子來掩蓋弟弟妹妹已經死去的真相是不可能長久的,他會一直經受這種現(xiàn)實與臆想的煎熬,看起來讓他獲得一絲解脫的白布也讓他備受煎熬。白布在影片中既代表了暫時的救贖,也代表了永恒的悲傷。這種強烈的對比在真相大白時可以激發(fā)觀眾強烈的同情,也讓觀眾在真相被揭開前產生無限遐想:房子中真的有鬼嗎?遮住鏡子到底是為了什么?這無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懸疑與恐怖的氛圍,讓影片立意深刻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簡單的非言語符號最大限度提升觀者的體驗,可以說是一種非常簡單又高明、道具不復雜又可以營造多重效果的方式。
Jack的父親在攻擊了Jack之后回到閣樓,殺害了自己的孩子,Jack醒來后發(fā)現(xiàn)了這殘忍的一幕,于是用磚封住了閣樓,也困住了父親。而后無法接受真相的Jack人格分裂,以為弟弟妹妹們依然活著。非言語符號閣樓在影片中代表了一個恐怖的地方,那里有讓人害怕且危險的父親,當切換為Billy人格的Jack通過煙囪進入閣樓試圖拿到裝錢的盒子時,觀者可以看到身處閣樓的Jack所散發(fā)出的恐懼。閣樓在影片中也代表著暫時性的安全,因為通過浣熊的尸體與骯臟的水桶可以知道父親雖然存活在閣樓之中,但是又無法逃出來。而被Jack封住的門,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被父親殺害,也是為了封住自己關于弟弟妹妹被殺害的記憶,這也是為什么每次他看到這堵封住的門都會頭痛欲裂,因為通過這個門他就可以回想起那天恐怖又悲傷的記憶,所以只有遠離這扇門,遠離閣樓才可以獲得暫時的寬慰。
閣樓是相對狹小的空間,本來是可以提供安全感的地方,但是在影片中成了危險的符號;結實的磚墻本來可以抵御很多危險,影片中卻變成了封閉記憶的開關。這兩個非言語符號聯(lián)系在一起,既是危險又是屏障,這種矛盾的內涵存在于一個相同的非言語符號之中,強烈的對比反差如同一個有力的拳頭在真相大白的那一瞬間擊中了觀者的心,傳遞出強大的震撼力。
一部成功的電影,優(yōu)美的畫面與動人的配樂缺一不可。而電影中的音樂從來不是單獨的樂曲,它的出現(xiàn)與影像的出現(xiàn)密不可分,如果一部電影缺少了音樂,那這部電影就是不完整的電影。在《Marrowbone》中,配樂可以說完美配合了故事所要表達的情感及電影情節(jié)的推進。
在故事的開頭,一首《Our Story》帶領我們走進了這個悲傷的故事,幾秒充滿陽光的畫面配合著如同鳴笛般的重低音讓我們感受到一家人在新居所里即將起航的新生活,而后配樂逐漸平緩且略帶悲傷,但是又夾雜了希望的節(jié)奏變化可以很容易地讓觀眾感受到這個故事的主旋律,即從無限悲傷中所孕育出的希望。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推進,孩子們結識了Allie,而后Jack與Allie相戀,充滿了曖昧、悸動氣息的配樂《A Kiss》讓人不由得為兩個人的戀情感到一絲欣慰,但并非開心,因為影片沒有給觀眾喘息的時間,緊接著一首《We Have to Be Ready》預示著危險的來臨,孩子們需要做好準備,這首配樂結尾的輕快與悲傷的變奏似乎也預示了悲劇的結局。果然,罪犯父親的到來,意味著災難降臨,《Risk!》看似平緩的前奏實則暗藏殺機,結尾處突然地變奏和鋼琴的聲響則代表災難確實降臨?!禖overing the Mirror》聽起來充滿了緊張感和危機感,遮住鏡子似乎是為了防止什么恐怖的東西出現(xiàn),搭配《The Ghost》,似乎讓觀眾覺得真的有什么幽靈出現(xiàn)在了房子里,尤其是《The Ghost》激烈的變奏,一下子揪住了觀眾的心,很容易讓人感覺到驚悚恐懼。當Allie與律師發(fā)現(xiàn)房子中奇怪的狀況之后,《Leave Us Alone!》兩段不同的節(jié)奏清楚地展示了Jack自己臆想的世界和弟弟妹妹已經去世的悲傷現(xiàn)實所呈現(xiàn)的強烈對比,這首配樂的前后反差一下子讓觀眾墜入了迷茫之中,真相到底是什么?故事的結尾,謎底揭曉,Allie依舊愿意陪著患有精神分裂的Jack,《Faraway Place》似乎預示兩個人某種程度上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這也是兩個人最好的歸宿。《Marrowbone》最后出現(xiàn)的這首配樂,略帶悲傷但是夾雜著希望的溫柔旋律,完美契合了電影所要傳達的信息。
電影中一共出現(xiàn)了多達32首的配樂,很多時間導演似乎只是希望觀眾通過配樂這種非言語符號來體會故事的情節(jié)。對于這部懸疑驚悚片來說,配樂這種非言語符號給了觀眾無限的遐想與完美的視聽體驗,也讓觀者對電影的情節(jié)構架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Jack的父親在到來的那天,一槍打穿了房子的窗戶,在窗戶上留下了破碎的痕跡,而這一聲槍響也打破了Jack與弟弟妹妹們平靜的生活。槍聲在影視作品中歷來都代表著死亡,在聽到槍聲的那一刻觀者就會有不祥的預感。同樣,這聲槍響也代表著真正的故事悲劇開始了。觀者通過槍聲可以牢牢記住災難的來臨。但是除了死亡,槍聲在影片中也意味著生與希望。影片的結尾Jack為了保護Allie,沖破心魔來到閣樓,對著噩夢般的父親開出了一槍,父親應聲倒地,這聲槍響代表著父親的死去與噩夢的終結。而由于這一槍,Allie擺脫了危險,因此這一槍也代表著生。同時,這一槍擊碎了父親的生命,也讓Jack暫時意識到現(xiàn)實的真相,接受了弟弟妹妹已經死去事實;因為Allie的存在,兩個人的命運已經緊緊地綁在了一起,所以Jack再次獲得了生活下去的勇氣,這一槍也就代表了希望與未來。根據(jù)這種情況,我們無法準確判斷槍聲所代表的主要含義,但是由于槍聲的復雜含義,讓觀者對其中含義的思考反而更能凸顯槍聲這個非言語符號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無論代表的含義是積極的還是負面的,槍聲的出現(xiàn)總會預示著劇情的轉折,也在吸引著觀者用心關注劇情的變化。
從符號學的角度來看,《Marrowbone》中的很多設置、布局都離不開言語符號和非言語符號,其中利用非言語符號營造的場景與氛圍更是讓影片擁有了極佳的視覺、聽覺體驗。影片通過一些非言語符號的運用,成功呈現(xiàn)了一部家庭類型的懸疑恐怖電影所能呈現(xiàn)的全部要素,由于電影獨特的記敘方式又可以完美傳達出對于家庭成員羈絆的謳歌,可以說是成功運用非言語符號的一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