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鄧笑林
語言是地域之根、文化之源,方言作為傳播地域文化的主要媒介,它代表著區(qū)域之間的淵源歷史和人文精神,是讓我們認識方言地區(qū)發(fā)展歷程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中國城市化的迅猛發(fā)展,地區(qū)之間人員的流動性日漸明顯,致使發(fā)展較落后、人口不夠密集的區(qū)域在方言使用頻率上愈來愈少,方言傳承面臨危機。湖南作為中國方言最多的省份,在湖南向來有“十里不同音、隔河語不通”的說法,省內語言資源種類繁多,既含湘方言、上江官話、客家方言等,也包括湘南語、瓦鄉(xiāng)話、平話等,其中湖南西部和南部一些地區(qū)的漢語方言已處于瀕危狀態(tài)或臨近瀕危狀態(tài)。立足于語言資源大省的實際情況,湖南方言文化的保護迫在眉睫,如何開發(fā)和利用大體量的湖南方言文化,規(guī)范方言建檔制度,從而提升方言實際應用價值,將對弘揚檔案精神、延續(xù)湖湘文化和構建社會記憶影響深遠。
(一)湖南省方言保護的價值。1.語言本身的價值。英國語言學家帕默爾認為:“語言忠實地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全部歷史、文化,忠實地反映了它的各種游戲和娛樂,各種信仰和偏見……語言不僅僅是思想和情感的反映,它還對思想和情感產生種種影響。在方言說法上,就拿“漂亮”一詞來說,長沙話稱“嬲腮”,懷化話稱“幾好看”,常德話稱“乖致”,婁底話稱“包相”,岳陽話稱“梭里”等,同時不同區(qū)縣的發(fā)音又有區(qū)別,由此可見湖南方言的豐富性與多元性。2.地域文化的表現。傳統地方戲曲大多以地方語言為載體,是歷史的傳承和文化的積淀,比如湘劇、祁劇和花鼓戲等當地人民喜聞樂見的民間文化形式,都是在歲月沉淀的過程中與方言相融合的,其中湘劇與祁劇始于明初年間,不僅推動當今藝術教育的變革發(fā)展,對歷史價值的挖掘也有重要意義。同時湖南方言也參與了現代文化創(chuàng)作,綜藝節(jié)目《越策越開心》運用湖南當地方言加強地域聯系,傳承方言的同時增添節(jié)目趣味,加強青年人對方言的關注力度。
(二)湖南省方言保護的現狀分析。1.以社會個體主導的方言保護。為留住瀕臨消逝的鄉(xiāng)音,近年來社會公眾也開始加入方言保護活動。2015年,湖南衛(wèi)視主持人汪涵出資465萬元發(fā)起“響應”計劃,組織10支研究團隊,計劃5-10年內對湖南53個地域的方言進行全面調查,并進行數字化建檔保存。湖南省湘潭大學李永明教授歷時60年對湖南方言進行詳細調查,并主持編撰了《湖南方言系列叢書》,其中涵蓋16部湖南省地方方言著作,包括湖南境內湘方言、上江官話、湘南語等幾大方言,通過以湖南方言為研究材料進行深入研究,不僅為語言學和漢語史的學科領域作出顯著貢獻,同時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湖南境內方言的面貌,對湖南方言的檔案式保護奠定了基礎,為湖南甚至是全國的方言研究提供了范本。2.以政府部門主導的方言保護。湖南省自2015年底開啟語言保護工程,根據“一縣一點”的準則在省內施行,保護對象涵蓋語言和文化,對包涵地方特色文化的詞匯更加注重,預計在5年內,對湖南省99個方言調查點進行調查和數據處理,并通過視頻、語音等多種方式保存語言資料,完成湖南語言資源保護數據庫建設及相關科研成果。
(一)檔案部門主體地位的弱化。方言建檔雖屬于我國檔案事業(yè)的主要部分之一,也順應形勢陸續(xù)在開展,但方言建檔仍未被納入我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一度缺乏計劃和系統性。目前的方言建檔主要有語言學視角下和檔案學視角下的方言建檔,但實際過程中以著重于方言傳承與普及工作的語保部門為主,檔案部門受重視程度并不高,并且檔案部門主導方言建檔工作也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導致檔案部門難以有效統一規(guī)劃方言建檔實踐的各項流程。同時,方言建檔組織的分散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檔案部門保護方言的主體地位,導致檔案部門在過程中容易處于邊緣化的境地。
(二)人員流動大,方言使用率降低。普通話的普及和推廣,已經成為我國一項基本的語言政策,其觀念的深入與地位的提升,本意并不是為了制約方言的運用與傳承,然而現實情況是已然限制了方言的發(fā)展。湖南地處內陸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緩慢,外出打工人數在全國排列第二,農村的青壯年陸續(xù)涌入大城市,經濟實力允許后再把家人帶進城,致使湖南方言主體出現斷層。同時隨著鄉(xiāng)鎮(zhèn)學校教學素養(yǎng)能力的提升,當地小孩使用方言交流的頻率也隨之減少,導致湖南方言正在加快式微,方言建檔難度加大。
(三)方言語音化采集困難,語音質量沒有統一標準。湖南方言種類繁多,例如湘語并不能代表湖南方言,只能作為湘江流域一帶的代表性方言,其次是西南官話、贛語、客家話、湘南土話、瓦鄉(xiāng)話等,目前湖南省以語言學科為主的學者在方言的文字收集整理中已有一定基礎,但在方言的歸檔與語音建檔的收集上,對于方言發(fā)言人的年齡、受教育程度、短詞短句、居住習俗等所涉及的內容尚無統一標準。
(一)體制層面。1.借鑒先進省市先進經驗。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江蘇庫在建立之初即增設了“地方口頭文化庫”,設立70個考察點,甄選近500名發(fā)音合作人,采錄時長超過300小時、數據容量將近1T的方言和地方普通話有聲數據,分期分批錄制地方戲曲、童謠、說唱吟誦等經典片段,保存了江蘇地方語言實態(tài)。陜西省檔案局聯袂陜西省廣播電視臺,以陜北方言為載體,通過尋找和記錄與陜北方言有關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協同非物質文化遺產“陜北民諺”傳承人王建領撰稿中國首部方言紀錄片《陜北話》,通過陜北話尋找陜北文化的源頭。陜西省洛南縣檔案局編導的36分鐘超長方言版微電影《鄉(xiāng)音的呼喚》在網絡熱傳,該片的拍攝基于洛南縣檔案館已完成的方言語音建檔工作,是對洛南方言的一次創(chuàng)新開發(fā)與利用,以方言語音建檔為語料素材,用“文化鄉(xiāng)愁”引發(fā)各界人士的反響和共鳴。 湖南省檔案部門可學習各省市先進建檔經驗,與當地非物質文化資源進行整合,豐富當地的資料。2.明確檔案部門的主體地位。檔案部門著力于收集、整理、鑒定和保管各環(huán)節(jié)開展工作,并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與其他公共機構相比較,其管理手段和業(yè)務水平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在明確檔案部門主體地位的同時,需要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共同推進,加強漢語言學、人類學、民俗學等學科的專家協同合作。在做紙筆調查時,必須由方言學專家和檔案部門的同志共同來做:專家負責語音、詞匯、語法的標記,檔案部門如實記錄調查點概況、發(fā)音人情況、調查人情況以及調查綜合情況,便于日后的歸檔,進而整理保存形成特色的方言語音檔案。
(二)內容層面。1.重視方言實體檔案的開發(fā)、利用與展覽。在不同片區(qū)設立調查點,有標準、有選擇地甄選最地道的方言發(fā)音人,各地區(qū)檔案部門加強與當地高校的協同合作,將語言本體和語言文化資源整合。建檔的目的在于利用,應加強與當地文化、宣傳部門之間的聯系,可通過創(chuàng)建方言節(jié)目、撰寫方言書籍文本,播放方言音視頻等方式,進行多元化的成果展示,擴大方言語音建檔服務面,通過汲取方言中蘊含的歷史文化養(yǎng)分,講述地方特色文化。2.做好方言語音檔案的展示工作。對湖南當地以方言為基礎的花鼓戲、湘劇、女書文化等制作音視頻檔案,利用檔案微信公眾號、檔案史料展覽場館、檔案官網等,充分展示湖南方言的獨特魅力,積極宣傳湖南傳統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以吸引社會更多的民眾參與到湖南方言的保護與傳承中來,并以此推動湖南方言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向縱深發(fā)展。3.因地制宜制定方言建檔的標準規(guī)范。檔案信息資源標準規(guī)范是檔案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完善的標準化體系有利于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建設。為了使采集到的語音檔案既反映語言實態(tài),又滿足各方利用需求,標準規(guī)范應由檔案部門和語保部門共同制定。
(三)技術層面。1.建立方言檔案資源共享平臺。方言建檔能夠直截了當地弘揚地方歷史文化,展現當地特色。系統地歸納整理方言檔案資源,對其類別進行科學地梳理,規(guī)范編目流程,根據整理完善的檔案資料構建文本、圖片、聲音、影像數據庫,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為湖南歷史文化研究部門、專家和社會民眾提供方言研究和學習欣賞的方言檔案資源共享平臺,繁榮以湖南方言為基礎的地方歷史文化。檔案部門應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積極探索開展方言檔案式保護與傳承的內容、方式,為記錄地方發(fā)展歷史、傳遞社會文化價值、喚醒大眾的鄉(xiāng)土情懷作出應有的貢獻。2.檔案部門可以通過錄音故事、視頻圖像等形式的載體,將大眾傳媒與檔案宣傳工作相結合,打造方言檔案網絡展示廳,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及政務App等政務公開平臺向公眾進行展示。與此同時,可以創(chuàng)建微博及短視頻App等平臺的話題,引導公眾來參與方言音視頻的投稿錄制,篩選出符合標準的音視頻可進行歸檔,二者同時推進,既可以展現出方言的趣味性和特色性,也能夠調動公眾的參與積極性,豐富方言檔案的利用形式,對方言檔案資源體系的完善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四)人員層面。1.方言群體。人民群眾是地方方言的締造者、保護者與傳承者,然而,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審美情趣也隨之提升,逐漸失去對方言和以方言為媒介的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賞鑒和學習的興趣。因此,應以政府力量為主導,社會公眾力量為重要補充,通過開展廣泛宣傳、動員和教育工作,為民眾盡可能多地打開了解湖南方言的窗口。社會公眾的參與,不僅能提高社會大眾傳承與保護方言的意識,更能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下對其進行實踐,使方言受到民間智慧的保護而迸發(fā)出勃勃的生機。2.專業(yè)人才。在方言建檔的過程中,檔案人員的專業(yè)技術水平起到了關鍵作用。采用數字錄音技術構建地區(qū)方言聲音資料庫從字、詞、句到句群、語段、篇章,從前期籌備到后期校對,這項工作可以說是既繁雜又瑣碎。方言建檔工作的開展既需要具有語言學專業(yè)能力的人才,也需要具備電子檔案管理能力的人員?!坝幸庾R地制作+保存?zhèn)洳椤笔沟梅窖詸n案能夠充分有效地發(fā)揮社會記憶作用,實現其承載的經濟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