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剛 云南藝術學院體育教學部
伴隨著2017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31 號文件《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的頒布,打開了課程思政的新局面,高校課程涉入思政元素如雨后春筍在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打開了全新的局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把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融入各類課程教學之中。中國女排近幾年在國際賽場屢屢斬獲頭銜,不論是在奧運會賽場還是世界杯賽場,都向全世界展現出了中國女排的風采,更讓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女排永不言敗的拼搏精神、自強不息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大學公共體育課排球課程教學的思政元素融入符合新時代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新要求,順應人才培養(yǎng)的總目標。
課程思政融入大學體育課程就是要強化思想引領,將課程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同向同行、協調發(fā)展,達到強健體質、健全人格、堅定意志的育人效果。排球課程教學中可融入的思政元素較多,且中國女排當今的影響力較大,女排精神更是需要我們廣大的學生學習和繼承。且中國女排精神的內涵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發(fā)展的,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內容增加進去,通過對女排精神進行調查得知,有關女排精神的研究近40 年有500 余篇,眾多學者有自己的看法和認知,女排精神以“竹棚精神”為前身,有專家認為,其實質就是祖國利益高于一切、以拼搏為核心、以實力為基礎、以團結為動力、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其中,2019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與中國女排代表會面時指出,“中國女排在賽場上展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這也說明了中國女排精神的實質和精髓。把女排精神融入藝術院校公共體育排球課程,有先天優(yōu)勢和寶貴的素材,女排精神的示范性和蘊含的最優(yōu)秀的體育品德,曾經一度掀起全國學習的熱潮,其在社會上形成一股積極向上、奮力拼搏的民族合力?;貧w到體育排球課堂,以點及面,以排球為跳板,促進體育課程思政的協同發(fā)展,形成更大領域課程思政新格局。
1.團結合作元素
排球運動是12 位運動員參與完成的比賽項目,是工業(yè)時代規(guī)矩化的產物,是隔網對抗集體項目極具特色的代表之一。排球項目有著發(fā)、墊、傳、扣、攔五項基本技術,戰(zhàn)術更多,諸多技術動作的完成或者戰(zhàn)術的串聯需要場上的所有人員共同完成,需要的是集體的團結合作。在藝術院校,集體榮譽和團隊合作在藝術類專業(yè)學生身上稍顯不足,所以在排球運動中,充分挖掘團隊合作的元素,對學生的成長具有積極影響和重要作用,為學生步入社會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打基礎。
2.競爭性元素
排球運動、比賽,有其固定的規(guī)則和方法,是體能、運動技能的比拼,更是與大腦和心理的較量。競爭是不惜犧牲對方的利益來達到自我獲勝的目的,排球場上的競爭屬于良性的競爭。雙方隊員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克制對方的優(yōu)勢來取得比賽的最終勝利。排球場上雙方的隊員你來我往,在攻防轉換之間完美的詮釋了競爭的概念。排球運動讓學生懂得輸贏、懂得競爭,為更好的走出校門、適應社會奠定基礎。
3.公平性元素
排球屬于隔網對抗項目,且對場上隊員的數量都有著特定的要求,不會因雙方隊員的肢體接觸產生影響比賽結果的現象。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技術促使排球項目的發(fā)展越來越向公平化發(fā)展,相較于以前,因為以前沒有視頻回放等科技手段,裁判誤判、錯判的概率大大降低,排球運動員可以更加公平、更加投入的進行比賽。例如:現在正規(guī)賽事采用司線和“鷹眼”技術,對界內外、打手、觸網與否等排球場上容易產生的不公平的現象都有了有效的扼制。
4.規(guī)則性元素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作為學生,不管在學校還是步入社會,都應該遵守規(guī)矩,不守規(guī)矩是行不通的。排球場上的每一位隊員和彼此都存在相應的位置關系,且比賽規(guī)則都對相應的位置關系做了明顯的界定。場上的每一位隊員都有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在進攻和防守的同時都有著自己的職責。場上的隊員都受到規(guī)則的制約,同時也要承擔違反規(guī)則所受到的處罰。規(guī)則教育能有效的改善學生自由散漫的不良現象,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以點及面涉及學習生活的各個領域,有效的遵守規(guī)則并在規(guī)則允許的情況下完成每一件事情。
5.拼搏精神元素
中國女排對排球的拼搏精神進行了完美的詮釋,力爭每一分、每一次成功。女排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不輕言放棄,力求解決困難的方法和途徑,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F代的學生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父母的溺愛,對拼搏精神的認知大多停留在認知層面,藝術類專業(yè)學生因為有專業(yè)特長,一般個性較強、集體主義觀念較差,這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都有所體現,而排球課程教學則是將團隊協作和集體至上的精神運用于實踐當中,不僅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能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修養(yǎng),錘煉學生的意志,為今后步入社會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強化排球教師的思政意識
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排球教師年復一年的教授著不同的學生,然而這些學生在不久的將來也將轉變身份成為新的老師,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思政元素的融入過程起著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轉變教師觀念,發(fā)掘排球課程教學中的思政元素,并能夠有效的作用于教學實踐。定期組織教師的專題化課程思政培訓,通過觀看課程思政的經典課程,組織教師有關課程思政的專題座談會,教師之間相互交流,共同打造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的大平臺。對教師課程思政的融入情況定期進行檢查和反饋,第一時間就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補充和完善。教師的績效考核和年終優(yōu)秀考核可以適當的參考課程思政融入的效果,提高教師的內在品德和以德為范的職業(yè)操守,在更大的輻射區(qū)形成課程思政的育人新格局。
2.凝練內功,打破學生傳統觀念
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減少“唯成績論”、“唯高分論”的諸多現象,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學習不僅能在排球課堂教學中收獲知識,更能體會排球帶來的拼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對公平性和規(guī)則性有正確的認識。
3.融入排球課程目標
按照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規(guī)定,對普通高等院校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確定為五個方面: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目標,將團結合作元素融入運動參與和技能目標,競爭元素融入心理健康目標,將規(guī)則和公平性元素融入社會適應目標,將拼搏精神融入身體健康目標。課程目標引領課程教學,在排球課實踐教學中以完成課程目標為目的,從而達到了在常規(guī)的排球教學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4.在原有的教學設計中融入思政元素
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課程思政概念越來越清晰,打破原有教學設計中一貫的教師示范講解、學生模仿練習的固有方式,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革新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已成為體育老師的重要任務。體育老師有義務更新陳舊的教學觀念,充分利用新方法、新手段進行教學。例如:在體會拼搏精神的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新型的教學手段,觀看中國女排的諸多關鍵比賽,讓學生獲得較大的思想沖擊。組織教學比賽,教學比賽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由學生自主組織和開展,從運動員到裁判員再到觀眾。采用以賽代練的教學方法讓每一位學生成為課程教學的主體,以參與者的身份體驗合作與競爭,體驗公平性,并為教學比賽的勝利拼搏努力。
5.成立體育教學部門課程思政團隊
以體育教學部門為核心,以教授各個運動項目的教師為主體,可聘請學校思政部門的專家指導,成立體育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團隊專門研究及充分挖掘體育課程的思政元素,根據各個體育教師的特長、專業(yè)方向等建立與之相對應的體育思政素材庫,通過團隊的研究及交流,把素材庫里的思政元素科學、合理的融入自己的課堂上,讓每位學生能夠感受和認識課程思政不是隨便說說而已,是在結合體育運動項目實踐的基礎上,身體力行。聘請思政教師或專家把體育思政元素與現時國家關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精神、思政要素相融合,全力推進體育教學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機制。
排球課程思政符合國家課程思政的大格局,不偏離體育教學目標的總要求。通過對排球項目本身思政元素的挖掘,并通過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等途徑進行有機的融合。以排球知識技能教學為依托,以促進學生德育發(fā)展為主要目的。從目標到內容到方法,能在排球課堂教學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再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錘煉學生的意志品質,激發(fā)學生的拼搏精神,提升愛國主義情懷。注重對學生的公平和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適應學生到社會人的跨步,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