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jīng)鍪袥艽h豐臺鎮(zhèn)西頭王小學 李志龍
閱讀課程是語文課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時,應該注意對方法進行準確選擇,使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進而提升學生在語文課程中的融入性。
目前來看,一部分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指導時,往往沒有對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予以充分尊重,很多時候,小學生需要對教師言聽計從,配合教師各個輔導環(huán)節(jié)的安排,這不利于對學生課堂學習自主性的有效激發(fā)。對閱讀來說,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但是很多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往往忽略了對學生邏輯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進行激發(fā)以及培養(yǎng)的重要性,更多是從自己的主觀角度出發(fā),從而使得小學生閱讀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時候,教師在引導學生對閱讀過的文章進行分析時,主要還是以“總分總”作為分析思路,并且讓學生體會作者寫作時的情感狀態(tài),進而引領學生分析本文的中心思想。很多學生已經(jīng)對這種老套的閱讀指導教學模式非常膩煩,因而在課堂學習中表現(xiàn)得有些麻木,參與積極性不高。
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指導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小學生現(xiàn)階段的實際興趣取向以及接受能力有具體了解,以此作為基礎來展開閱讀指導教學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聯(lián)的教學情境,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fā),同時也使得學生接受知識的視野更加開闊,對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奶奶的白發(fā)》一課時,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一些與之相關的音樂、視頻或者圖片,喚醒學生記憶中關于奶奶的點點滴滴,想起奶奶為自己付出的辛勞。當學生沉浸在回憶的氛圍中時,教師可以找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會有更加真切的體會,這樣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也能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有效的激發(fā)。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強調了促進小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重要性,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指導教學時也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教師在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文本理解能力進行培養(yǎng)時,應該有意識地強化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現(xiàn)階段的生活環(huán)境、個性特點以及語文基礎等諸多情況有詳細的了解,尊重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感知以及體驗,不否定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有效體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火燒云》一課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生活經(jīng)驗談談還見到過火燒云的哪些形狀,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將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驗與想象相結合,通過語言描述的方式表現(xiàn)出火燒云的特征。這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進而使得語文閱讀指導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小學生往往自主學習意識較差,自主學習能力也較為有限,因此,教師要想更好地引導小學生自主學習,應該注意對方法進行合理選擇。教師要引導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要保證每個小組成員結構分布的合理性,不能將學習成績較為理想的學生分為一組,將成績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這樣不利于學生進步。教師要保證每個小組中都包括成績較為理想的學生,同時也包括中等生和后進生,還應該包括學困生。這樣一來,學生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以及探討相應問題時,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使得學生在組內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這也會使得學生對文本理解更加深入。
總而言之,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指導教學時,應該注意對小學生現(xiàn)階段的興趣取向以及接受能力有深入了解,要保證所應用的教學模式與現(xiàn)階段小學生接受新知識的習慣相符合,這樣才能使小學生的課程參與興趣得到激發(fā)。此外,教師應該注意將生本理念貫徹到小學語文閱讀指導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