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丁丁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進一步提升,全面增強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成為廣大高校體育教師所關注的焦點,改變原有課程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就成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選項課模式也由此進入到廣大體育教師的視野之中,而如何將該模式加以應用自然值得每一位高校體育教師不斷加以深入思考。
選項課模式的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無疑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應用的起始點并不是課上的“準備部分”,而是課程教學活動開始前的準備工作。在該項工作中,做到體育項目的多樣化設置無疑是關鍵中的關鍵,因為這不僅能夠確保學生體育情感的正確樹立,更是該課程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理想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其間,筆者認為必須從兩方面著手:
第一,明確課程大綱要求和學生運動參與的需求方向。教學大綱為課程教學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因此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活動中,選項課模式的應用必須以此為依據(jù),并將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切實需求進行廣泛了解,由此確保選項課體育項目的設置與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以及學生運動參與的實際需求相統(tǒng)一。第二,結合現(xiàn)有課程教學資源,多樣化設置體育項目。在明確教學大綱的具體規(guī)定和學生運動參與切實需求的基礎上,高校體育教師要結合學?,F(xiàn)有課程教育資源(場地、器材、設施),盡可能多的設置體育項目類型,如休閑體育項目、娛樂健身項目、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等等,為學生最大程度提供課堂學習項目選擇空間的同時,確保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體育運動,并正確樹立體育情感。
毋庸置疑的是,課堂教學手段的選擇與應用保持高度的合理、充分,是教學模式最大程度發(fā)揮出教育效果的關鍵,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活動中,選項課教學模式的應用也是如此。在這里,筆者認為以互動性和合作性的手段為主要選擇,能夠為高校學生打造理想的運動體驗平臺以籃球選項課《單手肩上投籃》教學為例,筆者將新課教學活動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情境導入,第二部分為技能學習,第三部分則是技能強化與運動能力提升。
就前者而言,先以極具趣味性的問題為鋪墊,確保學生課堂注意力能夠迅速集中起來,為創(chuàng)設理想的課堂教學情境,并帶動學生正確樹立體育情感打下堅實基礎,即:“同學們誰能說出當今NBA賽場誰的遠投能力最強?”由于選擇該體育項目學習的學生普遍將觀看NBA比賽和評論作為釋放緊張學習情緒的途徑,所以該問題一經(jīng)提出引起了廣泛關注,隨后筆者則是將課前精心準備的短視頻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以助學生深度思考。在學生踴躍說出自己觀點的同時,筆者則是將球員的投籃動作特點與之共同分析,并向學生明確這些球員之所以能夠確保遠距離投籃高命中率,就是將“單手肩上投籃技術”熟練掌握,并通過無數(shù)次的磨礪將其練得爐火純青,本課所要學習的內容與指正相關。這一過程顯然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了理想的比賽情境,不僅將課堂教學的主題順利導入進來,同時學生學習興趣也得到深度激發(fā),實現(xiàn)學生籃球運動情感的正確樹立,為有效組織新知識、新技能學習活動打下了堅實基礎。
就技能學習部分而言,筆者先是以“誰能將自己心目中投籃最準的球員投籃動作進行模仿?”互動話題為起始點,逐步將新知識與新技能的要點引入進來,該手段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欲望的長時間維持,更能以學生模仿的動作為契機,將標準化的“持球準備”“蹬地起跳”“引球置于肩上”“頂肘、撥指、壓腕”“球出手后指尖所指方向”“落地緩沖”動作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并倡導學生跟隨模仿。這一過程無疑讓學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接受、掌握技術動作要點,新課學習的高效性也得到充分體現(xiàn)。
就后者而言,筆者以小組合作開展趣味游戲為手段,為學生搭建“在玩兒中練”的平臺。其間,先向學生明確游戲主題,即:“爭當狙擊槍王”,隨后向學生明確游戲中“狙擊槍”“子彈”“靶標”“彈道”各是什么,最后則是向學生闡明游戲規(guī)則,并強調每位同學都要扮演“狙擊手”和“彈藥手”雙重角色,每輪游戲10分鐘,共設兩輪游戲,命中“靶標”數(shù)最多的小組獲勝,享有設計下次課趣味游戲的權利,命中數(shù)最少的一組則要負責回收器材。在這一過程里,筆者深入學生游戲之中,有針對性的為之提供啟發(fā)與動作指導,學生在無形中強化了自身投籃技能和運動能力,課堂教學難點也隨之得以快速攻破。
毋庸置疑的是,任何教學模式的應用都要有理想的教學評價工作作為保證,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選項課教學模式應用自然也是如此。其原因在于教學評價能夠確保“教”與“學”的相關信息得到及時反饋,師生之間能夠彼此了解課上組織與參與的具體情況,同時教師也能夠獲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具體需要。為此,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進入到收尾階段后,開展師生“雙主體性”評價工作效果最佳,有助于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盡快養(yǎng)成。
以足球選項課《外腳背射門技術》教學為例,在進入到“結束部分”后,筆者將主要工作分為三項:第一,帶領學生說出課上所學習的內容與方法。在該環(huán)節(jié)筆者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帶領學生說出“支撐腳與球的距離”“射門時腳部接觸皮球的部位”“腳接觸皮球的位置”“擺腿幅度”等動作要領,以及練習的途徑,隨后筆者根據(jù)學生所說為之加以補充,并將相關注意事項再次強調。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讓學生深刻認知課上學了什么,還能讓學生高度明確學的方法,為學生課后自主開展技術動作練習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條件。第二,開展“教評學”活動。在隨堂評價工作開始后,筆者將學生課上學習的成果與狀態(tài)加以客觀點評,確保學生能夠深刻了解到究竟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動作要領的掌握與運用有著極大的提升空間,個別學生應該在哪一方面提起高度重視,課堂學習的整體表現(xiàn)又是如何,并將課后有效進行鞏固與強化的方法,以及保持最佳學習狀態(tài)的做法傳遞給學生,這無疑為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第三,組織“學評教”工作。在組織學生進行身心放松活動的同時,筆者大力倡導學生結合課上學習的全過程,說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表達出課堂學習滿意度的同時,提出自認為可行的建議。這些顯然都是選項課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具體需要,將其作為今后教學方案設計與優(yōu)化的重要出發(fā)點,必然會全面提升選項課教學模式應用的合理性,同時也會助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全面養(yǎng)成。
綜合以上觀點論述不難發(fā)現(xiàn),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切實做到將選項課模式有效應用于教學活動之中并非易事,不僅要在課程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充分做好準備工作,同時還要在教學活動中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正確選擇和充分實施教學手段、有效開展教學評價,由此才能確保選項課教學模式的教育作用最大化,而不斷深化上述論點自然也是廣大高校體育教師今后教學與科研工作的主要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