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芳
【摘要】高郵是一座歷史名城,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民俗風韻,而高郵民歌更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也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從幼兒教育開始加強民歌的傳承教育研究,是一件極具意義的探究性工作。
【關鍵詞】高郵民歌;傳承教育;發(fā)揚光大
一、高郵民歌傳承教育現(xiàn)狀
(一)幼兒園教育。在我國,幼兒園教育是指“對3周歲以上的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及承擔著育兒的功能,也承擔著為幼兒及其家長服務的功能。因而本研究的幼兒園教育主要包括幼兒園環(huán)境、課程、師資隊伍、家園合作、園社合作等方面。
(二)高郵民歌。高郵民歌是高郵市以及里下河的人們在生產(chǎn)生活中廣為流傳的傳統(tǒng)民間歌曲,由“勞動號子”和“民間小調”結合而成的。高郵民歌多采用“間白”、“對白”及“一領眾和”的傳唱方式,音樂以五聲音階和加清角或變宮的六聲音階為主,常有四、五、六度的大跳,“咿呀咳子喲啊喲”之類的襯腔、襯詞較多,靈巧活潑、風趣俏皮,加之變化音、裝飾音和襯腔襯字的巧妙安排,聽起來旋律優(yōu)美,情韻十足。
(三)高郵民歌在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的開展不多。目前高郵大多數(shù)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內容主要以現(xiàn)當代兒童歌曲為主,流行音樂為輔。高郵民歌具有多樣的藝術形式,僅傳唱方式就有“間白”、“對白”及“一領眾和”等多種方式,高郵的“勞動號子”也是形式多樣,它包括舞蹈、表演等,其音樂資源相當豐富。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豐富的音樂資源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卻并沒受到重視。在對教師的訪談中發(fā)現(xiàn),盡管大多數(shù)幼兒教師都認可傳統(tǒng)民歌對學齡前兒童音樂情操和提升音樂欣賞能力具有積極作用,但因為教師本身并未接受過專業(yè)的民歌培訓,對相關知識也只是略知皮毛,授課存在困難。
(四)高郵民歌在音樂活動中的開展形式單一。我發(fā)現(xiàn)在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高郵民歌的教學活動中,不同幼兒園的幾位教師無一例外地選擇在音樂欣賞活動中進行教學,看視頻、聽錄音,欣賞課似乎成了高郵民歌課程的唯一手段。然而,幼兒對高郵民歌的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還相對較弱,形式單一且缺乏針對學前兒童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開展的高郵民歌教學活動,課程索然無味,幼兒無法對高郵民歌產(chǎn)生興趣。
二、高郵民歌在幼兒園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一)高郵民歌的智育功能。學習和歌唱高郵民歌是對兒童進行智力教育的過程。在感受民歌的基礎上學習唱民歌需要學生集中精力,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輻射想象力,這對于兒童的智力教育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在學習歌唱高郵民歌的實踐中,學生需要用心,耳,口來聆聽,感受和模仿。
(二)高郵民歌的德育價值。高郵民歌對兒童的明顯教育功能是德育功能。它的積極和樂觀精神的傳播對指導兒童的道德行為具有積極作用。其中傳達的團結,意識,合作和進步的價值觀是幼兒園兒童從小就必須獲得的重要素質。高郵民歌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形成了屬于自己地方的審美文化。而高郵民歌中襯詞應用比較廣泛且有獨到之處,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高郵民歌的曲調多樣,唱法靈活,對于增強幼兒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有著非常獨特的意義,給幼兒帶來美的聽覺感受。
(三)高郵民歌的文化渲染功能。民歌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內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并具有明顯的地域和遺產(chǎn)特征。在居住的高郵地區(qū),它不僅具有歌唱敘事的特征,而且還展示了當?shù)氐奈幕?。它對學生具有很強的文化代表性,可以極大地增強兒童的文化自尊心和地方認同感。
三、高郵民歌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傳承教育分析
(一)制定合理的高郵民歌傳承教育目標。幼兒音樂教育應繼承優(yōu)良的民族音樂文化,并將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精髓傳達給每一個正等待精神滋養(yǎng)的孩子。高郵民歌是高郵傳統(tǒng)的自然文化,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鄉(xiāng)村風味。幼兒園教師對于高郵民歌遺留下來的堅定責任必須以兒童的年齡特征為基礎,作為合理制定遺產(chǎn)教育目標的基礎。小班學生注重認知和興趣的整體發(fā)展,使孩子對高郵有初步的了解。
(二)因地制宜開發(fā)高郵民歌相關課程。幼兒園音樂課程分為三部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以國家課程為基礎,并輔以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與高郵民歌有關的課程的發(fā)展是突出幼兒地區(qū)性和地方性的重要內容。學齡前教師必須具備開發(fā)相關課程的能力,以將高郵民歌引入特定的表演形式。融入孩子的意識和思想中,突出了民歌的教育價值。結合班級課程,根據(jù)孩子的擴展能力和習慣,適當調整民歌歌詞,以符合高郵民歌語言表達標準,又不失地方特色;并易于兒童接受和學習。
(三)不斷提升幼兒教師們的高郵民歌素養(yǎng)。學習和繼承高郵民歌不僅僅是孩子們的使命。作為重要的橋梁和紐帶,幼兒園教師對高郵民歌的理解與認可將不可避免地影響高郵民歌的傳承與學習。從當?shù)馗叩葘W校的學前教育專業(yè)開始,我們將繼續(xù)提高未來幼兒園老師的民歌素養(yǎng),提高他們在高郵民歌方面的技能,并指導幼兒園老師對高郵民歌有系統(tǒng),全面的了解。在招募幼兒園教師時,除了基本的公共素養(yǎng)外,還必須結合民歌概念的測驗和幼兒園教師的民歌意識。隨后,組織有關高郵民間音樂的學術研討會和娛樂活動,以提高幼兒園教師的民間歌曲。教育理論和實踐水平,提高幼兒園教師選擇民歌素材和創(chuàng)作民歌素材的能力,為孩子們提供有趣而新穎的民歌教育活動形式并進行傳播最大限度地提高高郵民歌的魅力和價值。
(四)優(yōu)化高郵民歌教育的外部環(huán)境。幼兒顯然會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要繼承高郵民歌,就需要更多關注兒童賴以生存的外部生態(tài)環(huán)境,并整合專家,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力量。比如孩子們的母親是孩子們的第一批音樂老師,家庭音樂教育資源的正確使用經(jīng)常會影響高郵民歌教學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應探討高郵民歌教學的積極性,將民歌融入日常家庭環(huán)境和氛圍中,形成文化傳承態(tài)勢。
參考文獻:
[1]李莉.中班音樂活動:高郵民歌《數(shù)鴨蛋》[J].好家長,2013,000(012):P.22-23.
[2]吳葉君.九華民歌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傳承教育分析[J].中外交流,2019,026(048):115.
[3]錢夏星.高郵民歌的音樂特征與傳承保護研究[D].2016.
[4]段青青.幼兒園民歌教育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