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永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力度也在一步步深入。初中語文教學是為學生奠定良好基礎的重要階段,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多元化教學方法和傳統(tǒng)方法有著很大的區(qū)別,教師應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整個課堂充滿樂趣,這對于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意義。文章就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進行分析。意見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多元化教學方法;教學質量
引言
在初中階段學生對語文學科需要進行更加深人和系統(tǒng)的學習,在此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基礎的語文知識,這為深人學習提供了條件和基礎。初中語文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基礎。因此,對于初中生來講,初中語文比小學語文難度更高,知識更加抽象,涉獵的范圍也更加廣泛,想要在這樣的現狀下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教師必須要有相應的學習方法作指導,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教師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人學習,在有效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促進能力的增長。
一、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并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積極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僅可以縮減教師寫板書的時間,還能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內容[5]。例如,在教學《岳陽樓記》一文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集圖文、聲音于一體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古典音樂作為背景音,隨著音樂的播放為學生展現岳陽樓的圖片,并向學生提問:“有同學見過這座古建筑嗎?請大家想象自己在這座樓上,放眼望去會看到些什么呢?”接著,教師讓學生自由討論并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并導入課題:“同學們都有著不同的想法,那么作為古代文人杰出代表的范仲淹又是怎么想的?”通過多媒體設備的輔助,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多媒體設備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對寫作充滿興趣。當前,學生對網絡十分熟悉,大部分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智能手機,因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網絡平臺分享自己的作文。同時,網絡上有大量教學資源,教師應指導學生利用網絡獲取更多資源,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激活學生的寫作思路,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不斷提升。
二、開展體驗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使用多元化教學模式時,教師應注重體驗教學,讓學生獲得更多情感體驗與過程體驗,將學生的個性和整體認知結合在一起,提高其思考能力和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從兩方面著手開展體驗教學。首先,深入角色獲得體驗。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了解人物的內心情感,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體驗學習。教師在教學中應以課文內容為基礎,設計相關探究問題,吸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通過積極探究深入了解所學知識。例如,在教學《鳥》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進行引導,讓學生獲得探究式體驗。首先,作者對不一樣的鳥具有不同的情感,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精讀全文后找出不一樣的描寫方式。其次,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問:“作者特別喜歡一種鳥,你能找出是.哪種鳥嗎?”學生在探究式的體驗學習中,深入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并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找到熱愛生命與自然的真諦,從而提高個性化閱讀與感悟能力。
三、利用問題導學法,拓展學生思路
問題導學法的應用要求語文教師需要改變直接對學生進行授課的教學模式,優(yōu)化課堂提問互動,追求提問形式多樣化,豐富問題內容,還要將學生納人提問主體,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自己的質疑,讓學生的思維可以廣泛發(fā)散,拓展思路,發(fā)展學生的潛力,營造開放、寬松而自由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受到被尊重,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例如,當教師講到七年級語文課文《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可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對冬天有什么樣的感受呢?可以用你學過的詞匯和語句來描述一下嗎?說--說你最喜歡那個季節(jié)?為什么?”學生紛紛展開討論、各抒己見,這時候教師可以邀請學生來展示,既要抽取表現積極的學生回答問題,也要讓性格比較內向、學習成績不突出的學生來展示、表達。然后在組織學生閱讀課文時,教師可以就閱讀任務設計提問學生:“讀完課文后,同學們要大概了解本文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如何寫出冬天景物的可愛的?文章標題‘濟南的冬天’和文章結尾‘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有什么樣的關系?為什么作者要將二者置換?試分析作者表達的感情?”有了層次性的問題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就會有方向,且更注重細節(jié)把握。完成任務后,教師再邀請學生展示,給予學生客觀的點評,肯定學生回答的獨到之處,增強學生學習自信,由此可以保證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四、實施分層教學法,注重學生差異性
語文教師需要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學案制作、作業(yè)設計中融入分層教學法,幫助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獲得進步。無論是哪一科課程的學習,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以包容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的優(yōu)勢和不足,以前瞻性的眼光審視學生的培養(yǎng)工作。對于班上學習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學案制作、任務劃分和作業(yè)設計時就要加大難度,給予學生更多提升的空間;對于基礎差、學習能力不強、不具備好的學習習慣的學生,教師要側重于改善和鞏固,設置階段性任務和難度相對較低的作業(yè)。教師也可以結合合作學習模式,倡導“以優(yōu)帶困”引領學優(yōu)生幫扶、帶動學困生,各自取長補短,通過協(xié)作互助提高學習水平,增進集體關系。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但從現階段來看,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教師不斷探究,使其更好地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形成多角度看待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后續(xù)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桂斌.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華夏教師,2018(5).
[2]石振業(yè).多元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叨.課程教育研究,20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