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婭欄
摘要:國外研究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穆里安認為,合作學習中存在六種類型的消極學生:沮喪的學生,未被承認的學生,灰心的學生,缺乏動機的學生,厭煩乏味的學生,炫耀聰明的學生。教師對這幾種類型的學生應予以關注,加強監(jiān)控和指導,為他們提供情感動力,使他們在合作學習小組中積極主動地與同伴合作。教學設計上結合不同知識和學生實際,體現(xiàn)新課標要求,精心設計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并且加強教師在問題導入、活動開展、歸納評價等方面的主導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合作;自主學習
一.初中歷史合作探究性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討論過程中重形式輕主體
討論是課堂生活常態(tài),小組學習或者合作學習是新課改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我們教師對討論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并不陌生,但是經過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許多看似熱鬧的形式下,掩蓋的是空洞的教學內容。一般的課堂討論或合作學習的流程是這樣的:首先是教師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分組討論,于是,學生便迅速地交頭接耳,幾分鐘過后,教師說停教室頓時鴉雀無聲,然后教師叫各組的代表發(fā)言,最后教師總結(實際上是公布所謂的正確答案)。這樣的討論或合作學習,其實就是流于形式,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并沒有真正參與進去,看起來課堂氣氛熱鬧非凡,其實學生的思維卻是冷卻的。所謂的交流合作成果,也不過是幾個好學生在表現(xiàn)他們的口才而已,屬于典型的“課堂秀”。
(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缺乏教師適時有效的指導
指導學生形成科學實效的自主學習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的實際和學生知識現(xiàn)狀以及自學能力,選擇宜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設計問題,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進行指導。自主學習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我在教學過程中嘗試了對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開展了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課題的探究,在課堂教學中推行學案導學、問題探究式教學等新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做起來難度不大而可操作,費時少而收獲多,這樣學生就勤于自學、樂于自學。教師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方法時,還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這樣才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以促進學生及時改進學習方法,保證學生自主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還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便教師與學生共同一道解決這些問題。教師還應注重學生之間學習方法的交流,讓學生暢談心得體會和開展幫扶活動,以利于學生不斷形成科學高效的自主學習方法。
二、初中歷史合作探究性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要實現(xiàn)有效探究學習,就要精心設計探究性問題,開展合作探究性教學的重要條件是選題或學習的材料必須具有一定的難度,探究的問題要新穎,否則就缺乏探究的價值和吸引力。也就是說,探究教學中要求學生探究的問題必須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而且問題之間要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所以,在設計問題之前,要考慮到所設計的問題是否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以及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所設計的探究性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要有思維的層次性和梯度,問題設計也不宜過深,否則就會因學生的探究能力有限而造成學生無從下手、徒勞無功。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
分組是合作學習的基礎 ,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我有深刻的體會:在一個班級,要想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40分鐘的課堂帶來的知識,體驗課堂上成功的快樂是很困難的,很多情況下只有少數(shù)一部分學生參與課堂的各項內容,大多數(shù)學生只充當了旁觀者的角色。針對這種客觀存在的困難,我采用了六人為一個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形式,一個原本看起來規(guī)模很大的班級就變成了由幾個學習小組構成的班級了。合作學習中科學的分組一般采用異質分組,即小組內各成員間形成性別、學生的歷史知識量,識圖能力,繪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同時還應考慮學生家庭經濟、社會背景和性格、脾氣等方面的差異。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內部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使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能夠取長補短,這樣就在小組內部形成了互幫互助的氛圍,使每個人都能成就感,增強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感,增進彼此了解,學會欣賞他人,長期的合作使小組成員的合作能力不斷提高,團隊精神逐漸形成。小組內要有明確的分工,使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可負,所以教師在任命小組長時要選擇那些能力較強,同學關系較好的。小組內設小組長一人,記錄員一人,匯報員一人。小組長應選擇組織能力強,學習態(tài)度好,樂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的主要任務是在教師的指令下組織全組人員一起合作學習,組織動手操作,開展討論探究學習過程,完成小組學習任務。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包括合作學習的結論、結果,表演、組織討論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小組成員中某人遇到的學習困難及解決過程等,同時還記錄小組成員中不積極參與合作的現(xiàn)象。因此,記錄員應選擇學習態(tài)度好,對工作認真負責,同時筆頭快的學生擔任。匯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向 全班或老師進行匯報,所以應選擇學習成績好、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
參考文獻:
[1]李大釗.史學要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76.
[2]周云華,黃飛.例談學生歷史解釋能力的培養(yǎng)[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7(5):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