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萍
(江蘇省昆山市繡衣幼兒園 江蘇 昆山 215300)
1.1 益智區(qū)在活動室中場地的選擇。為了使幼兒在游戲中做到相對集中,相互協(xié)調,互不干擾,更加激發(fā)他們的能力,我們必須要選擇場地大而且舒適的地方來做益智角,我們班級里的益智區(qū)就非常大,有桌面上的、地面上的、還有可以靈活擺放的,盡可能大程度地滿足幼兒對活動場地的需求,更好地刺激他們的深度學習。
1.2 益智區(qū)立體墻面的渲染。墻面的設置要蘊含著教師的教育意圖,有目的、有計劃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首先我們在設置墻面的時候設置了一個益智墻,我們還采用了“花園迷宮”畫面來渲染孩子,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進入輕松的游戲活動。其次是墻面的設計意圖,曾經的教育家說過“學校的墻壁會說話”,我們就利用墻壁來展現(xiàn)內容的操作需求,比如在區(qū)角中投放很多紙牌,老師就可以在墻面上疊出不同花紋的牌進行顏色歸類,疊出形狀不一的房子組合等等來向幼兒說明,讓幼兒自己看墻面上的圖意來玩這些紙牌,從而來促進幼兒全方面發(fā)展,更加專心地主動地去學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學習不一定是游戲的形式,但游戲中卻一定是包含了學習,這種自發(fā)的無意識的學習,是在實現(xiàn)游戲娛樂功能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教育功能,而方式就是幼兒通過操作材料。我所帶的班級是大班,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思維非?;钴S,也比中班的孩子更加活潑好動,想象力也很豐富。他們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對游戲的選擇偏好探索性、挑戰(zhàn)性強一點的游戲。我們在投放材料的時候,應提供有一定難度的、操作性較強的、復雜的,能靈活多變的活動材料,從而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材料互動,更好地深度學習。我們老師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必須根據本年齡段的孩子的實際需求來投放豐富而又適宜的游戲材料。孩子們的需求來自于他們本身的已有經驗,所以在選擇區(qū)角材料、體現(xiàn)材料內容時,必須要求我們用心投放,使材料讓孩子情有獨鐘。我將舉益智區(qū)域游戲中計算類的材料,如何由高結構向低結構調整:
益智區(qū)中計算類的操作材料很多,但往往都是高結構的材料,也缺乏游戲性,孩子們在玩了一段時間以后就漸漸地失去了興趣,覺得索然無味了。其中原因,主要有計算類的操作材料結構化比較高,學習目的性很強,可變性和功能小較低。例如,孩子們常常玩的“排序卡”,他們只需要按照排序卡上提供的原有規(guī)律一直往下進行就可以了,答案也是單一的規(guī)定好的,特別像是中小學的數學作業(yè),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游戲的趣味性比較低。所以我們有必要把游戲材料由高結構化向低結構化調整。那對幼兒的深度學習有什么作用呢?
2.1 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促進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潛在水平發(fā)展。當游戲材料開始變得低結構化,那么各種不同層次的幼兒就會出現(xiàn)各種五花八門的玩法,幼兒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能慢慢重視學習的遷移運用和問題解決,即在新情境下運用所學來解決問題,提高深度學習的能力。舉個例子:我們專門提供了只有很小差別的親子動物卡片,投放在排序墻游戲中,還有一些實物卡:花、草、樹木、滑滑梯等等,可以讓孩子們自由地按照喜好排序。在孩子們游戲的時候,我作為觀察者,發(fā)現(xiàn)能力不同的孩子操作材料的方式也完全不同而且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孩子們的玩法都不同。有的孩子在第一次玩的時候,關沒有吧關注點防在規(guī)律上,而是他們覺得認識動物很有趣,邊貼邊念動物的名字,貼完后再來數了數總共有幾個動物。有的能力發(fā)展較快的孩子,發(fā)現(xiàn)了一些非常相似的動物親子卡,兔媽媽、兔寶寶、熊爸爸、熊寶寶,先把順序排好,再根據細小的差別來分類。還有個別孩子他們覺得按照不同的規(guī)律進行排序特別的有樂趣,這樣可以自己定規(guī)則,排序方式也自己定。提供低結構化的游戲材料,能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促進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原有經驗,鼓勵他們開動腦筋,和別人玩的不一樣,別出心裁。
2.2 低結構化的游戲材料促進伙伴之間的交流,相互學習,批判性學習。不同的孩子在玩的時候有不同的玩法,這樣就使得他們能夠在玩的時候相互觀察,相互學習分享,從而衍生出新的玩法。比如,在玩紙牌的游戲中,趙梓騫的玩法比較多,玩牌的經驗也比較豐富,他和同座的幾個孩子玩起了火車牌,規(guī)則是他負責制定的,他們把四個數字7都找出來,分別在進行游戲數字接龍,有的小伙伴不會,他特別有耐心地教他們玩法。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在玩出牌游戲,依次出牌比上一張大1的紙牌。在孩子們自主自愿的積極參與下,他們對9以內的排序、比較大小、認讀等數學知識的學習、感受,所獲得的經驗肯定多于一節(jié)專門的數學活動,這不正是“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嗎?所以,提供低結構化的游戲材料,對孩子們的深度學習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個相當重要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