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偉
(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第十中學 安徽 淮南 232171)
老師在當前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滲透美育,首先需要擁有美育觀,使得小學生能夠在教材里感受美,從活動中學會發(fā)現美并且懂得欣賞美,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學會締造美,最終促進小學生自身整體素質的提升。
新課改的縱深推進,讓教師更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美術作為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不僅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將助力他們的個性化成長與發(fā)展,讓學生具有發(fā)現美、欣賞美的心靈與眼睛,賦予孩子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雖然更加重視教學創(chuàng)新,但施教重點仍局限于對學生繪畫、手工制作等技能培養(yǎng)中,導致師生間溝通有限,美育滲透效果欠佳。只有發(fā)揮學生的美術學習主體地位,教師應用多元授課能力,促進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貼近,才能體現學科育人優(yōu)勢、構建生動課堂,促進學生具有良好的審美意識、實踐能力。由此可見,在美術教學中關注美育滲透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2.1 培養(yǎng)孩子欣賞美的能力。從顏色入手的感知,只是審美的最初設置,并且在這樣的一種基礎上對于繪畫中實際形象的理解以及認知,主要是從高層次欣賞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除了其本身要教會學生應該怎么樣把繪畫的相關技巧,還需要完成與美術相關的鑒賞課。在完成美術欣賞的同時,除了色彩對于自身情緒上的表現,很多事物也展現了畫家自身的情感,因此,在鑒賞的同時,教師需要刺激孩子們自身的想象力以及聯想力,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聯想以及想象,才可以對畫面的美感加以理解。諸如暴風雨,就好比很多文學巨匠擅用情景描寫去完成對氣氛的烘托,繪畫大師在進行繪畫作品創(chuàng)作的同時,也能夠使用顏色和天氣去去對畫面氣氛進行烘托。例如《蒙娜麗莎》的背景,展現出一種左高右低的情況,使得孩子們能夠認真的觀察,就會看到畫面主體人物蒙娜麗莎以及之后背景和景物彼此之間產生的距離感;在對畫作進行欣賞的同時,教師還能夠適當的在其中穿插畫家的生平,使得學生可以在繪畫里感受到畫家自身的性格,諸如梵高的《向日葵》,使得孩子們能夠了解畫家本人對于生命的一種向往以及熱烈的感情。
2.2 組織較豐富的實踐活動。其次,在新課程的導向之下,我們要在美術教學當中促進學生的美育滲透還有一個重要的步驟,那就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關于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有一個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就是組織能夠吸引學生投入的美術實踐活動。因為美術其實是一種圖像化的語言,我們對周圍的一切都可以進行圖像化記錄,就像有的同學喜歡拍照一樣,我們也大可以把圖畫當成一種對自然,對生活的抽象化拍照。例如,學??梢蚤_展有關美術的主題活動,動員全體師生或者甚至是家長也參與到其中來。美術活動的舉辦一定要注意兩個主要元素,其一就是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其二則是具有普及性。前者吸引學生或者家長等參與其中,而后者使得學生或家長在參與其中的過程當中擁有足夠的參與性和樂趣。而這樣的活動正是美育滲透的體現之一,它可以在美術普及的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情感體驗能力,同時也可以增進學生家長,老師之間的情感交流。更甚者甚至可以使學生對美術產生足夠的興趣,從而熱愛美術,熱愛美術背后的故事,熱愛生活,熱愛發(fā)現生活中的美。
2.3 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最后,新時期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不僅使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也為美術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體信息時代的授課方式極大地節(jié)省了教師投入的精力,與此同時卻又極大地擴展了教學的方法,教學的補充的內容等??萍嫉倪\用可以說是上通古今,橫貫中外,它超越了時空的限制,以一種人們最樂于接受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美術能力發(fā)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學生的學習將會擁有更廣闊的視野,看到更廣大的世界,擁有更開放的胸懷,從而達到美育滲透和素質提升的效果。
綜述所述,美育,在小學美術教學開始,其就滲透在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使得孩子們對于美的形象的感受,使得孩子們自身締造美的能力得到提升,采取這樣的方式使其朝著對孩子們幫助的方式讓其可以尋找到生活中非常多的美好形象以及美好事物,同時使其能夠形成一種非常美好的思想行為,幫助孩子使其能夠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最終讓這門課程所擁有的審美教化作用獲得合理的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