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琴
(福建省將樂縣實驗幼兒園 福建 將樂 353300)
在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加強音樂教育評價能夠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使得幼兒能夠更加全面的發(fā)展。而在幼兒發(fā)展評價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從多角度,賞識性,發(fā)展性等各個方面來開展相應的教學評價活動,要更加關注幼兒的實際學習需要和學習興趣,全面加強幼兒對音樂學習能力的評價。而通過發(fā)展性的評價以系統(tǒng)的收集幼兒的實際學習狀況,有效彌補幼兒學習中存在的不足,而通過制定明確、具體的、階段性發(fā)展目標,促進幼兒的全面性發(fā)展。
發(fā)展評價主要是指通過對教育活動進行價值判斷,有效明確發(fā)展的目標,從而促進被評價者的發(fā)展。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加強幼兒發(fā)展性評價,保障幼兒音樂教學活動能夠更加高效穩(wěn)定的開展,同時能夠針對幼兒在音樂學習中存在的缺陷和無意的錯誤,不斷調整幼兒音樂教學的方式方法,適當調整其目標,全面提升幼兒音樂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因而在幼兒發(fā)展性評價活動開展過程中,要根據幼兒對音樂學習所要達到的目標進行有效的評價。而通過采用階段性、多元化的評價,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明確評價目標和標準,同時能夠選擇更具有針對性的評價工具和方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幼兒發(fā)展評價活動要注重評價的診斷功能,突出評價過程,更加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實現多元化的評價。
2.1 加強對音樂學習評價。為了全面加強幼兒發(fā)展評價,在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首先需要教師能夠加強對幼兒音樂學習的評價工作。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教師要充分的加強集中活動的互動,調動幼兒的學習狀態(tài)和思維,使得幼兒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保障相應的音樂活動能夠高效穩(wěn)定開展。針對年齡稍大的幼兒,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采用更具有個性化和社會化教學的方式和手段,加強音樂學習評價。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相互評價,自我評價,讓幼兒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全面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1]。例如,在《找朋友》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相應的音樂,而在帶領年齡稍小幼兒做游戲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幼兒的學習體驗,提高幼兒的評價能力,而在帶領年齡稍大的幼兒進行具體實踐,在引導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全面加強音樂學習評價。
2.2 加強音樂能力發(fā)展評價。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還需要教師能夠通過采用觀察、談話、問卷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幼兒音樂能力發(fā)展狀態(tài)的評價工作。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幼兒發(fā)展評價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采用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全面加強,對幼兒音樂能力的診斷和測驗,在后期的教學活動中能夠綜合幼兒的活動表現,加強音樂能力發(fā)展狀態(tài)的評價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幼兒明確其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提升幼兒學習能力。例如,在“動物狂歡節(jié)——獅王進行曲”教學中,綜合幼兒個體化標準,結合幼兒的個體差異,構建“因人施評”的評價體系。選擇個性化的教學內容,而通過加強分層遞進教學,引導幼兒加強曲目的欣賞。同時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演,加強自身對音樂的理解和表達,通過縱向評價,關注幼兒的個體發(fā)展,塑造個性化的人格,加強異質教育。
2.3 實現個性社會性發(fā)展評價。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還需要教師能夠綜合幼兒的個性社會性發(fā)展加強評價工作,綜合幼兒的學習需要和成長需要全面加強發(fā)展評價,有效提升幼兒園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水平。通過加強個性社會化評價是綜合幼兒的學習態(tài)度,價值觀和交往技能,引導幼兒加強自我確定和自我形成,不斷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2]。例如,在“快樂的一天開始了”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加強律動,使得幼兒能夠跟隨音樂的變化加強對音樂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而幼兒在自我發(fā)展評價過程中能夠獲得更深刻的體驗,采用個性化的教學過程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學習體驗進一步加強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在具體的評價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淡化自身的職能,以朋友的身份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有效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同時讓幼兒能夠更加信任教師,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幼兒發(fā)展評價活動當中。
總之,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加強對幼兒的發(fā)展評價能夠有效提升音樂活動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加強對幼兒音樂學習過程,音樂能力,以及幼兒學習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