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港
(廣東省東莞市東城第二小學 廣東 東莞 523000)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那幼小的心靈?!蔽乙恢睋涡W高段的班主任工作,本學段的孩子沒有了低年級學生的盲目隨從,也不具備中學生的獨立自主,只是一味強調自我,覺得自己什么都對,即使錯了也要堅持到底,如果班主任一味地“管”、“卡”、“壓”,得到的就是不屑的眼神、無理的頂撞,甚至抗爭的大吼。做好這個階段的學生的思想工作,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需要我們教師像媽媽一樣用最敏感、最細膩的心,時時刻刻、事事處處注意發(fā)現(xiàn),耐心引導,做好學生人生的引路人。
在一次征集班級管理的建議的班會上,有個同學站起來說:“這次沒得文明班,都怨小雄,他總是忘記???,該他掃地時,總是拖拖拉拉?!边@個還沒說完,那個又站起來說:“小強、小洋還經常在走廊上追逐打鬧?!薄拔覜]有”、“你說了”……一時間班里成了一鍋粥,有的埋怨、有的氣憤、有的委屈。這樣爭吵,指著,不僅不利于班級管理,而且使同學關系變得緊張起來。于是我向大家宣布,班會課前,你可以把你想說的話寫在一個小條子上交給我,班會時我來總結情況。這下同學們高興了,一張張無記名的小條子塞滿了我的抽屜,我認真做好歸類、記錄工作。個別學生的問題,班會前找他們單獨談心;共性問題我會在班會上總結,并嚴肅指出錯誤的存在及改正的方法,這一柔一剛還真奏效,同學們樂于接受批評并積極改正。因為寫條子及時、提出口號及時、檢查及時,所以班級工作井井有條,同學之間發(fā)生口角的少了,互相提醒的多了,同學們更學會了自我約束。
作為班主任,努力教會學生與同學們共情,與集體的每一個同學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生活在這樣的班集體才會感到溫暖,幼小的心靈才能得到健康的成長。
一次數(shù)學課上,一位家長推開門就喊:“芳芳,媽媽給你送衣服了,快來穿上?!边@時的芳芳滿臉通紅,其他同學哄堂大笑。我馬上意識到,這應該是芳芳的媽媽,接班前了解學生情況時,老師就反映她媽媽腦子受過刺激,精神異常,經常在上課時推門大喊大叫,使成績本來就落后的芳芳倍受同學們的嘲笑。想到這兒,我連忙笑著說:“你好,我是芳芳的老師,您把衣服給我吧,我給她?!蓖瑢W們看我對芳芳的媽媽那么客氣,安靜了許多。課下,我找芳芳談心,告訴她,今天的事兒是同學們不對,沒禮貌,我會好好教育他們的。以后,老師就是你的朋友,有什么事盡管給我說,特別是有同學欺負你了,要及時告訴我。第二天,我早早地召集了全班同學進行了談話,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后,我們達成一致協(xié)議:一是芳芳的媽媽就是我們的媽媽;二是芳芳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從那天起,幫助芳芳的多了,主動教她做題的多了,和她一起玩兒的多了,借給她課外書看的多了。有什么事怕她學不好嘴,我就親自打電話,開始芳芳還膽怯,不好意思,到后來,經??匆娝龤g樂的笑臉。雖然她的媽媽每次見到我,都問你是誰?是芳芳的老師?雖然同學們還有時笑,但已找不到嘲笑,而是寬容的笑,懂事的笑。我時刻提醒自己,千萬不能讓那些不幸由于不良環(huán)境導致艱難境遇的孩子掉隊,教育這些孩子更要比正常兒童付出百倍的耐心、細心和同情心。
造成教育問題少年的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實踐在他們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進行,這些個性鮮明的孩子,就其本性來說是不愿意感人們教育,約束他們。如何面對有過錯的學生,如何面對犯了錯卻仍不知自己錯在哪的孩子,需要我們小心翼翼的施加影響。初踏講臺時,以為學生犯了錯,一定要當面指正,大聲訓斥,以達到“殺雞敬猴”的目的,結果往往是優(yōu)秀學生默默流淚,雖不爭辯,但在漸漸與我疏遠;脾氣暴躁的學生據(jù)“理”力爭;遇到“刺兒”學生,他便會不緊不慢的給你較上勁兒;必須要爭得最后一句,老師的氣兒越攢越多,最后大多以“行,我管不了你了,你給我出去”暫告一段落。冷靜一段時間后,還得主動找學生談心,找到問題的癥結。疏通學生的心理,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以及今后怎么做。后來我就漸漸發(fā)現(xiàn),不管多刺兒的學生,只要找他單獨談,態(tài)度一般較好,簡直和當時判若兩人,問及原因,是強烈的自尊心在作怪?,F(xiàn)在的我已經養(yǎng)成了這樣的習慣:遇到問題首先冷靜思考30秒。在尊重的前提下,激其自信,促其自覺,這樣的動力才持久,才能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