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艷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石碁鎮(zhèn)金山小學 廣東 廣州 510000)
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中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合作學習小組一起學習,以提高學習成效的一種教學形式。合作學習又稱共同學習(Learning Together),其理論有良好的社會心理學基礎。學生置身小組之內,面對的是同水平小伙伴,更能放得開,更樂于參與,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學習交流,有利于學生良好個性的發(fā)展,合作精神的形成,以及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
1.1 體現(xiàn)主體發(fā)展個性。要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就要求在較短的課堂時間內給予學生較為充裕的活動時間,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探索創(chuàng)新的時間。
而如今英語的大班教學,課時緊的問題。班額大往往出現(xiàn)師生交流難以做到點對點顧及每生每面,而面向整體的教學,難免又會出現(xiàn)學有余力的學生吃不飽,學困生消化不了的情況。而在英語課堂中恰當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就較好的解決了這一矛盾,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共同探索、相互學習,發(fā)展個性。
在開展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避免了學生有表達的欲望卻沒有表達的機會,打擊學生積極學習的熱情。反之,學生有了表達的機會,積極學習的熱情就會高漲起來,進而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得到提升。同時,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不同學生的見解也存在著差異性,這些個性差異也能刺激到學生的學習思維更加活躍,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解題能力也會得到一定提升,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在交往中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極大作用的,是推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1.2 創(chuàng)設任務教學相長。在對學生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除了對學生有一定促進作用以外,對教師也具有一定協(xié)助作用。
語言習得離不開面對面,點對點的溝通和操練,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導致教師并不能每次將教學活動關注落實到每一個學生的身上。而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的重點是如何精心設計合作學習任務,從學生分析,目標設置,任務選擇,策略匹配,教學過程展開與評估等各個方面全程把控。小組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穿梭觀察于各小組,對小組進行指導或提供幫助,同時也有機會跟小組單獨談話,掌握小組開展情況,適時調整運用契機與策略,實現(xiàn)教學相長。
1.3 以點帶面覆蓋課堂。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面對的交流對象是水平差不多的同齡小伙伴,教師對學生不構成過大的壓力性威脅,學生更愿意開口,更大膽開口,課堂氛圍也會變得更加輕松、愉悅,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小組合作學習,以點帶面,從教師一對幾十的單次問答,變成小組內一對一,一對幾的多次語輪,使學習個體積極起來,使教學活動得到更加充分的操練,進而使課堂教學效果更佳。
可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能夠抓住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優(yōu)勢,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在激烈的小組合作中了解、掌握以及吸收所學知識,進而使得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得到尊重,為提升其英語核心素養(yǎng)提供保障。
其一,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并不了解,導致教師在對其進行分組后,組內各成員的分工不夠明確,很多小組組長覺得自己并不需要參與到學習討論中,而是對其他成員進行監(jiān)管。而這種不明確的組內分工,就可能導致學生心理出現(xiàn)落差,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演變?yōu)閭€人競爭學習,不利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其二,在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越來越明顯,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在分組后忽視小組整體學習進展情況,進而導致有一些“后進生”不愿意融入到小組學習中,所有的小組任務由先進生支撐包攬,最終導致小組成員之間的個體水平差異越來越大。
通過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可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措施不合理,影響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效果。因此,也就需要英語教師能夠通過實踐教學活動,不斷探索有效的應用教學策略,據(jù)此提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效性。
3.1 科學編排合作小組。在小組學習模式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就是要對學生進行一個公平且科學的分組。所以,教師在對英語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教學策略,就要在實際了解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的前提下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學生組建合作學習小組。一般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由4-6名學生組成,在分組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興趣、個性化領域、各主科學習成績等方面,讓每一個合作學習小組內都能夠有優(yōu)秀的學生帶動組內其他學生共同進步,這不僅為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良性競爭基礎,也為小組內成員相互合作奠定了基礎。
在分組之前,教師需要對整個班級內的學生的基礎學習情況有大致的了解,并在分組之前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小組合作思想教育。通過教師指定或者民主選舉的方式票選出每個小組的小組長,要求小組長要具備一定的組內協(xié)調能力和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等,還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集體榮譽感等等。各小組應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便于進行系統(tǒng)性評價,繼而形成小組凝聚力與競爭力。
3.2 精心選擇小組合作的內容與合作的契機。對于小學英語教材而言,教材中的內容主要由“詞匯”、“語法”以及“會話”“文段”組成。小學英語教學強調淡化單一的詞匯語法教學﹐《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也指出要“堅持英語教學的實踐性原則,改變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的講解和傳授的傾向”,合作學習正好順應了這種教學理念。
首先,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的內容,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環(huán)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合作任務和合作的形式。所選任務的難度要適當,難度太大,學生無從下手,不知如何表達,過于簡單,合作起來單調無趣。
其次,教師備課時,還應當考慮好合作的契機以及合作的次數(shù),一節(jié)課中不宜安排過多的小組合作學習次數(shù)和時間,防止學習任務蜻蜓點水淺嘗即止,使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化。
例如,在學生進行關于“shopping”主題的會話學習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自行編排一小段“shopping”會話情景劇,一個小組就是一個新對話,基于課本,又不局限于課本,在情境操練中理解和運用所學句式的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的英語語用交際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3.3 發(fā)揮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指導調控作用。在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運用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時,還需要注重教師在其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全情投入?yún)⑴c并指導調控小組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
首先,英語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認識到自己身為指導者的重要性,將合作技能交待給學生,例如合作的操作流程、任務分工、小組評價標準等。其次,在實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全情參與,仔細觀察各組成員的合作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例如出現(xiàn)言語霸權、主題偏離、冷場小組等,并采取一定的調控措施。最后,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不僅要自我反思,同時還需要組內成員互評,對成員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以此促使學生能夠越變越好。
3.4 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為了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效性,還需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每一位組內成員的表現(xiàn)都可能影響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成績及效果。整體性的評價體系能夠使學生更注重小組合作學習。其次,還應該建立即時性評價體系,讓學生的點滴成長都能夠得到鼓勵。最后,評價角度及形式要具有多元化特征,以此確保每一位學生的綜合能力及素養(yǎng)都能夠得到提升。
交際既是語言學習的目的,也是語言學習的手段,同時結合新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學生是學習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綜合所述,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落實并運用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無疑是適應新時代核心素養(yǎng)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和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