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錦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幼兒教育集團鉆石灣幼兒園 安徽 合肥 231500)
自1999年中國大陸開始引進圖畫書開始,圖畫書就如雨后春筍般涌入童書市場,成為了一種新興的兒童讀物,深受家長、老師以及幼兒的喜愛。圖畫書的插畫與文字是兒童了解世界,理解自己的一個路徑;圖畫書中精美的插畫、獨具匠心的故事,一路引領著孩子們的成長,是非常有用的兒童教養(yǎng)工具。所以正確理解圖畫書、深度閱讀圖畫書對于家長、教師以及幼兒來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圖畫書原文Picture book,二十世紀日本在引進圖畫書時譯作繪本,后來我們也將這種圖文并茂的兒童讀物稱為繪本。它有別于傳統(tǒng)的“連環(huán)畫”,也和帶插圖的文字書不相同。一般故事書的插圖只是使故事更形象、直觀的輔助手段,而在繪本中,圖畫和文字相互補充,有時候甚至圖畫就是主體(如無字書),插畫隱藏著故事發(fā)展的線索,讀者通過讀圖就能推測故事的主題、情節(jié)、思想等。
圖畫書立足于兒童,它不僅僅是講述一個故事。一本圖畫書,從封面到封底,每一個細節(jié)的設計,每一處色彩的運用、鏡頭的轉換,都在為兒童架構圖文并茂的藝術品,為兒童提供最好的視覺體驗。而隨著圖畫書出版的多樣化,立體書、玩具書、紙板書等圖畫書更像是孩子們最好的玩具,最佳的游戲對象。
漫畫書和圖畫書有點像,都是圖文并茂、圖多字少、圖和文相輔相成共同講述故事。但是他們的區(qū)別還是很明顯的。大部分圖畫書頁數不多,單本講述故事而漫畫一般都有很多頁,一個系列有很多本。例如我們熟悉的《丁丁歷險記》、《絕對小孩》這些漫畫都是很多頁,而且一個系列有很多本。另外漫畫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分格敘事。對于一本漫畫書來說,分鏡就是它的靈魂,這種藝術手法會形成一種緊張感、動態(tài)感??匆槐韭嫊拖袷强匆徊縿赢嬈?。而圖畫書更像是靜態(tài)的電影,更需要讀者去腦補它的畫外音,它是透過一連串的圖畫,靠著翻頁來推展故事,是一種翻頁的藝術。在翻頁的同時讀者可以推測故事的發(fā)展,相對于漫畫,圖畫書更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同樣更有利于兒童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再看我國傳統(tǒng)的連環(huán)畫,連環(huán)畫是我國極富傳統(tǒng)的一種藝術形式,一般開本較小,文字比較成人化,適合自主閱讀。文字是主角,圖畫用來解讀文字。圖文關系是:文+圖。而圖畫書源自歐洲,一般開本較大,文字簡潔、淺顯、生動,具有兒童視角,適合親子共讀,或者大人自己讀。它的圖畫和文字相互交織共同講述一個故事。更多時候圖畫就是圖畫書的生命,會傳遞文字以外的大量信息,圖文關系是:文×圖。
此外,插畫故事書它的插圖只是對文字的說明,去掉插圖,故事絲毫不受影響,但是圖畫書插畫是它的靈魂,刪除插畫,就不知所云了。
3.1 整體把握圖書,注意各部分聯(lián)系。圖畫書中所呈現的每一個符號都可能蘊含意義。圖畫書的閱讀不僅僅是閱讀圖畫和文字,閱讀圖畫書,從封面到封底,每一個細節(jié)都很重要。開本大小、色彩的運用、封面、封底、襯頁與內容之間的關系以及它的明暗處理都很重要。
圖畫書從開本、封面、環(huán)襯、扉頁、排版、正文到封底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與安排的,都是構成完整故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能直接體現圖畫書的藝術風格與審美趣味。同時圖畫書插畫的圖像語言也需要解讀,繪畫材料的選擇、顏色的象征、線條、大小、明暗變化都與領悟故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
拿到一本圖畫書最先看到的就是書衣和書腰。一般書腰上會有獲獎記錄、推薦語等。去掉書衣就看到書的封面。根據封面可大致猜測故事主題與內容。有些圖畫書的封面與封底是連頁設計的,可以同時翻開看。例如圖畫書《在森林里》的主要情節(jié)就在封面和封底上,把它們平鋪,故事的內核就出來了。
封面之后,我們看到圖畫書的“環(huán)襯”,畫家大多數會在環(huán)襯上花費心思設計,環(huán)襯的顏色能渲染和暗示故事的情感和審美基調,圖案一般直接或間接提示故事的相關內容,常常與講述的故事相得益彰。有的圖畫書前后環(huán)襯遙相呼應,幫助提升主題。一位經驗豐富的畫家他選擇的環(huán)襯顏色,一定最貼近故事主題和氛圍,絕對不會隨意為自己的書選擇環(huán)襯的顏色。
在《打瞌睡的房子》里,前后環(huán)襯就有著明顯的明暗變化,前環(huán)襯暗沉,后環(huán)襯漸漸明亮,這也是整本書的光影變化規(guī)律,由暗及明。再看《山姆和大衛(wèi)去挖洞》它的前環(huán)襯是紅色,后環(huán)襯是綠色??垂适麻_頭山姆和大衛(wèi)自己家的院子里長了一棵蘋果樹,而他們最后出來時院子里是一棵梨樹。紅色、綠色分別代表蘋果的顏色和梨的顏色。你看看環(huán)襯的顏色,再想一想:他們最后回去的是自己家嗎?當然不是他們自己家。
接下來是寫著書名和作者名的扉頁,扉頁也有圖畫,它不僅會告訴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有時還會講故事,有的扉頁會埋下一個懸念,等我們讀完了整個故事回過頭來看才能發(fā)現其中的秘密,這時扉頁就給了我們第二次閱讀的樂趣。扉頁過后的一頁印著出版日期、出版社等信息,這是版權頁。正文過后是書的后環(huán)襯,合上一本圖畫書時我們看到的是封底。
封底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有的封底能讓人產生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的感覺;有的封底不再是故事的結束而是一個新的故事的開始。在《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故事的最后,媽媽抱著寶寶,小美依跟著媽媽回到了家。但是合上書,看到封底,我們仿佛又看到故事的延續(xù):美依買回了牛奶,和妹妹一起喝著,美依的膝蓋上還多了兩塊創(chuàng)可貼,她們身旁還放著藥水、鑷子,你看,美依受傷的腿已經被媽媽細心處理過了。
3.2 理解圖文關系,把握細節(jié),去聯(lián)想、推測、補充故事內容。法國的蘇菲·范德林登在《一本書讀透圖畫書》中指出:圖畫書的圖文關系可分為冗余、合作、分離這三種關系。冗余關系分為兩種:一種是圖文內容完全重疊,二者所呈現的內容均不會超出對方的范圍,同位敘事;第二種是圖文部分重疊,圖文言辭保持一致,但任何一方都不再補充新的內容。合作關系指的是圖文雙方輪流敘事,或者互相填補對方的空白,兩種不同信息的相互作用構建共同的意義。而分離關系指的是圖文采用平行敘事方式,各說各話,形成兩個各自行進的故事。譬如,約翰·伯寧罕的《莎莉,洗好澡了沒?》就是分離關系。
所以圖畫書的閱讀不是簡單的讀圖或者讀文字,它的圖像語言,需要讀者去補充、去推測、去想象,這樣一本圖畫書才能更完整。在《莎莉,洗好澡了沒?》這個故事中,如果你只讀了文字你就會遺漏掉莎莉奇幻的冒險之旅。
松居直先生在《如何給孩子讀繪本》一書中曾提出一些讀圖要訣:首先每個畫面仔細閱讀,留意線條、構圖、色彩。再注意畫面細節(jié),捕捉細節(jié),最后留意畫面的流暢性。不要忽視圖畫中蘊藏的細節(jié),以《打瞌睡的房子》為例,在打瞌睡的房子里,一直蘊藏著一只不打瞌睡的跳蚤,它始終在悄悄移動,從椅背移到了扶手上,從扶手上移到水罐上……注意到這個細節(jié),尋找“跳蚤”之旅有著無窮的樂趣。每一個讀這本圖畫書的幼兒都會被這只小小的跳蚤抓住眼球。
對于初讀圖畫書的大人來說,我們習慣了讀文字,快速瀏覽,所以在閱讀圖畫書時將圖文結合在一起,在心里慢慢勾勒出一個故事世界,完整地讀懂一本圖畫書,有點難。對于讀圖能力缺失大人,讀懂每一幅圖,在填平文和圖之間的縫隙中讀懂故事,與作者對話,就是一場修行,需要時間慢慢練習。但是,有的孩子呢,仿佛天生會讀圖畫書,只要大人老老實實念文字,不急著翻頁,順著孩子的指引,他會找出許許多多隱藏的細節(jié),打通每一個相連的密道,在故事的海洋里暢游。
3.3 圖像語言的解讀,體會象征意味。圖畫書中的圖畫涵蓋很多信息,例如:媒材的象征意味(繪畫工具·材料)、顏色的象征意味、留白的象征意味、線條,大小,明暗處理都有象征意味。以《菲菲生氣了》為例,為了表現菲菲的憤怒,觀看封面,整個封面都是紅色的基調,預示著憤怒的火焰。在《小羊睡不著》中,前14幅圖畫里,幾乎每一幅都是上半部分為暗色調,這和下半部分的亮色形成對比,到了第15幅圖,整個畫面以亮色為主,由此開始,畫面明暗的分配顛倒過來,亮色在上,暗色在下。最后幾頁又是全部呈現暗色調。仔細留心圖畫里的明暗變化,你會讀出更多不一樣的信息?!惰F絲網上的小花》因為是二戰(zhàn)題材的一本圖畫書,整個基調呈暗淡灰色,讓人壓抑??墒切∨㈩^上的蝴蝶結卻是一抹紅色,那是生命的色彩。
3.4 從敘事結構入手,深入理解圖畫書。圖畫書常見的敘事結構有:順敘、雙重敘述、分割敘述以及多重敘述等,最常見的敘事結構是順敘。
繪本《森林大熊》就是順敘敘事結構。故事主角大熊在單頁或跨頁上,不止一次出現,情節(jié)主要圍繞大熊這一個主角展開。上文提到的《莎莉,洗好澡了沒?》則是雙重敘述結構。它的單頁或跨頁上同時出現兩個場景,莎莉洗澡時,媽媽說話的情景以及莎莉的想象世界。在《母雞蘿絲去散步》中,運用了分割敘事手法,在同一個場景中講述了兩個故事情節(jié):母雞在農場散步以及狐貍追雞。同場景的雙線結構營造了幽默、滑稽的戲劇效果。而繪本《黑與白》則是多重敘述方法,每一頁都有四個故事發(fā)生,這四種不同的故事,雖然可以分開讀,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關聯(lián),對于這樣的敘事方式,只有仔細的研讀文字和圖畫,才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
3.5 查閱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深度理解作品。李歐·李奧尼創(chuàng)作的第一本繪本《小藍和小黃》,他曾說過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靈感是他的妻子出去買東西,他要帶孫子們,而他不太會帶孩子們,在那一天,為了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他用手邊的一本《生活》雜志上的彩紙,撕出了藍色、黃色和綠色的碎片,即興講出了《小藍和小黃》的故事。仔細閱讀《小藍和小黃》,書中的畫面非常簡潔但卻又非常完美,了解了這本書創(chuàng)作背景,就能理解為什么這本書始終散發(fā)著快樂的“游戲精神”。同樣,《在森林里》的最后一個畫面畫的是空無一人的森林。其實,在艾斯夫人丈夫生病生命的最后時光里,她把要說的話都放在了《在森林里》,圖畫書的最后一頁,動物們走了,小男孩回家了,森林里空無一人。沒有人的森林,是孤單寂寥的,這就是艾斯夫人當時的心境。
綜上所述,圖畫書是不僅僅是一種兒童讀物更是一種審美藝術,圖畫書為幼兒的語言表達和審美能力提供了提升的良機。教師或者家長帶領幼兒走進圖畫書王國時,要充分理解圖畫書,從圖文關系、圖像語言、敘事結構、創(chuàng)作背景等方面充分研讀文本,才能做好孩子閱讀路上的點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