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和碩縣第三小學 新疆 和碩 841200)
伴隨著我國現代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滲透,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教育已經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學讓學生們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找到語文學科中更深的意義。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正處于基礎過渡極端,所以小學語文應該通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創(chuàng)新課堂,指導學生正確理解文字和文章情感,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們的思維能力,為學生們以后的綜合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1]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基于原有的教學經驗從學生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創(chuàng)新教學,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教師利用寬松愉悅的氛圍幫助學生集中課堂注意力,讓學生們產生學習新知的動力和探索課堂的欲望。教師在課堂上站在和學生們平等的高度上構建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拉近和學生們之間的距離,學生們在放松的情況下更容易激發(fā)自身的思維潛能。
例如:在學生們學習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走月亮》的過程中,教師利用課件向學生們展示秋天的月亮圖片,并且播放《彎彎的月亮》這首音樂,這時學生們的身心會得到放松,教師接著向學生們介紹一些云南風景,學生會對云南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之后教師讓學生找出文中喜歡的地方,并說說為什么喜歡。學生們在思考的過程中會用心感受文章細膩的情感,組織語言表達出自己讀文章的感受,由此有效激發(fā)自己的思維潛能。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設計多個隨機應變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們能夠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們的即興創(chuàng)新思維。
例如:在學生們學習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草船借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頭腦風暴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根據預習課文的記憶在大腦將文章中的字詞進行盤點,說出描寫人物外貌的詞語、描寫人物心情的詞語,接著通過接龍的形式說出自己知道的關于《三國演義》的成語和歇后語,這樣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們鞏固和積累詞語,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之后,教師在講述課文的過程中開展仿寫或者續(xù)寫環(huán)節(jié),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跌宕起伏,所以教師可以找到文章中幾個高潮節(jié)點,讓學生們拋開文章中的故事發(fā)展,寫出自己想要文章發(fā)展的走向,學生們在這個即興過程中能夠不斷的促進想象力提升;最后,教師在課堂結束之后設計自由聯想環(huán)節(jié),教師先幫助學生理解“神機妙算”的意思,讓學生根據成語意思舉例出相關成語和反義詞,提升學生們的知識遷移能力,并且?guī)椭鷮W生們積累了成語詞匯,為學生們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做了良好的鋪墊。[2]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課堂問題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借助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能夠深入到課堂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經過認真思考向教師說出自己內心對問題的見解。教師在學生們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避免使用批判性語言,要引導學生敢于提出質疑。
例如:在學生們學習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丁香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教師為學生們出示丁香的圖片,告訴學生們文學作品中會給很多植物賦予一種特殊的品格,梅花代表高潔、牡丹象征富貴等等,提問學生認為丁香所代表的什么。學生們認真閱讀課文,在文章感受作者賦予丁香的情感,根據丁香的生長環(huán)境、氣味、形狀、顏色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看法。每個學生都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開放性問題,教師要對每個回答問題的學生提出表揚和鼓勵,并且為學生們總結丁香有著豁達的含義,這樣的教學模式會促進學生們的思維變得流暢,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現代社會需要的是綜合型人才,思維能力對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小學語文需要打破僵化的教學模式,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們在學習中勇敢的提出質疑。同時,現代化教育一定要基于以生為本的基礎之上,拓展學生們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們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獨特的個性思維,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