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生態(tài)文化旅游區(qū)實驗小學 陶愛萍
古詩是我國傳統(tǒng)文學的一種樣式,無論是從語言的角度、結構手法的角度還是情感表達的角度都有深入學習和探討的必要。小學語文教師要研究和推進古詩的有效教學。
古詩教學從閱讀的角度來看應立足于語言的獲取信息,引導學生在語言感悟、內(nèi)容理解的基礎上感知外部世界、提升認識思維,獲取字詞句篇的感受和欣賞能力。但是實際教學活動中,普遍存在學生認讀能力培養(yǎng)效果不佳的現(xiàn)象。在古詩教學中,我們多是范讀、齊讀,很少關注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實踐。如,《江南》《靜夜思》等教學中,我們多是通過教師的范讀,讓學生感受詩歌讀法,而不是讓學生反復自讀,感受停頓、輕重讀,在閱讀體驗中感受詩歌之美和理解、欣賞之法。教學中,我們重視古詩背默的檢查,但很少讓學生在深度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古詩背默的相關技巧。古詩的背誦和默寫多是機械默寫,沒有理解背誦和情境默寫。教師對學生古詩理解、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不佳。詩歌的語言是凝練的,是耐讀耐品的,很多學生初次閱讀一首詩詞所得可能和詩歌內(nèi)容的正確理解大相徑庭。而老師沒有很好地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引發(fā)學生的認識沖突;教學中多是從教師“教”的角度引導、推動詩歌的閱讀學習,使得學生難以接受和消化。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閱讀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古詩的認讀、背誦、理解和欣賞能力,使其感受古典詩歌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在詩歌閱讀學習中獲得語文素養(yǎng)及文化滋養(yǎng)。古詩閱讀教學要關注學情,以生為本,循序漸進。
古詩閱讀有效教學的前提是認讀,需要學生能夠在自主朗讀的基礎上,準確迅速地辨認語言文字,理解文字表面和文字背后的意義。小學階段的古詩學習一般內(nèi)容上是比較簡單的,但是意義上是豐富的。我們想要提高學生古詩學習的情感和能力,需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古詩學習的習慣。首先是學習之前,引導學生解決字面上的問題,如生字詞、難理解的語言;然后是讓學生反復朗讀,在形式多樣的朗讀基礎上大致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感受詩歌的藝術性。就背誦而言,我們可指導學生運用聯(lián)想或者媒介來增強記憶。如,《江南》的理解和背誦,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詩歌中的方位順序,即“東南西北”;在具體的詩文背誦中按照“東西南北”順序背誦。另外,在背誦及默寫檢查的時候,教師應該改變方式。如,《望天門山》的默寫,我們可全篇默寫,更應多讓學生在情境下默寫,如:描寫天門山雄奇景色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蛘呃斫庑缘啬瑢懀纾骸疤扉T中斷楚江開”中“斷”的意思和好處是_________。這樣,學生在背誦和默寫的基礎上能夠更好地理解詩歌,獲得詩歌藝術性的體悟。
在古詩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多讓學生去閱讀、去發(fā)現(xiàn),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展示出來,通過小組合作,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對詩歌進行初步的理解和認知。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教材的插圖,強化學生的看圖能力,如,《小兒垂釣》這首詩學習中,我們先讓學生說說從插圖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學生結合詩歌的閱讀,進行比照,感受詩歌的內(nèi)容,獲得一定程度上的理解。教學中,我們還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釣魚的經(jīng)歷或者所見,談談自己的體會;或者用多媒體出示釣魚的圖片,或者有趣的視頻,讓學生感受釣魚活動的趣味等等,讓學生進行詩歌的閱讀和理解,進而讓學生在體悟垂釣的情境和模仿“小兒”的活動中體會該詩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如此,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獲得詩歌閱讀的方法,增強古詩內(nèi)容理解和把握的效果。
另外,在提升學生古詩賞析能力活動中,我們要重視知人論世,通過寫作意圖的追尋,讓學生透過詩歌的語言獲得情感或思想。如,《江雪》的閱讀,我們先和學生一起理解詩歌描寫的景象、塑造的人物形象,再和學生一起了解柳宗元的人生經(jīng)歷,深入探討作者寫這首詩歌的意圖和目的,使得學生在體會作者的人生價值和理想志趣中獲得情感和思想的熏陶。
總之,部編版小學語文古詩的閱讀教學需要我們基于教材、學生的認知和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重視認知、理解和欣賞的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不斷優(yōu)化教學活動,提高小學古詩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