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蓉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大徐鎮(zhèn)中心小學
隨著我國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的教學決策管理權力逐級轉向下放,基礎教育學科課程教學改革將逐步實施一種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聯(lián)合管理的新的教育課程管理模式,校本教育課程的教學開發(fā)已逐漸成為當前我國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領域內的一個重要理論議題。體育教學作為基礎教育和學生素質教育的關鍵組成學科,更多地應有自己的特色校本體育課程。如何合理開發(fā)現(xiàn)代體育傳統(tǒng)校本教學課程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好傳統(tǒng)體育校本課程教學資源,使體育傳統(tǒng)校本體育與現(xiàn)代校本教學課程更好地有機結合,是學校當代體育教學工作者長期面臨的重大課題。
在《課標》中明確指出,“根據(jù)三級課程管理的要求,保證課程內容的可選擇性”。也確實感覺到了課堂教學、教師教學行為正在發(fā)生著變化,但這些變化中,有些是期待已久的、體現(xiàn)新課程本質變化的,但有些卻是出乎意料、背離或者說誤解新課程理念而產生的變化,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實效性不高。其中之一就是各地方、學校和體育老師沒有吃透三級課程管理的精神,沒有認清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方向,沒有明確《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非常重視地方和學校在體育課程改革中的責任和作用。表現(xiàn)出來的是課程資源的欠缺與課程內容的設置不太符合學生的身心特征,不太適合學校、體育教師特長。由于大多數(shù)體育教師的重視不夠;在教學中依然扮演著“執(zhí)行者”“實施者”的角色,很大一部分體育教師期望著國家能夠拿出具體的教學方案,因此,體育教師參與體育課程改革的態(tài)度比較消極和被動。
學校堅持“墨韻學府”特色學校打造,尊重學生健康的個性發(fā)展,深入落實“和合教育”思想,以“書丹青、揮翰墨、習太極、悟經典、賞民樂、品美文”等為載體。每天課間堅持太極操鍛煉,讓師生通過太極操鍛煉強健其體魄,并領會其蘊含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等哲學思想。
跳繩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它來源于民間的現(xiàn)實生活,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勤勞智慧的人們在漫長的歷程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且不受地域、時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即可進行,學生易懂、易學、易傳。它具有簡便性、趣味性、競技性等特點,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體質,還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符合少年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堅持在每周4節(jié)體育課中拿一節(jié)課出來固定教學太極操和短繩2個學校傳統(tǒng)項目,系統(tǒng)的、常規(guī)化的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每周1次的傳統(tǒng)項目的社團活動,有針對的重點訓練一批具有競賽水平的學生。
2010年筆者來到某某小學,學校的場地分散、階梯狀分布而且每一塊場地都不大,沒有環(huán)形跑道,就連50米的直跑道也是去年暑假才勉強畫出來的。另外,在體育課程項目的設置上,雖然是嚴格執(zhí)行的國家每周4節(jié)課的標準,但教學內容缺乏系統(tǒng)性、針對性、指導性,基本就是在網上搜一點拼湊在一起。
根據(jù)2011—2012年度學生體檢評價分析報告顯示,學生生長發(fā)育狀況良好率、較好率都在下降;一般率、較差率、落后率在上升。學生形態(tài)機能指標比較中,男生、女生的肺活量均值都低于上學年水平。從報告中可以看出學生體育鍛煉不夠,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在下降。而從體育課成績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學生的體能在下降,不管是受教學內容的制約、教師教學手段的限制、還是受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思想影響。都充分的說明學校體育課的實效性不高,對學生的體質健康和體能的提高沒有起到積極作用。
體育教師的觀念陳舊,沒有真正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常常是“危險性較大的項目不上”“技術技能要求高的項目不上”,每節(jié)課只要帶著學生活動不出安全事故就好。
使每一位體育教師都能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和根據(jù)專業(yè)特長結合學校實際,確定自己所教年級規(guī)劃自己的課程項目。切實做到教師的愛好就是自己的專長,每一樣專長都有一支訓練隊,每一個訓練隊都能有一定的區(qū)域影響力和代表性。
《體育課程標準》2011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
《小學體育教師用書》人教版;
《體育校本課程導論》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董翠香著。
1.基礎調查
查閱學生近三年體檢報告,分析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統(tǒng)計學生體育課成績,分析學生體能與技能水平。每位體育教師進行專業(yè)能力的自我認定,根據(jù)自身專長和學校特色規(guī)劃課程。
2.典型調查
根據(j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四大課程目標、五大領域目標(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整理出在同一水平的學習目標及相應的活動和內容。
每位教師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和根據(jù)專業(yè)特長結合學校實際,確定自己所教年級規(guī)劃自己的課程項目。
依據(jù)學校總的教學計劃,分別寫出各水平的水平教學工作計劃、年級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學期教學進度、健康教學教學計劃、課時教學計劃。
最終梳理完成小學三個水平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最后形成校本體育課程計劃的初稿。
3.綜合調查
全面論證體育與健康校本課程計劃初稿的合理性、實踐性、健身性。從體育與健康教學計劃初稿成形開始就用于指導我們的體育教學,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反復論證,逐漸合理。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完善修改,修改之后又用到我們的體育教學中,反反復復的從理論到實踐,又從實踐到理論。通過實驗與研究,大量總結經驗,并及時作出調整與改進,不斷提高體育與健康校本課程計劃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實用價值。
在國家規(guī)定小學1~2年級每周四節(jié)體育課、3~6年級每周三節(jié)體育課的前提下,重慶市在2009年明確規(guī)定中小學生每周4節(jié)體育課。嚴格執(zhí)行國家課程設置規(guī)定,開足開齊體育課的情況下,按照每學期16周計算,一個小學生在校六年,一共就有768節(jié)體育課。
根據(j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四大課程目標、五大領域目標(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整理出在同一水平的學習目標及相應的活動和內容。
根據(jù)人教社《體育》教師用書中五大教材體系(基本體操、田徑、球類、武術、韻律活動),對每一類教材從一到六年級進行一次梳理,逐步就會形成記憶,特別是對新老師而言,經過梳理你就會很快熟悉教材,清楚每一個項目在哪一個水平段或者具體到哪一個學期該教什么,學生該掌握到什么程度。最終擬定出適合自己學校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方案。
依據(jù)學??偟慕虒W計劃,分別寫出各水平的水平教學工作計劃、年級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學期教學進度、健康教學教學計劃、課時教學計劃。在整套計劃中我們將太極和短繩確定為學校的特色項目,選擇太極是基于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學校文化,再加上老師的個人喜愛專長。
短繩是基于學校場地和學生的體質健康。依據(jù)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靈活運用制定的校本教材,在每個學期將16~20個課時用于學生習太極和花樣短繩的方法與技能的教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形成學校傳統(tǒng)體育項目和校本教材。
參加各級各類的展示或者比賽,都將校本內容作為重點。不管是課題研究還是論文撰寫,都以校本教材內容作為主線。甚至連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也突出體現(xiàn)了校本教材的核心思想。
經過一個課題研究周期,形成的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方案初稿,能有效的指導體育教師在我校積極開展體育教學,符合“六個實際”及學校、教師、學生、教材、場地、器材實際情況。在實踐教學中總結出來的三個水平的六大計劃及水平教學工作計劃、年級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學期教學進度、健康教學教學計劃、課時教學計劃,通過反復地修改和論證,也對一線的體育教學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體育教師根據(jù)自身的愛好和專長,擬定的校本課程計劃及繩藝、太極課程方案都作為了全校學生的選修或必修課程。在實踐研究中收集、歸納、總結的一些資料也作為了學校文化建設的一部分,體現(xiàn)在了校園文化墻上。
一個研究周期結束,我們應該與時俱進,積極學習新理念和新技能,將我們的物化成果,推陳出新,結合新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將我們的課程方案、校本教學計劃更加優(yōu)化,更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素養(yǎng)的發(fā)展,更加優(yōu)質為體育教師的一線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