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燕霞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十二中學 湖南 郴州 432000)
隨著我國新課標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和深入,教師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合了更多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單元遷移教學法應運而生。單元遷移實際上是一種知識遷移的形式,存在獨到的教學優(yōu)勢,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也能拓展學生的文學思維,幫助學生更深刻的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產生實效性的提升,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下面我們就針對單元遷移在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展開簡單探討。
1.1 內涵。遷移教學就是指運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開展新知識的教學,一類知識可以在另一類知識中得到遷移應用,即經驗對現(xiàn)狀產生的影響。遷移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對知識簡單的記憶和背誦,而是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基礎上幫助他們發(fā)展更多的技能,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效果。
1.2 遷移教學的重要性。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語文教育,因為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漢語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但是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不少科研教育專家提出應用遷移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進行語文學習,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整個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每個人都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跟上社會發(fā)展的步伐。如果不進行語文教育的改革,那么我國人民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應該積極推動遷移思想的應用。
2.1 教師明確把握遷移教學的方向。正確的方向是事情順利前進的前提。教師在應用遷移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該要明確把握遷移教學的方向,具體地說就是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特點,挖掘教學方法,將各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幫助學生構建語文知識網。教師要明確知識的延伸學習方向,例如文章中解釋“奇跡”一詞的時候,教師要把握它與意外、偶爾、幸運等詞語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這類詞語的運用方法。同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應該要做好充足的教學準備,尋找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點,確保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順利接受新舊知識的遷移教學,從而達到學習新知識鞏固舊知識的目的。語文教學與數(shù)學教學,英語教學有所不同,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識。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對學生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尋找辦法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找到符合自身學習情況的學習方法。
2.2 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橫向遷移運用方法。知識運用能力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尺度。如果學生無法將自身學習的知識在新環(huán)境中合理運用,那么學生就無法充分的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而無法進行深入的學習。單元遷移教學方法為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提供良好的教學方針。目前,大部分語文老師開展五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直接向學生傳遞課堂知識或學習方法。這種直接灌輸型的教學方法,只能對學生當前的學習產生短暫的作用,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意識,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中,不僅僅簡單地對學生進行知識教學,應該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五年級第一單元內容的時候,其中一個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學會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寫作。
2.3 加強學生的自讀訓練。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學生的自讀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部分。教師在遷移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讀,加強學生的自讀訓練,即提高學生知識的橫向遷移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在“春光無限”的單元教學中,可以布置以“春光無限”為主題的手抄報作業(yè),讓學生閱讀《寄小讀者》《少年閏土》等課文,收集有關春天的句子詞語詩詞等,最后讓學生以《我喜歡的春天》為題進行寫作。這樣的系列自讀教學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水平,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五年級閱讀教學中應用單元遷移是非常有必要的,單元遷移對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都具有積極的影響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結合新的教學環(huán)境,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文本細讀、合作探究等方式,增強學生的思維遷移、發(fā)展學生的情感遷移、促進學生的橫向遷移,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自主探索能力同步提升,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單元遷移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