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偉
(江蘇省啟東市鶴城初中 江蘇 啟東 226241)
如今,在很多家長的過分溺愛下,一些“小公主”、“小皇帝”帶著其特殊的性格,如攀比、自私、無法吃苦以及欺凌弱小等,進入到了校園,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其錯誤的性格和行為將會蔓延到今后的社會生活中,這是德育中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缺失的表現(xiàn),在立德樹人的教育背景下,我們急需通過各方途徑強化道德教育。中學英語課,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下本文就來談一談怎樣結合初中英語課實施德育,希望對同仁有所裨益。
如今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養(yǎng)成驕奢之風,使得他們的行為習慣遠遠無法達到學校的規(guī)定水平,比如,有些初中生盲目跟風,學習成年人燙染頭發(fā),穿奇裝異服,在家庭生活中,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己的房間是一塌糊涂,時至15、16歲卻依然要父母幫助整理內(nèi)務,每天放學將作業(yè)拖到很晚,作息時間缺乏規(guī)律性,這是嚴重缺乏自律、自控能力的表現(xiàn)。這些行為表現(xiàn),不僅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更會阻礙學生的健康生活和長遠發(fā)展,有悖于“立德樹人”的教育觀。因此,初中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在自己的課堂上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另一方面,還應當將這些現(xiàn)象知會班主任教師,由班主任教師去與學生家庭方面做思想工作,在取得家校合作教育力量的基礎上,監(jiān)督和管控學生,幫助學生糾正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久而久之,初中生自然會逐漸形成英語自學意識、自學能力,并在其他生活作風上嚴格約束自己,達到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目的。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初中英語教師在課時的分配上幾乎每天都會有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在三年的朝夕相對中,英語教師的一些行為習慣、能力意識等,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中學生,從而塑造一個個不同的靈魂、個性和人格。因此,在德育的滲透中,英語教師要潛移默化學生的行為,為中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道德標桿。比如,不偏袒、不徇私,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論學生好壞的唯一依據(jù),公正、公平對待每一位中學生,又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斗志,教師可能會使用一些誘導性的手段,如承諾學生背誦過某些單詞之后,教師會如何如何,或者是學生考試成績提升了之后,教師又會做出哪些改變,等等。這些承諾,如果學生達到標準之后,教師應該予以實現(xiàn),否則,將會失去教師的威信,不利于班級管理和班級團結,再次,作為教師,還應該用更加嚴格的校規(guī)、班規(guī)來約束自己,為學生樹立行為的榜樣,由此一步一個腳印,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初中英語教材中也暗含了一些德育的拓展點,教師可以從教材中挖掘這些知識,并采用以小見大或者是結合中外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比如,在教學指導譯林版八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時,我們會遇到一篇名為“A trip to HongKong”的短文,這篇短文以寫信的方式呈現(xiàn),是主人公“Kitty”寫給他的好朋友“Millie”,講述了他們二人自分別之后,主人公Kitty和父母一起去香港的迪士尼游玩的過程,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幻燈片的方式,向學生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充滿神奇的城市——香港,它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被稱為“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教師在介紹它的時候,可以順便播放一些這個城市的圖片,包括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讓學生了解我國不同地區(qū)的人文特色,增加學生對祖國的了解,其次,教師再來向學生講解這篇課文的語法知識和重點單詞,繼而達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愛國情感、民族意識和人文情懷的目的,讓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落地工作實處。除此之外,初中英語教師還可以繼續(xù)挖掘教材中的其他內(nèi)容,如中外人民對待生日送禮的態(tài)度,以及“飲食”部分知識中的餐桌禮儀教育等,都可以增加學生對中外文化差異的了解,比如,中國人喜歡收下禮物后,等客人走后再去拆開禮物,而外國友人喜歡當面拆開禮物表示尊重,中國的餐桌禮儀是等長輩動筷子后,就餐才可以開始,并且倡導食不言,寢不語,而有些其他國家則沒有這些規(guī)矩,這些中外文化的差異,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更有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讓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弘揚。
綜上,素質教育背景下,“立德”是方法,而“樹人”是目的,我們?nèi)缃竦哪康氖且囵B(yǎng)德智體美全面的人,因此,要重視“立德”的過程和質量。本文探討了如何結合初中英語學科,對學生實施德育,其中的一些方法和意見較為淺薄,不足之處,還望同仁斧正,以完善德育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