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芝
(貴州省威寧自治縣哲覺鎮(zhèn)瓦竹小學 貴州 威寧 553100)
閱讀,貫穿語文教學的始終。倘若學生們能夠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那么他們在梳理故事情節(jié)、理解人物情感方面將會得心應手,不僅如此,它在陶冶情操、開闊視野、涵養(yǎng)品行等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那么,如何實現(xiàn)小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就實施策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探:
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由于學生們的身心特征、性格特點、學習水平都存在差異,這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自身情況的不同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地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比如,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除了要明確教學目標、把握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外,還要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和對閱讀的需求程度,然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閱讀計劃。這樣不僅把學習的主動權轉移到了學生的手中,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滿足了各個學生的不同需求,使教學內容與學習目標相輔相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傳統(tǒng)的小學閱讀教學中,學生長時間接受單一而無趣的課堂模式,對閱讀的學習熱情不免會被削弱,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很難逃脫耗時低效的窘境。
因此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一味化灌輸?shù)哪J?,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和掌握知識的熱情,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加入角色扮演、情境創(chuàng)設、互動游戲等趣味化元素,將閱讀方法寓于豐富多彩的趣味活動中,使學生們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和交流。例如,教師可以以文本為依據(jù),利用多媒體教學,在音樂、圖片、音頻等道具的加持下,重現(xiàn)文章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造設定生動有趣的情境,為學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使課堂閱讀教學更加立體化、生動化和深刻化,帶領學生代入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內心,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從而引導學生發(fā)展閱讀的樂趣所在,激發(fā)探索閱讀的主觀能動性,為閱讀教學的長期化發(fā)展提供不竭動力[2]。
要提高閱讀水平,除了平常的課堂講解外,加強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訓練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直接的便是朗讀,它是一個將無聲的語言轉化為有聲的表達的過程,是“目視”與“口讀”的有機結合,學生可以通過朗讀在不同情境中豐富自身感情,設身處地感受文字魅力、培養(yǎng)語感。教師在這方面要發(fā)揮示范作用,運用標準的普通話、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語調的升降等技巧來處理情感的表達,這樣不僅可以突出文章的重點和關鍵,同時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與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情,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激情。
其次,在訓練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們在閱讀中出現(xiàn)的理解偏差,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技巧,比如:第一遍要求泛讀,快速閱讀文章,梳理故事情節(jié),對其進行一個整體的把握和理解;第二遍要求細讀,找出文章的重難點進行分析,概括出主題思想;第三遍就要帶著問題去文中尋找答案,做到有理有據(jù),精準對接。這要求學生們在三遍式閱讀的過程中,要學會默讀、速讀和精讀。默讀區(qū)別于大聲朗讀,它更有利于學生安靜思考,進行查閱資料、批注筆記等工作,提高閱讀效率,因此教師平時就要指導學生整理閱讀筆記,突出重難點,使文章一目了然。速讀是學生面對文章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情,要求在最少的時間內獲取最多的信息,這對學生們篩選信息的能力是一種考驗,教師應當在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時給予適當指導,同時進行速讀訓練。精讀是文章閱讀過程的重中之重,要求學生對句子進一步斟酌和分析,讀透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情感,教師應在平時就要求學生邊閱讀、邊思考,邊批注、邊感受,養(yǎng)成快速高效的結合式閱讀習慣。
閱讀教學區(qū)別于其他教學的形式,它強調個體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要求學生們能夠形成沉浸式閱讀,將自我代入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內心,由淺入深地挖掘情感體驗。這在本質上要求教師增強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體驗感、提高審美共情能力、形成感同身受般的理解與共鳴。由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們的情感比較外露,容易受外界影響而進行轉化,所以教師在閱讀過程中要善用活用情感之鑰,為學生的閱讀學習開山造路,達到以情育人的課堂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多媒體等教學輔助工具來將平淡的文字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呈現(xiàn)出來,在人為營造的情境中,渲染課堂閱讀氛圍,使學生在精神上感到愉悅,在情感上達到契合。再者,鑒于語文學習涵蓋范圍十分廣闊,學生們要想自身閱讀水平有一個質的飛躍,就必須要進行多方面閱讀和長期化積累。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推薦一些與現(xiàn)階段水平相契合的讀物,引導學生將閱讀過程中的美篇美句摘抄謄寫,豐富自己的知識寶庫,培養(yǎng)自己對閱讀的興趣和語感。
總而言之,在教育事業(yè)不斷進步,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時今日,對于一些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理念,教師也在不斷地更新和轉變,以滿足學生在新時代的閱讀需求。教師在實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秉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堅定學生的主體地位,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其能力水平,在對癥下藥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以引發(fā)與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使閱讀教學立體化和形象化、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和增強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走上閱讀的興趣之路。其實,只有激活學生們的閱讀思維,培養(yǎng)學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保持長久的閱讀興趣,才能有效增強閱讀品質和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