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麗
(寧夏鹽池縣第五小學 寧夏 鹽池 751500)
語文具有較強的生活性,其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進一步開展情境教學,教師應積極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并將小學語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了解語文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從而積極投入到語文學習中。而語文知識的教授,不僅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還需讓學生領悟文章中的內涵。因此,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情境教學,能使學生在熟悉的事物下更為有效的理解文章內容,從而體會作者所描繪的美好情景。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的《田家四季歌》教學為例,該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季、吹、肥、農、忙、歸、戴等生字,并讓學生了解農家四季的主要活動和生活場景。根據這一教學內容,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農村四季風光圖片,并讓學生思考這些圖片所對應的季節(jié),這些季節(jié)的特征是什么,通過圖片的欣賞與思考,學生能自主聯系生活實際。隨后進入課文教學,教學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構建四季情境,如在:“春季里,春風吹,花開草長蝴蝶飛。麥苗兒多嫩,桑葉兒正肥。”第一小節(jié)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展示田園春光圖、麥田圖、桑樹圖等情景圖,讓學生處于“一片片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花的草地上,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田里長滿了綠油油的麥苗,桑樹長出了嫩綠的桑葉?!钡那榫?。
問題的提出能引發(fā)學生自主思考,且在思考過程中,學生能啟發(fā)自身的思維,并調動的潛在的學習能力。因此,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情境教學可通過設計課堂問題開展。在問題的設計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認真研讀課本,結合教學中的重難點,并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語文知識基礎,使問題能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在問題設計完成后,教師將問題融入至課堂教學中,以構建良好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的探究欲望得以激發(fā),從而促進學生自主思考。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的《小蝌蚪找媽媽》教學為例,該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小蝌蚪與青蛙的圖片,并設計一道問題:“開動你們的小腦筋,你認為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么長相相差這么大呢?”問題的提出,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在課文閱讀中自主思考,并尋找答案。經過學生的思考,學生發(fā)現小蝌蚪是青蛙小時候的樣子,他們屬于一家人。
角色扮演是一種生動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讓學生自主選擇課文中的人物角色進行扮演,這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能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理解。因此,在角色扮演中開展情境教學,能讓學生置身于課文情境中,從而感受角色內涵,并輕松、愉快的學習語文知識。組織學生進行介紹扮演,教師要為學生選擇具有學習與教育意義的課文,使學生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從而體現角色扮演情境的價值。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的《狐貍分奶酪》教學為例,在課堂中,教師讓三名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分別為熊哥哥、熊弟弟與狐貍三個角色,指導學生根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特點來制作道具,隨后讓學生根據課文扮演角色并進行對話。通過角色的扮演,讓學生在情境中有感情的表達出課文的內容,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能讓學生在扮演過程中明白同伴之間的斤斤計較會讓別有用心的人有機可乘,從而起到間接教育的作用。
愛玩游戲小學生的天性,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游戲,既能讓學生在快樂的玩耍中學習到知識,又能活躍課堂的氛圍。因此,通過合作游戲來開展情境教學,能讓學生身處游戲情境中,從而打破以往沉悶的課堂,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中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游戲設計過程中,教師需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游戲情境,從而發(fā)揮游戲情境的作用,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的《拍手歌》教學為例,該課文主要為學生描繪了大自然中動物們自由生活的情景;同時《拍手歌》是以學生最喜好、最熟悉的游戲形式呈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根據課文內容,為學生設計《拍手歌》接龍小游戲,首先,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10人,制定游戲規(guī)則為在游戲接龍過程中,用時最短且朗讀錯誤最少的小組獲勝。同時,在游戲完成后,教師給予學生適當引導,使學生明白人和動物是朋友,保護動物是我們人類必須履行的責任。
綜上所述,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常規(guī)的小學語文課堂氛圍較為沉悶,難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而情境教學是指在課堂中引入一些具有情緒色彩以及生動形象的場景。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構建中應用情境教學,能有效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沉悶,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實現小學語文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