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丹 武漢體育學院
為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和身體健康,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意見》《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等文件,提出要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學校體育在教育的過程中會存在運動傷害的危險,為了預防和減少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的發(fā)生,教育部發(fā)布了《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的通知。運動傷害的發(fā)生對學校體育的開展也有所影響,對家庭和社會都有影響,就需要我們對它進行了解、分析和研究。因此,如何去防護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傷害、提高和加強學生的自我防護意識成為學校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對于運動傷害的界定眾說風云,狹義上是運動傷害等同于運動損傷,指人體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發(fā)生的損傷。廣義上是運動傷害不只是等同于運動損傷,人體運動時的身體傷害以及身體素質(zhì)下降、機能退化、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受到的傷害也屬于運動傷害[1]。教育部發(fā)布《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中給學校體育運動傷害下了定義“是指體育運動中發(fā)生的造成人員身體損傷后果的事故”[2]。
本文針對研究的內(nèi)容,對運動傷害的概念進行整理后得出:通常按照狹義的來說,運動傷害是指學生在學校內(nèi)進行運動時導致其身體受到損傷。
運動防護是指醫(yī)療專業(yè)的體育指導員與醫(yī)生合作以優(yōu)化患者或?qū)嶒炄藛T參與的實踐活動。運動防護的內(nèi)容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包括運動傷害的預防、急救、處置和康復訓練。
在學校里,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為體育課、大課間、社團活動、課外活動、運動會。其中運動傷害比例最高的是體育課,體育課大部分是在室外教學,即操場上大部分都是學生在上課[3]。體育教師在教授知識技能,使用體育器材的時候,難免不會出現(xiàn)場面混亂等情況,就會出現(xiàn)運動傷害。因此,學校在組織體育運動時要注意運動傷害的防護問題。
在學校體育運動中,體育課最體現(xiàn)項目的多樣性。其中籃球、足球、田徑三個項目發(fā)生運動傷害的概率較高;其次是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網(wǎng)球這種項目,發(fā)生運動傷害的概率相對較低?;@球和足球都是對抗激烈、爆發(fā)力強的項目,學生在學習和比賽中易發(fā)生肢體接觸,就會導致受傷;田徑項目包含的運動種類豐富,在學習中存在各種因素導致受傷,如教師的組織方式、學生的理解能力、項目的動作技術特點、準備部分不充足等都會導致運動傷害的發(fā)生。而排球、羽毛球等是隔網(wǎng)對抗性的項目,無直接的身體接觸,所以運動傷害概率相對于其他運動項目較低。因此,在學習運動項目時,體育教師的指導尤為重要,不僅僅是傳授者,還是解惑者、示范者、組織者、管理者等。
學校體育運動過程中主要的損傷是皮膚損傷(擦傷、切傷等),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皮膚損傷也是很常見的。其次是肌肉損傷(挫傷、拉傷),由于熱身準備不充分導致的肌肉拉傷。韌帶拉傷也是會出現(xiàn),在熱身活動不充分的情況下進行柔韌練習容易拉傷??傮w來說最常見的運動傷害是閉合性軟組織急性損傷[4]。
運動受傷的部位是和運動項目密切相關的,在學校的體育運動中易受傷部位是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學校的體育項目主要以球類和田徑為主,籃球足球這種對抗性強的項目,對身體要求高,膝關節(jié)本就很脆弱,外面沒肌肉的保護,撞擊就易受傷。田徑的跑跳投都需要落地的緩沖,所有的力量最后集中在踝關節(jié),很容易落地不穩(wěn)導致踝關節(jié)失去平衡,從而扭傷。頭部和頸部等相對重要的部位,發(fā)生運動傷害的概率較低,一旦出現(xiàn)意外,后果會更加嚴重[5]。因此,安全問題不可忽視。
學校體育中的運動傷害原因可以分為四類。學生自身原因有安全保護意識不強、心理方面不穩(wěn)定、準備活動不充足、技術動作不到位等。教師原因有傳授的安全知識和技術動作不到位、體育活動的組織不夠合理等。學校原因有學校體育設施的安排合理情況、學校體育器材的使用情況、學校組織體育活動的管理問題、醫(yī)務監(jiān)督程度不夠等對學生發(fā)生傷害都具有一定的影響。他人原因為其他人對自己的傷害。即該從各方面教會學生保護自己的同時保護他人,減少運動傷害的發(fā)生。
在體育教育中,體育教學與健康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健康問題和安全問題在教學中要時刻注意,這就需要學校的工作更加嚴謹。運動就會有傷害,即要提高防護意識和行為。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教師學生相互學習,以達到促進身心發(fā)展的目的。
1.提高對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的防范意識
學校要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加強“健康第一” “安全第一”的思想,重視安全防護的意識。要加大對運動傷害進行防護的教育力度,提高全校師生的安全意識、自我防護能力和規(guī)范的防護行為。
學校的領導管理人對于學生的人身安全問題不夠關注,對學生運動傷害的安全防護教育不到位,學生對安全知識了解不夠,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不強。體育教師要加強運動傷害的防護意識,重視課堂上的安全問題,學習和掌握基本的處理運動損傷的方法,即在遇到突發(fā)情況和運動傷害時可以進行第一時間救助。加強學生體育活動的安全防護教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的知識并能加以運用,讓學生懂得保護自己的健康以及常識性的保護知識,同時這也需要教師以身作則,正確的引導學生學習。
2.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安全性
體育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幫助,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育氛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互相促進的多變互動教學。安全第一,是體育課堂必須要求的任務。
(1)認真的課前準備。備好課,了解學生身體、心理的情況,對授課內(nèi)容的合理安排。課前做到認真觀察和檢查場地與器械的情況,并合理布置教學的場地與器材。避免因場地問題和器械破損的原因影響到學生的安全,導致傷害的發(fā)生。嚴格檢查體育課的著裝,盡可能地消除安全隱患。(2)足夠的準備活動。在體育課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做好熱身活動,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讓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運動,有效避免一般運動傷害的發(fā)生。(3)嚴謹?shù)慕虒W組織。室外上課期間,規(guī)定好學生集合的位置,教學過程中不要追逐打鬧,要養(yǎng)成聽從指揮的良好習慣。教學期間如果使用鉛球、標槍等器械,一定要有安全防護,教師絕對要做好保護工作。體育教師講解示范時,要注意學生的動態(tài),看情況中斷教學,避免發(fā)生傷害。室內(nèi)上課一定要保持好紀律,注意課堂氛圍,合理安排上課內(nèi)容,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7]。
3.完善學校體育運動傷害風險防范制度
學校體育運動傷害是一個不可控的事故,可以建立運動傷害事故的緊急預案,第一時間救助受傷的學生;完善學校的風險防范制度,包括建立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售后制度,確保器材的完好程度;建立體育安全防范機構,加強學生體檢監(jiān)管;建立風險防范制度,以達到預防運動傷害的目的;建立心理咨詢辦公室,安撫好學生運動受傷的情緒;完善學校的醫(yī)務制度,提高醫(yī)療團隊的質(zhì)量。積極做好預防工作,減少運動傷害的發(fā)生[6]。
進行體育運動就難免會發(fā)生傷害,一旦發(fā)生傷害情況,立即采取合理有效的急救措施。體育教師就一定要掌握必要的生理與健康常識,懂得基本的急救措施,一是可以教授給學生,讓學生懂得基本的急救方法;二是在突發(fā)情況下教師可以第一時間進行救助。下面是學校常見的運動損傷的急救措施。
(1)出血的急救:止血方法有冷敷法、加壓包扎止血法、抬高傷肢法、加墊屈肢止血法、直接指壓止血法、間接指壓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
(2)急救包扎的方法:繃帶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環(huán)形包扎法、轉(zhuǎn)折形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頭部包扎法、手部包扎法、大懸臂帶、小懸臂帶、足部包扎法)。
(3)骨折的急救:一般情況下的骨折是用夾板固定在骨折部位周圍,再用繃帶包扎。
(4)中暑的急救:馬上將學生移到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使學生仰臥,脫去衣服,散熱;用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等處或用溫水擦拭全身,進行降溫,同時進行皮膚、肌肉的按摩,加速血液循環(huán);按前面步驟實施后,清醒后的學生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藿香正氣水等解暑;一旦出現(xiàn)高燒、抽搐昏迷等癥狀,要保持呼吸道通暢,立即撥打120電話,進行緊急救治。
(5)呼吸、心跳停止的急救:運用人工呼吸法、胸外心臟按壓法使心臟恢復搏動。[1]
體育運動是體育教學中的關建,有時會出現(xiàn)一些難以預料的事情,這時對于運動傷害的處置能力就非常重要,可以去提高教師、學生的處置能力。
教師方面:(1)保持冷靜思維。在遇到突發(fā)事情,教師要保持清醒,臨危不亂,控制自己的情緒,安撫好學生的狀態(tài)。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減少運動傷害的發(fā)生。(2)迅速判斷受傷情況,果斷采取相應措施。迅速觀察學生的情況,進行判斷,立刻準備好需要用到的用品。(3)掌握急救方法,提高救助效率。加強對運動傷害常見的急救方法的掌握,正確規(guī)范的使用急救方法,提高救助的效率。(4)加強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形成團隊模式。對于傷害較嚴重的學生來說,體育教師要合理布置其他學生的任務,利用學生幫助自己完成緊急救助措施,發(fā)揮集體的力量與智慧。強化體育教師的防護意識,學生運動傷害的發(fā)生頻率就會減少[11]。
學生方面:學生在發(fā)生運動傷害的時候,調(diào)整好心態(tài),要沉著冷靜,第一時間呼叫體育教師,配合教師進行急救措施。積極防護損傷,提高學生的心理能力和配合意識,可以減少運動時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康復訓練是指人體損傷后進行有利于恢復身體機能的活動,是恢復運動傷害的有效方法。在學校中體育課所致使的運動傷害一般不會使人大范圍的損傷,基本上都是外傷、跌傷、撞傷、扭傷、擦傷等閉合性軟組織急性損傷,損傷的部位以膝踝關節(jié)為主。針對這些情況可以制定科學的、有效的康復訓練,一般情況的損傷不需要完全停止身體練習,除非是很嚴重的損傷則需要恢復治療與休息。
一般損傷的康復訓練,不需要停止身體練習,可以適當跟隨一起上體育課。注意控制運動強度,在熱身運動和放松運動時時間可以多于其他人,主要授課內(nèi)容可以減少動作的幅度一起學習。對于受傷的部位,教師會專門制定對應的康復訓練,可以恢復運動帶來的傷害。嚴重的損傷則需要休息和治療,去醫(yī)院或者康復治療中心進行專業(yè)的看治,提出對應的恢復方法和訓練任務。
本文講述了運動傷害帶來的危害和具體的防護措施,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方針,為構建健康中國、體育強國而奮斗。繼續(xù)完善構建防護制度體系,學生是國家的后備軍,要認真關愛和呵護,學校體育是增強學生身體素質(zhì),增進健康的重要教育場 所。體育教學中的安全教育和防護,就是關愛學生安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手段。在之后傷害和防護關系的研究中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出新思想、新路徑,更加創(chuàng)新,讓更多人了解懂得防護運動傷害所帶來的作用和效果,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體質(zhì)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