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美麗 馬菁池
(1.山東省魚臺縣實驗中學 山東 濟寧 272300) (2.山東省魚臺縣第一中學 山東 濟寧 272300)
中華民族是具有傳統(tǒng)美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優(yōu)良品質不斷傳承,對于人們道德素質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提升道德水平,要從學生抓起,加強德育教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德育教育并不是階段性的任務,而是伴隨學生成長的必須教育,也需要學校和家長參與其中,共同發(fā)揮作用,引起學生對于道德標準的重視與內(nèi)化。
1.1 利用家長職業(yè)優(yōu)勢,擴充班級德育管理隊伍。目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初中階段學生家長的學歷水平逐漸提高,有的甚至比較是還高,具有比較高效的德育管理辦法。同時,家長對于學生的教育要求以及標準也在不斷提升,在教育學生過程中,家長如果完全置身事外,難免會產(chǎn)生焦慮情緒。班主任將家長納入德育管理隊伍,可以擴充德育管理隊伍,增強學生對德育教育的信服性。
1.2 緩和師生、家校關系,建立良性互動。當今社會,家校之間的矛盾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對于學生的正常生活與學習會構成一定的影響,大部分是由于家校之間溝通不及時不充分造成的。家校合作,加強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在這一過程中也會加強家長以及學校對于德育的認識,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減少矛盾的發(fā)生,同時也有助于加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1.3 增強學生認識水平,拓寬學生視野。隨著社會分工的精細化,家長從事的職業(yè)多種多樣,引導家長進入德育教育,可以使學生了解掌握更多領域的知識與德育標準需求,使學生具有提升德育水平的需求。
2.1 建設班級文化,營造德育文化氛圍。首先,學校要對德育教育加強重視,對于家校合作助力德育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與程序。學校通過組織教師接受專業(yè)的培訓,從意識上引起教師的重視,在落實過程中才能夠提升家校合作的效果。學校通過網(wǎng)絡等形式建立家校合作平臺,使家長與學校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并且學校通過平臺向家長傳授一些德育理念以及德育案例,提升家長的日常德育水平。其次,學校通過構建學校環(huán)境,形成德育教育的氛圍。學校發(fā)動學生以及家長共同制作手抄報以及構思板報制作,或者通過展板展示家校合作對于學生德育合力的作品以及成果。
2.2 邀請家長參與,組建管理隊伍。班級作為一個集體,需要班級成員共同構建與創(chuàng)造,教師在組建班級管理體制以及制度的過程中,通過邀請家長,使得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班級的構建,有助于家長參與班級管理,提升家長對于學生的關注,提升家長和學生對于班級事務的主人翁意識以及責任感,使學生更加樂于完成班級事務,并且更加樂于為班級建設做貢獻。
2.3 借助家長力量,提高學生能力。首先,教師要將家校合作轉化為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班級的管理需要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學生共同發(fā)揮作用,最主要還是需要學生直接實踐,因此,教師要將家校合作轉化為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才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發(fā)生持久作用。教師在選舉班干部過程中,需要鼓勵學生廣泛參與,積極自薦,并且還需要家長參與班干部組織構建。班級相關制度的制定需要家長以及學生的共同參與完成,并且對其實施過程加強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同時,在班干部管理班級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矛盾或者困惑,需要家長與教師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有助于班級良好關系的形成。其次,教師與家長適時指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對于初中階段學生,教師和家長需要時時關注其生活與學習,但是這一階段學生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教師與家長的關注往往會與學生發(fā)生矛盾,不利于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教師和家長要加強溝通,對于學生進行適度的指導,引導勝于命令式改變更加能夠發(fā)揮作用。
2.4 開展豐富的德育活動。學校組織多種德育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加強家長與學生、與學校之間的互動,提升家長參與德育教育的積極性。首先,班主任組織家長進行德育主題班會,通過職業(yè)或者人生經(jīng)歷等,將德育要求融入班會過程,使學生置身其中,拓寬認識,掌握德育要求,實現(xiàn)德育目標。其次,學校通過組織家長與學生進行運動或者參觀等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提升學生感恩父母或者艱苦奮斗等精神品質,達到德育的教育效果。
家校合作,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聯(lián)合在一起,共同對于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發(fā)揮作用。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發(fā)揮橋梁作用,同時家校合作的高效利用又有助于班級管理,能夠減輕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提高辦公效率。班主任要充分實現(xiàn)家校良性互動,助力學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