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有瑜
(福建省尤溪縣第七中學 福建 三明 365100)
道德與法治是保障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基礎,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形成正確道德與法治觀念的重要階段,因此需要積極推進道德與法治教育,無論是在教學內容上還是教學形式上都要不斷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踐行新課標理念,生活化教學是新時代比較倡導的一種教學模式,能夠將教學與生活相聯(lián)系,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精選生活化素材充實課堂,開拓學生視野貫徹生活化教學理念,提升學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例如:2020年可謂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在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我國彰顯了大國風范,在戰(zhàn)疫過程中那些直面災難的醫(yī)護人員,那些直抵人心的感人事跡震撼著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人每一個事件都可以作為典型的材料應用于課程教學中。如在學習“生命的思考”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引入這些經典的生活化素材使學生能夠對生命充滿敬畏之情,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或者通過引入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建設案例、各地醫(yī)護人員不顧安全支援湖北、黨中央黨基層團結一致應對疫情等,這些都是生活中鮮活的典型事例通過引入這些事例能夠激起學生的思維碰撞,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更好的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另外,生活化教學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結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者存在的困擾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探索與思考進而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做情緒情感的主人”相關內容時,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做好情緒管理,學生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都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產生一定情緒變化,致使學生煩悶低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以生活情境為依托,結合真實人物設定引發(fā)學生共鳴,激發(fā)學生學習需求,進而提升教學效果[1]。
課堂導入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提高導入質量能夠促進課堂活動的有序開展,為了落實生活化教學理念教師就可以采取生活化導入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創(chuàng)造改變生活”相關內容是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創(chuàng)新帶來的變化感知創(chuàng)新魅力,教師就可以通過為學生播放近些年重大科技成果相關視頻進行課堂導入,如射電望遠鏡、太湖之光等等,通過引入這些視頻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蛘咴趯W習“珍視生命”相關內容時,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這樣的生活新聞:一名初中生由于壓力過大跳樓自殺,觀看完新聞后教師可以趁機說道這樣的案例真的是讓人感到惋惜,同學們你們都處于大好年華生命是寶貴的,無論是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都要珍惜生命,通過導入這樣的真實案例使學生進入到特定情緒中更好地領悟生命價值[2]。
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不能僅局限于課堂內,也要向課外進行延伸,使學生能夠靈活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課堂外驗證學生的學習成果,道德與法治學科具有一定的實踐性,教師可以通過組織生活化課外實踐活動,如社會調研、實踐體驗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積極奉獻社會、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等相關內容時組織學生開展尋找?guī)头鰧ο?、組織捐款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會如何幫助他人。初中階段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情感與價值觀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有些學生追求個性化對新生事物感興趣,教師就可以通過引入這些新生事物或者新鮮話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法律在我們身邊”相關內容時,可以以《今日說法》中的案例為話題組織學生探討分析,使其靈活應用法律知識解決案例中的問題。另外,也要為學生布置課后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增加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課后探究是生活化教學的一個拓展,應用具體知識指導現(xiàn)實生活,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例如:在學習完“建設美好祖國”相關內容后組織課外拓展活動,讓學生調查小區(qū)內的衛(wèi)生死角,思考有什么樣的解決辦法或者設計優(yōu)化方案,最后應用課堂組織學生進行分享交流,通過這樣的生活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形成高尚道德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3]。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不能脫離生活,要將生活化知識融入課堂中,精選生活化素材,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實現(xiàn)教學空間的生活化,布置生活化實踐活動,結合生活現(xiàn)狀與學生的生活需求開展教學活動,更好的發(fā)揮出道德與法治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