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瑛
(新疆阿圖什市第一小學 新疆 阿圖什 845350)
語文是我國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對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以及提升學生能力素養(yǎng)等方面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1]。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素養(yǎng)有待提升,難以發(fā)揮出自身在教學中的引導性作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難以發(fā)揮出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模式陳舊,不利于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上述問題都會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的下降,隨著我國新課改進程的推進,小學語文在教學效率方面有了新的要求,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應當不斷更新自身教學理念,積極改進教學方法,以充分適應教育形式的發(fā)展以及當今學生的身心特點。因此,教師應當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出發(fā),通過精心設計與安排,充分展示出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才能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預習是學習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充分的預習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課堂學習難度,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2]。因此,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為后面的正式課堂學習奠定堅實而有力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觀潮》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指導學生開展預習工作。首先,在“微課”開頭,教師可以鏈接網上關于“錢塘江大潮”的視頻資料,讓學生提前領略大潮來臨之前的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然后,教師需要對課文中重點、難點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產生大致的了解。最后,教師需要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認真思考如“從文中找出你認為精彩的語句或者段落”“作者在文中運用了什么樣的觀察方法?”“讀完課文之后你有什么樣的想法?”教師制作完“微課”之后可以通過微信或者QQ等方式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進行自由查看,進而為課堂教學節(jié)省出更多的時間。
小學生年齡尚小且注意力不集中,在語文課堂正式開始之前,教師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積極性,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3]。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二年級下冊《找春天》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聲情并茂地為學生朗誦一段課堂導入語“小朋友們快看,春姑娘緩緩地走來了,她用雙手撫化了冰凍的河床,她輕輕喚醒了熟睡中的小草,她為大樹穿上了綠裝,她引來了成群結隊的燕子……”隨后,教師再為學生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并對學生說“大家翻開課本跟隨老師一起尋找春天吧”。如此,便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出課堂內容,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欲望也能夠得到很好的激發(fā)。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想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發(fā)揮出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主動完成課堂學習目標[4]。前文中提到,經過課前預習之后,學生們對于課堂內容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疑惑與問題。在正式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留出大部分時間與學生進行互動,在相互探討與交流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并完成課堂學習。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課文《落花生》的時候,基礎知識以及技能目標很容易就能完成,而情感目標則需要教師進行耐心的引導與啟發(fā)。對此,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就“做人應當是像石榴還是花生”進行辯論。“石榴華而不實,徒有其表”,“當今是看臉的時代,形象氣質也很重要”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們對于文章中所蘊含思想內涵的理解會更加透徹。此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點評與總結:“做人不僅僅要注重內涵,還也要注重外表。兩者相比而言,內涵無疑應當放在第一位”。
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教材,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拓展與延伸,這樣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眼界,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內心需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素養(yǎng),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上冊《暮江吟》的時候,最后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中提到了“月”,教師可以就此向學生展開拓展延伸,告知學生“月亮”在古詩詞中經常出現(xiàn),其往往代表著特殊的意象,比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中表達作者李白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用其表示對人生苦短的傷感之情;李白在《玉階怨》中用“月”表示對純潔、美好事物的向往……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極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進而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獲得更好的課堂學習體驗。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大背景下,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應當研究的重點課題,教師應當從課堂教學的各個流程環(huán)節(jié)出發(fā),結合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以及當今學生的身心特點,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改進、創(chuàng)新,必定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