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鵬靈
(江蘇省揚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江蘇揚州 225001)
籃球是一項對抗性很強的運動項目,學生經常打籃球,不僅能夠促進身體健康成長,還能夠培養(yǎng)團隊意識,提高協(xié)調能力,可謂一舉多得。校園籃球深受學生喜愛,學生會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校園籃球活動。在籃球運動過程中,學生的身體素質逐漸得到強化,骨骼、肌肉、呼吸、協(xié)調性、靈敏性等各項體能指標隨之提高[1]。因此,教師要重視校園籃球的訓練效果,并大力宣傳和組織校園籃球活動,讓更多學生喜歡這項運動,并在積極參與這項運動的過程中強身健體。
籃球運動的體能訓練效果顯著,能夠對學生的耐力、彈跳能力、速度、爆發(fā)力等產生重要影響。在組織學生進行校園籃球訓練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優(yōu)化設計訓練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訓練機會,提升訓練效果[2]。增強體質是體育運動的基本宗旨,全面推廣校園籃球運動勢必給整個校園帶來更多的活力。
在籃球訓練中,教師要在組織形式上做出一些創(chuàng)新,采用更多新穎的活動形式,如運球、奔跑、多人傳接球、三人五人對抗賽等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能水平[3]。例如,在運球游戲中,教師可以設計特定的運球路線,并設置一些障礙物,要求學生展開運球比賽。在多人傳接球訓練時,教師可以將空中傳球和擊地傳球相結合,設置人墻進行攔截訓練,從而增加訓練難度,優(yōu)化訓練效果。
籃球訓練形式極為豐富,教師對此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初中生對對抗性、互動性較強的運動有更強的參與意識,因此籃球運動深受初中生青睞。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運動心理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組織學生參與多種運動訓練,從而激發(fā)其運動潛能,使其獲得更好的運動效果。
籃球運動的對抗性強,參與者需要自身骨骼、肌肉的有力支持。初中生正處于快速成長期,學生在這個時期參與校園籃球運動,對骨骼發(fā)育和肌肉成長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還能對身高增長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在組織校園籃球訓練時,教師要引入專業(yè)的骨骼、肌肉訓練機制,通過系統(tǒng)訓練促進學生骨骼、肌肉的健康生長。
例如,籃球運動在體能方面雖然有速度要求,但不是長途奔襲,而是瞬間加速,對肌肉爆發(fā)力有更高的要求,如搶籃板球和投籃時要有更強的彈跳力。因此,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爆發(fā)力訓練,組織學生進行三對三籃球對抗賽。由于參與人數較少,學生有更大的表現(xiàn)空間,以及更多奔跑、爭搶、投籃的機會。這對訓練學生的肌肉爆發(fā)力、提升學生的耐力會產生重要影響。教師將課內、課外相結合,設計多種形式的籃球比賽,要求學生自行組建團隊參賽,可促使學生生發(fā)無限的訓練動力。
教師可針對學生的運動訴求采用相應的訓練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對抗活動,以提升訓練效果。學生大多有好勝心,教師在籃球訓練中引入比賽機制,切合學生的訓練心理,能夠讓學生在豐富的運動訓練中生長自身的骨骼、肌肉。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參與籃球活動,做出更多的示范操作,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鍛煉動力,促使學生參與籃球運動,在運動過程中強身健體。
籃球運動中的傳接球、掩護、跑位、策應等都需要肢體的全面參與,因此,其協(xié)調性訓練效果出色,尤其是神經方面的訓練效果更為突出。學生的身體靈敏性、協(xié)調性更強,其運動鍛煉也會更為有效。校園籃球未必需要學生進行多么專業(yè)的訓練,學生只要能夠主動參與其中,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增強協(xié)調性、靈敏性。
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學生日常運動的時間不充裕,表現(xiàn)在運動水平上就是學生的肢體協(xié)調性普遍較差。教師利用校園籃球展開相應訓練,能夠形成不可估量的運動效果?;@球對運動場地的要求不是太高,有沒有籃球架都可以進行籃球訓練,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傳授更多新穎的訓練方式,將籃球運動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如學生可以三五成群地進入籃球場進行比賽活動,也可以在空曠的操場上進行籃球運動,或者在比較狹小的空間獨自進行訓練。運球、拍球、傳球等多種訓練形式相結合,可以增強學生的肢體協(xié)調性,從而達到更好的運動效果。
校園籃球有極為廣泛的開展空間,教師創(chuàng)新運動形式,組織學生利用一切機會展開籃球運動,能夠有效增強學生肢體的協(xié)調性、靈敏性?;@球對場地、器材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讓學生因地制宜展開籃球訓練,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籃球興趣,還能夠促進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這對全面提升學生的運動水平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校園籃球帶有校園文化的屬性特征,教師既可以在體育課堂上組織學生展開籃球運動,也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由參與籃球活動,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借助校園籃球訓練學生肺活量,也是比較好的呼吸功能訓練方式。在籃球運動過程中,參與者奔跑、跳躍、躲閃、強對抗,這都需要耗費很大的體力,同時能夠有效鍛煉肺活量。
籃球運動屬于強對抗運動,有速度方面的比拼。雖然籃球場地不是很大,但籃球運動對速度的要求較高,特別是在比賽過程中,學生要比拼更多的身體素質,如耐力、肺活量等,這些因素可能成為成功的關鍵因素。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呼吸頻率、呼吸深度都會隨之變化?;@球運動屬于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的相互融合,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呼吸能力,也對學生整體身體素質提升有重要幫助。例如,五人籃球賽要求比賽場地更大、學生的奔跑能力更強、學生之間的身體對抗更劇烈,這些都能鍛煉學生的肺活量。學生只有日積月累,增加籃球運動訓練的總量,才能促進身體機能和呼吸功能的良性發(fā)展。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體能水平做出具體的運動安排,建立循序漸進的鍛煉機制,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形成過硬的身體素質。
學生對校園籃球有較高的參與興趣,教師制訂漸進運動計劃,科學組織學生展開對應訓練,能夠讓更多學生積極參與籃球訓練,并在不斷訓練中發(fā)展自身運動能力,提升身體素質。校園籃球適應性強,學生接受度高,是校園運動的重要形式,教師要做出針對性引導,為學生順利進入運動狀態(tài)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綜上所述,初中生的身體素養(yǎng)普遍較差,基于其對校園籃球運動的熱愛,教師應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校園籃球活動,以充分發(fā)揮籃球運動對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作用,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