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斐霏 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qū)育秀小學
在室外體育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意味著“歸屬感”,這樣學生就會有一種領地意識:這個位置就是屬于“我”的,“我”在這里很安心,這就能緩解孩子們?nèi)松夭皇斓幕艔埮c無措。
讓孩子們記住自己在隊列中的位置實在不太容易,有幾個小方法可以在一年級體育課堂中嘗試。一是用顏色分隊,讓孩子們記住自己是紅隊、黃隊、綠隊還是藍隊,每隊用數(shù)字編號,孩子們只要記住自己是“紅色1 號”就能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當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記住這么抽象的東西,那么就嘗試第二種方法,讓孩子們記住同伴的臉和名字,教師可以布置一個小任務,同組的5-6 個人會被分到一個任務小組,完成任務不是主要目的,重要的是小組合作之后要記住組內(nèi)每一個同學的臉和名字,這樣排隊的時候臨近的同伴相互認識,就能更快的記住自己的位置。只靠孩子記憶還不行,有時候站著站著隊伍順序就亂了,第三個記憶方法就是利用點名冊制作站位表,這樣不僅能幫學生盡快找到自己的位置,還能讓老師盡快記住孩子們的名字。
兒童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受傷,情緒反應會比較大,心里會對新環(huán)境產(chǎn)生戒備,不利于快速融入校園生活。強調安全知識,讓孩子們知道如何安全愉快的玩耍,可以避免很多意外傷害。
首先要告訴孩子,哪些地方不適合玩耍,比如圍墻、欄桿、燈柱、在樓梯樓道追逐打鬧,這些都是不被允許的。在教孩子們?nèi)绾芜x擇安全區(qū)域時,不僅強調了安全知識,也給孩子們建立了愛護公物的意識。
再就是要告訴孩子們,活動起來也要保持安全的距離,比如說“一臂距離散開”,就是讓大家在做簡單身體活動的時候不會互相碰撞,如果不在隊列中,大家可以張開雙手轉圈圈,如果碰不到任何人或者物體,就可以判斷是相對安全的活動范圍。等到孩子們開始跳繩練習時,這個安全距離就要以搖繩的距離來判斷了,繩子搖起來不能打其他同伴和同伴的繩子,如果能打到,就要快速調整。
除了選擇安全的活動區(qū)域、保持安全的活動距離,老師還可以帶學生邊走邊跑逛校園,讓學生看一看美麗的校園,讓學生知道體育館、垃圾桶、醫(yī)務室、體育老師的辦公室,使學生更快更好的熟悉校園環(huán)境。
聽懂預備鈴、上課鈴和簡單的口令,預備鈴響起要清空桌面等老師點名,點完名之后就要安靜快速的站隊,聽到看齊、齊步走、立定等口令能迅速做出正確的反應。
開學前兩周的體育課有很多孩子會坐在地上聽課,很多孩子堅持不了35 分鐘持續(xù)站立,孩子們很累。為了建立“體育課站著上”這個規(guī)則,每節(jié)課一定要安排一兩次短暫的休息,讓孩子歇一會。要明確的是,不到休息時間一定不能隨意坐在地上聽課。等到孩子們的體能提高了,那么休息的時間和次數(shù)就可以減少了。
最重要的一點,讓孩子們知道,體育課雖然是在室外進行,但是絕對不可以擅自離開隊伍,有任何事情都要先向老師報告。剛開學,老師對孩子們不熟悉,所以一定要落實好點名制度,課前了解學生特殊體質的情況,每節(jié)課清點人數(shù)。
兩周之后的體育課程內(nèi)容會從熟悉環(huán)境、認識體育課逐漸向學習技能、培養(yǎng)習慣等方面轉變,在此結合一年級體質健康測試的項目來分享新生體育課的情況。堅持“健康第一”的原則,一年級新生一入校就要面臨體質健康測試,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是學校工作評價標準之一,測試內(nèi)容是50 米跑、一分鐘跳繩、坐位體前屈。幼兒和兒童身體鍛煉標準是不一樣的,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指出,幼兒園階段對孩子體育活動的要求是喜歡運動,每天活動半小時,形成規(guī)則意識;小學一年級對學生體育活動的要求是積極鍛煉、對運動產(chǎn)生興趣,逐漸培養(yǎng)堅持運動的習慣,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結合相關文件的要求,如何安全有效進行體育活動、觀看體育比賽、感受愛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等目標都應融入日常教學中去。
1.體質健康測試中50 米跑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運動項目,在筆者的課堂中,學習跑步并不是從技術開始的,而是從學習規(guī)則開始。
(1)“半臂距離向前看齊,請同學們橫排四人看齊,如果沒有看齊就代表自己沒有分組,無法進行跑步練習?!?/p>
這樣在跑步的練習中也滲透了體育課常規(guī)練習,能夠在后面的練習中保證安全。
(2)“請第一排同學走向起跑線,還沒有輪到練習的同學在準備線后等待?!?/p>
“準備線”這一規(guī)則的設置是為孩子們的安全著想,學生起跑時會向后撩腿,為了不踢到后面的同學,就要讓準備的同學與練習的同學保持距離,這個設計在以后的跑繩練習中也非常好用。孩子們活潑好動,比賽一開始,就會異常興奮,有些熱心的小朋友會幫助前面的同學奔跑,雙手用力推前面的同學給他們助力,這樣就很容易出現(xiàn)摔倒的情況?!皽蕚渚€”的設置其實就是對“安全活動距離”的復習,能夠有效地規(guī)避安全隱患。
(3)“出發(fā)前不踩線、不搶跑,不亂道,跑到終點要全力沖刺,完成練習的同學沿著墻壁走回隊尾?!?/p>
這一規(guī)則是對學生技術方面的要求,讓學生了解跑的知識,讓孩子們知道計時是從起跑線之前和終點線之后進行的,形成快速的沖過終點意識,不然會使學生產(chǎn)生“看到終點了就是到達終點了”錯誤認識,出現(xiàn)慢慢走過終點的現(xiàn)象。有些孩子好勝心很強,在跑步的過程中會越到其他同學前面,這樣很容易發(fā)生危險,所以一定要強調每位同學在自己的道上練習,完成練習走回隊尾時不能占用跑道,緊貼墻邊走回隊尾,不影響其他同學練習。
2.除了跑步,在無器材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柔韌素質的練習提高坐位體前屈成績。柔韌素質練習對學生身體的發(fā)展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意志品質的磨練。在身體的疼痛中進步是體育活動帶給人類的巨大財富,在不受傷的情況下體驗痛苦,并克服這些困難,對學生來說是十分不易的進步。所以柔韌素質、耐力素質練習是兒童體育鍛煉中必不可少的。
3.大課間活動從常規(guī)、隊列、活動、規(guī)則、安全等方面都有所滲透,實踐過程中設計了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1)練習前的準備
從精神上和身體上讓學生有所準備,首先注意集中、隊列整齊,用洪亮的聲音回應老師的問題。帶隊過程中要求孩子們高擺臂、高踏步,隊列練習認真傾聽,快速反應,把動作做對做好。
(2)大課間練習內(nèi)容
首先是快速跑練習,聽哨聲出發(fā),完成練習后中速走回隊尾。這個練習規(guī)則性、趣味性都很強,結合好聽的音樂,孩子玩的非常開心。
第二項內(nèi)容是素質操練習,這需要老師用心給孩子們選擇音樂、設計口號,根據(jù)歌詞編排動作,鼓勵孩子們在練習當中邊唱邊跳,推薦優(yōu)生領操,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第三項是耐久跑練習,耐久跑練習可以融入隊列變化,提高學生鍛煉興趣,10 分鐘耐久跑對一年級新入校學生的體能提出新的要求,練習過程中學生體能會隨之下降,所以在音樂中需要設置安全提醒,請同學們盡量跟緊隊伍,如果有特殊情況,請到隊列之外處理。
陽光亮眼操是中小學體育活動的規(guī)定動作,在全體師生和家長朋友們的努力下,筆者學校今年比去年的近視率降低了0.3%。
(3)放松運動
大課間所有的內(nèi)容結束之后進行放松,以肌肉拉伸為主,跟著舒緩的音樂放松身心,最后各班有序帶回。
學生適應體育課三周時間,已經(jīng)熟悉了一些簡單的體育活動,大課間也能有秩序的、有質量的進行,接下來引導學生用簡單的器械進行鍛煉——跳繩。
首先,提前一周時間讓學生準備跳繩,盡量使用竹節(jié)繩,質量輕、速度慢、好操控,容易調節(jié)長度,很適合一年級的學生使用。為了養(yǎng)成學生準備體育器材的習慣,初期每節(jié)課都要檢查學生帶跳繩的情況,保證上課使用。
第一節(jié)跳繩課,可以在室內(nèi)進行,讓學生了解如何保管器材,學會纏繩、背繩、正確的使用跳繩、如何保存跳繩等等,室外課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練習如何纏繩、背繩。第一節(jié)跳繩課非常關鍵,如果學生掌握了這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那么就能有效避免很多因為跳繩絆倒、打傷發(fā)生的安全問題。
學會了跳繩的使用,第二節(jié)課就要到室外真正的上跳繩課了。每個同學都拿著纏好的跳繩,隊列整齊的站好,把繩子放在右腳邊的小格子里,把隊伍帶出來,讓學生看看自己的器材擺放的怎么樣?大家看到一定會非常整齊。就這樣,學生集體擺放器材的標準就出現(xiàn)了,以后大家都會對照這樣的標準互相提醒,誰的跳繩沒擺正?誰的跳繩沒纏好?
接下來又是一輪復習?!巴瑢W們,還記得安全距離嗎?誰能說一說,現(xiàn)在筆者有了器材,如何才能保持安全的活動距離呢?”這時,同學們就會結合第一節(jié)跳繩課和之前所學過的內(nèi)容告訴老師和同學們,首先,不能用跳繩打鬧;第二,用跳繩活動時,一定要看看會不會打到其他同學或物體,如果打到了就要快速調整距離;不能在教學樓里把跳繩打開,這樣會絆倒其他的同學;還有些同學會拿著繩子前后左右的亂跳,這樣就會靠近另外的同學發(fā)生失誤或者是碰撞……等到同學們把好多要注意的問題都說出來,所有同學又會被提醒一次,“活動中保持安全距離”。
總結:在活動時總能在對比中看到有些孩子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堅持,特別愿意挑戰(zhàn),而有一些孩子就會表現(xiàn)得弱一些,比如愛請假,無法堅持一分鐘跳繩,無法完成50 米跑等等。每一個孩子在體育鍛煉中都是有進步的,不能單純的將一個個體與其他個體進行對比。教師要相信學生,也要鼓勵學生,慢慢在體育活動中突破自我、建立自信、交到朋友,獲得愉快的運動體驗。教師要在體育活動中引導學生用適當?shù)恼Z言和行為簡單的表達出自己的情緒,也要鼓勵學生表達各種活動中的心情變化。準確的表達可以促進學生與家長、老師和同伴交流,對心理健康有著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