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玲 楊景元
西藏大學教育學院體育系,西藏 拉薩 850000
藏式摔跤在藏語中稱“北嘎”,也就是古代說的“角力”的意思。很早時期藏式摔跤就在西藏地區(qū)就產(chǎn)生了,古老的北嘎運動是雙方互抱腰身,以臂力、腰力相搏,以摔倒對手為勝,不得用勾、絆等腳上動作,是一項歷史悠久的藏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在藏區(qū)深受男女老幼的喜愛。由于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低壓等特殊的自然地理氣候,“居寒露之野,物產(chǎn)寡薄”,[1]再加上動物繁多、猛獸成群,“阿里三圍為麋鹿野獸區(qū),中部四茹為虎豹猛獸區(qū),下部六崗為飛禽鳥類區(qū)”。[2]藏族先民們在與生存環(huán)境搏斗、以及與部族之間的征戰(zhàn)中認識到,為了更好地長久生存和生活,必須要有強健的體魄,這就促成了藏民族重視體育鍛煉的習慣,從而達到張揚個性、抒發(fā)感情的目的。所以歷經(jīng)千百年來,藏區(qū)的藏式摔跤不僅在祭祀、節(jié)慶日、豐收慶?;顒又斜赜校以谄饺盏奶镩g地頭也經(jīng)??吹健1备碌拈_展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可以舉行,不僅在男人中流行普及,連在女性中也有開展,許多兒童更是都當做兒時游戲,所以北嘎在藏區(qū)是一種喜聞樂見的運動。
藏式摔跤是一項古老的運動項目,在藏區(qū)有著悠久的歷史,成長于古代藏區(qū)人們的生存生活之中,并且很早時期就已經(jīng)普及。在原始生產(chǎn)方式條件下,靈敏的身手、強健的體魄,不僅是藏民族面對惡劣自然環(huán)境挑戰(zhàn)的需要,也更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保障。據(jù)記載隋朝時期藏區(qū)選拔貢給朝廷一個叫大壯的人,在京城北門相撲,沒有人能勝過他,隋文帝楊堅感覺很沒面子,說道:“大隋國無健者”?后來找到法通才贏了大壯。[2]吐蕃時期十分重視軍事訓練,據(jù)史料載朗日倫贊時期,與周圍鄰邦就有體育交流,其中就包括北嘎項目,松贊干布時期,摔跤運動被廣泛運用到軍事訓練之中,[2]元朝時期角力術(摔跤)成為藏族男子的四條標準之一。現(xiàn)實的需要使人們認識到體能和技能鍛煉的重要性,所以在民間的流行程度得到極大的提高,從此以后藏式摔跤在西藏地區(qū)更加普及。
藏式摔跤是古代西藏地區(qū)人們近身相搏的一種技術,源自于與猛獸的搏斗,發(fā)展于戰(zhàn)爭中軍事訓練,并普及于民間生活,是高原藏族人們生存、生活的必備技能。同時是在戰(zhàn)爭中,不僅是軍事訓練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戰(zhàn)勝敵方的一種方式,是比較和平的一種武力較量。在《格薩爾》史詩中,英勇的格薩爾王就是通過射箭和摔跤比賽,讓五頭妖秦恩輸?shù)眯姆诜?,從而把他降服的。[3]在農(nóng)牧區(qū),北嘎不僅是男子們喜愛的項目,在女子中也很受歡迎,其項目有女子對摔,兩女摔一男,一女一男對摔等。如果男女對摔,并且年齡相仿,女子贏了男子,男子就會受到觀眾的嘲笑,所以北嘎運動具有十分質樸的特點。同時北嘎技術與現(xiàn)代摔跤技術有著很大的不同,很多都是古代原始的動作,可以更直觀的展示古代藏民族的“尚武”習俗。
藏式摔跤在技術上的鮮明特點就是技術簡潔,沒有多余動作,這與藏區(qū)人民注重實用性有關。在比試時,雙方扎系不同顏色的腰帶,其腰帶類似于舞獅的厚實腰帶,結實但是又不容易勒傷雙方。傳統(tǒng)的摔跤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固定式,雙方抓住對方腰帶或摟抱腰部以上位置,用轉摔、推拉、抱摔、提掀等動作,但不得使用腳踢和勾絆動作,以對方背部著地為獲勝;第二種是自由式,在固定式的基礎上或者雙方抓住對方的肩膀,用腳下動作將對方踢倒或者勾絆倒獲勝;第三種是背抵背式,雙方背對背與對方雙手相挽,同時用力,比賽者將對方背起至雙腳離開地面為獲勝。所以藏式摔跤不僅具有強悍、強硬、勇猛的特點,在藏式摔跤中非常講究借力打力、聲東擊西、攻守轉換,內涵深厚,獨具特色,反映了藏族人民注重實戰(zhàn)、簡潔,以技巧和智慧取勝的特點。
藏式摔跤是一項有著高原特色的藏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源自于藏族先民生存生活中與自然界中的猛獸搏斗以及自衛(wèi)功能,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就必須不斷練習技能、增進健康,從而逐漸發(fā)展成為一項具有娛樂功能和強身健體的體育項目。西藏地區(qū)雖然地理偏僻,但并不封閉,在舊石器時代就與黃河流域有著顯著地相同文化因素,[4]藏式摔跤的發(fā)展是伴隨著西藏歷史發(fā)展而進行的,在不斷與周圍各民族的交流中,逐漸固定下來并普及開來。藏式摔跤絕不僅僅是單純的技巧和技術上的運動,還浸潤著強烈的人文色彩。在古代就成為藏族男子必備的技藝之一,并且不分年齡、不分男女老幼,有著濃厚的藏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特色。在全球化文化大發(fā)展與融合的今天,面對著西方體育文化的沖擊與吞噬,傳承與發(fā)揚優(yōu)秀的本民族特色體育項目,就是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是對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展現(xiàn)。
隨著青少年體質的不斷下降,以及韓流、國產(chǎn)偶像劇的宣傳,審美觀點的誤導,導致生活中青少年以瘦為美,女性化狀態(tài)明顯,尤其是男生明顯存在著力量不夠、陽剛之氣不足的情況。另外再加上電視電腦、智能手機、網(wǎng)絡游戲等迅猛發(fā)展,“王者榮耀”、“吃雞”游戲侵入大學生日常生活,導致許多青年學生的鍛煉時間都被大大壓縮、侵占,甚至消耗了休息睡眠時間,這對青少年身體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是解決這些矛盾的極好手段。藏式摔跤是一項集力量、耐力、靈敏、抗擊打能力,以及智力等相結合的對抗性傳統(tǒng)體育項目,在進行北嘎運動的學習中,可以促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從而達到增強人的體能、發(fā)展人的技能,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同時在對練中,可以提高個人的準確、協(xié)調和敏捷的身手,通過成功、失敗以及疼痛等身體感受,可以體會到運動的真實性,感受到強有力的意志磨煉。在增進身體健康的同時,促進人際關系的發(fā)展,也能增進良好的合作和競爭精神,從而有利于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礎。
大學時期是比較開放、自由的時期,大學生群體除了課堂學習時間,還有著豐富的閑暇生活,這也是大學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藏式摔跤是一項比較靈活、有趣的體育項目,除了在課堂上的教學外,還可以組織協(xié)會或者俱樂部,吸引大學生在豐富的課外生活積極參加到體育鍛煉中來。同時藏式摔跤有著令人賞心悅目的表演性,可以組織北嘎表演,讓同學們積極參與進來,體會雪域高原的傳統(tǒng)體育之美。北嘎社團可以根據(jù)自己社團的情況,組織校內各學院、系的比賽,讓大家感受到藏式摔跤激烈的對抗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展示出藏式摔跤的力量性和精妙的靈活技藝。同時,北嘎有助于形成競爭意識,這對于60分萬歲的大學生活來說,無異于增強了學生們的競爭、進取的生命力,以及訓練過程中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理性精神。因此藏式摔跤的競技性和表演性,也是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
摔跤在古代藏地屬于徒手搏斗行為,吐蕃時期在民間和軍隊就有了相當高的水平,并有了比賽,在布達拉宮、大昭寺等處的壁畫中也有很多描繪摔跤的壁畫。[5]藏式摔跤在西藏傳統(tǒng)體育普及面最廣而又歷史久遠,[6]不論是在節(jié)慶日還是在平時,不論性別、不論年齡,不論地點,在藏區(qū)是一項喜聞樂見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民族傳統(tǒng)體育著重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情感愿望的滿足,既可強身健體又能修身養(yǎng)性。[7]許多藏族人民都是從小就會北嘎技能,從而塑造了強壯的體魄、靈敏的身手、機靈的頭腦和堅韌的意志。西藏和平解放以后,人們的經(jīng)濟生活得到極大的提高,因此藏式摔跤更加普及,尤其是在農(nóng)牧區(qū)更是休閑娛樂不可缺少的內容。在田間地頭、草原牧場等地方,經(jīng)常有成人、孩子們在進行北嘎運動。在眾多的節(jié)慶日和豐收的日子,北嘎更是不可缺少的節(jié)目,是人們表達喜悅,抒發(fā)情感的重要方式。
高校大學生一般都在18-24歲之間,這個年齡的大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水平是人生的高峰時期,在正確的引導下,他們會對體育學習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建立起體育鍛煉意識,為塑造強健的體魄和形成鍛煉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藏式摔跤是一項有著濃厚趣味性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是一項生活氣息濃厚、娛樂色彩濃郁的傳統(tǒng)運動。寓教于樂是中國對體育娛樂和娛樂休閑的基本態(tài)度,也是中國某些民間游戲與競技活動組成部分之一。[8]固定式、自由式以及背對背式都充滿著強烈的斗智斗勇的競賽性和娛樂性,在運動中可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得到極大的提高。在學習藏式摔跤時,新動作的掌握,絕招的運用,以及相互間的對練、比賽切磋,能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而興趣和愛好是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驅動力,[9]從而促使大學生積極參加運動的欲望,引發(fā)對體育鍛煉的自覺性,以及對體育課堂的熱愛度。
體育是一種最易溝通人們思想,促進民族認同的社會文化形式。[10]藏式摔跤是一項集對抗、娛樂與交際于一體的體育項目,在技能學習、身體鍛煉過程中,各民族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到高原文化與眾不同的特色。在對練過程中,各民族學生相互學習,相互指導,尋找自身以及隊友的長處與不足,共同努力,共同改進,從而在技藝交流中形成深厚的有友誼??梢韵褡彘g因地理環(huán)境封閉和文化傳統(tǒng)差異造成的交流障礙,成為大學生情感交流和文化交往的良好媒介,有助于增進不同民族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加強民族團結,有助于增強大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并能主動吸收各種運動信息,自覺參與到體育交流中來,主動模仿、主動學習運動技能。另外在組織校際、校內等藏式摔跤比賽中,競賽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促進隊友之間、與對手之間產(chǎn)生情感上的交流,從而磨練出良好的意志品質,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榮譽感、責任心和進取精神。
北嘎是一項優(yōu)秀的藏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在技術特點上非常具有高原文化特色,比較講究實用性和簡潔性,在西藏地區(qū)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藏式摔跤引入西藏高校體育課堂,有著積極的理論與實踐意義。首先是對優(yōu)秀藏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同時也能增加西藏高校高原特色體育文化內容,促進大學生身心素質的提高,另外也是對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補充。藏式摔跤在校園的開展,有助于增進不同民族大學生間的交流,有利于加強民族團結與交流,有助于形成內有凝聚力,外有吸引力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因此藏式摔跤引入西藏高校體育課堂是有著充分的可行性和積極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