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
隨著校園足球改革的快速推進,高校足球專項訓練也應改革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斷豐富校園足球課的內容,讓學生喜歡上足球運動,以此促進校園足球的長足發(fā)展。近幾年,體育相關部門和教育部門在開展陽光體育一小時等活動以及培養(yǎng)體育后備人才方面進行協(xié)作,并且在青少年校園足球項目上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在指導思想、目標任務、資源融合等方面仍然需要改進和完善。2020年9月21日,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意見》,從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等八大方面提出37項舉措,全方位推動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
體育事關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的運動技能,還要發(fā)揮其育人功能。因此,王登峰專家強調,學校體育必須做到教會、勤練和常賽。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在體教深度融合上做足文章。而為推動足球在國家體育項目的振興與發(fā)展,國家制定了《中國足球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50年)》,這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定對于指導足球的宏觀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足球運動的發(fā)展除了宏觀的環(huán)境供給,還需要扎實微觀層面上的技戰(zhàn)術等基本素質。在國家和社會提供了適宜發(fā)展環(huán)境的基礎上,發(fā)展高校足球運動、普及并提高技戰(zhàn)術水平,為校園足球運動隊的建設發(fā)展,挖掘出有效地校園足球課余訓練方案,豐富校園足球課的內容,讓學生喜歡上足球運動,促進校園足球的長足發(fā)展。
足球具有團體性、健身性、對抗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娛樂性,它的關注人群廣泛,社會影響大,是學校體育的重要內容。經常參與足球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增強運動熱情,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積極向上的精神,同時有效緩解各種壓力。
足球專項訓練方案是在能夠提高高校學生足球相關理論及技術的基礎上,掌握足球包括基本體育項目的科學的訓練方式和方法,使之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終身受益。
通過教會、勤練、常賽讓學生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能,培養(yǎng)優(yōu)質的運動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作為學校對體育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通過體教深度融合,不斷招收高水平體育人才與學校進行銜接,形成機制推進學校體育工作,對優(yōu)秀人才進行提升訓練,同時不脫離專業(yè)課的學習,提升學校足球專項的整體水平。
足球項目充分彰顯了現代體育精神,在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中,充分發(fā)揮校園足球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動素質教育發(fā)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弘揚中華體育精神中的重要作用。鼓勵高校青少年積極參加校園足球運動,使學生在激烈“競爭”中磨煉意志,學會合作。
體教深度融合校園足球,帶動學校體育新的生機和活力,豐富學校體育內容,促進體育教育教學改革,活躍校園文化生活,同時必會帶動其他集體性的體育類運動項目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和提高的學校體育新形勢,也為“健康中國”建設的推動提供堅實的基礎。
以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通過參加“中國大學生足球聯(lián)賽”“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lián)賽(廣西賽區(qū)/西南賽區(qū))”等、“千里杯校園足球賽”等多場比賽,成功承辦“2020年柳州市首屆大學生足球聯(lián)賽”比賽等活動,注重品牌打造,為融合作出貢獻。
足球運動員的力量并不僅局限于腿部,而且還延伸到整個身體。通過對學生每天按時開展訓練,對學生現有體能水平進行數據分析,對學生現有體育項目的參與態(tài)度、體育水平、身體形態(tài)、體能、素質等以及體育課、課外體育鍛煉等方面進行設計訓練方案。
足球訓練中擲界外球規(guī)定是用雙手將球擲入場地預定目標的動作方法,兩臂持球隨身體迅速向擲球方向擺動,至頭上時,手臂用力甩腕播送球,這樣需要學生建立良好運動能力的核心基礎,也需要提供比賽動作所需更大力量。
學生實踐方法建議:無球徒手模仿或持球但不擲出,多練習近距離和遠距離的擲界外球動作以及兩人一組的實戰(zhàn)練習。
(1)跑位
跑位是整體進攻戰(zhàn)術的基礎,獲得必要進攻時間和空間的重要手段,一段90分鐘的比賽,每個隊員的平均控球時間僅約2到3分鐘,而其他絕大部分時間是無球跑動,因此進攻隊員必須通過積極、快速、多變的無球跑動來擺脫防守,這就需要我們的隊員有充沛的體能。
學生實踐方法建議:首先找?guī)酌A較好的學生進行練習,展示跑位、傳球的動作方法,通過無球的跑動游戲來啟發(fā)和引導學生,例如,讓學生在足球場內自由穿插跑動,在跑動中始終同時觀察教師動作并做出相應反應,不能撞到自己的隊友。其次,有針對性的設計一些跑動配合路線,例如,中場下底傳中配合路線、角球包抄跑位路線等,過程中需要不斷強調跑位方法和跑位時機。
這樣的跑位訓練,還可以引申進行局部進攻戰(zhàn)術,例如二過一的局部進攻戰(zhàn)術,根據傳球和跑位的路線,還可以斜傳直插二過一,直傳斜插二過一,斜傳斜插二過一等等,不僅可以鍛煉學生體能,還能提高學生判斷和動作的準確性,發(fā)展奔跑能力和身體協(xié)調性,通過練習感受團隊協(xié)作突破防守的愉悅和成就感。
(2)踩球
踩球是用前腳掌踏觸球的上方,采用雙腳連續(xù)有節(jié)奏的交替踏觸,這樣可以增強對球的感知能力,提高球感。
學生實踐方法建議:原地登臺階式的兩腳交替踩球練習,基礎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兩腳加快節(jié)奏,連續(xù)快速原地踩球,教師可以進行分組踩拉球接力比賽。
球性是身體對球運行性能的一種感覺及把握。身體部位通過多次觸球練習,能夠感知球運行的情況,達到對球有效控制的目的。球性練習的方法很多,高校體育課堂上常用的有如下幾種:
(1)傳球練習
傳球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運動員接球后80%是將球傳給同伴,20%是運球或射門,在一場比賽中,70%到80%的控球權是通過激烈爭奪獲得的,傳球技術水平的高低代表著一名運動員和一支球隊整體比賽能力的高低,傳球成功率基本上決定著比賽的勝負。因此在傳球前,認真觀察,必須要弄清楚往哪里傳是最有效、最有威脅的;然后選擇最合理的方法、最適合的時機進行傳球,傳出最高效率的球。
學生實踐方法建議:首先做短距離傳球,逐步過渡到長距離傳球,進而再將原地傳球轉化為行進間傳接球。過程中強調傳球準確性,傳球力量以及傳球時機,讓學生反復練習掌握重點,加強對學生傳球戰(zhàn)術意識的培養(yǎng)。
(2)揉球、撥球
揉球就是用前腳掌以及腳掌的內外側對球的揉動,以此來增強腳掌對球的熟悉程度,提高球性。撥球是通過雙腳內側輕觸球的側部,使球在胯下左右滾動,從而提高球感,增強控球能力。
學生實踐方法建議:每人一球,原地單腳揉球、撥球,教師可以分組進行揉球比賽,在符合揉球和撥球標準的情況下比較數量的多少。
(3)顛球
顛球有兩種形式:腳背正面顛球和大腿顛球。腳背正面顛球是利用腳背正面連續(xù)觸球下部,讓球在空中不落地,能有效提高對球的控制能力;大腿顛球是利用大腿正面連續(xù)觸球下部,使球在空中不落地,從而提高球感和球性。
學生實踐方法建議:顛球一次用手接住,再顛再接,逐漸增加顛球次數再用手接住,球感提高以后可以嘗試雙腳交替連續(xù)顛球。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毛振明說,“體教結合、體教融合都是過程,其終點應是體回歸于教,青訓體系回歸國民教育體系,成人競技體育回歸企業(yè)體育文化,建立‘新舉國體制’?!蓖ㄟ^體教融合,加強學校體育教育,促進高校學生體質提升和全面發(fā)展,推進高校學生健康成長的正向激勵機制,實現一體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