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婷
新教材的改革和新的教學政策發(fā)布都對教師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把教師評價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科學課堂中亦是如此。筆者提出了“追蹤”評價,不僅是對整堂課的學生行為的追蹤,也是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跟進追蹤,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對假設的討論,對計劃的實施,對結論的交流,對經驗的反思都是值得教師去認真研究并及時評價的,這一系列的評價就構成了科學課堂每一環(huán)節(jié)的“追蹤”評價。
針對問題診斷,結合本環(huán)節(jié)在整堂課的地位,筆者圍繞教師“追蹤”評價對兒童科學“工程”思維促進作用提出幾點教學對策。
兒童對于問題的初始理解作為探究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是不容忽視的,兒童對于問題思考的周密性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把握好每一次探究的時機,引導兒童將一次次問題探究看作一個個“工程”,在工程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把縝密思維傳達給兒童,在兒童作出對問題的判斷及初步構思的第一步中給予兒童不斷評價反饋,讓兒童知道自己思維的可取之處和誤區(qū),久而久之,兒童能夠不害怕發(fā)現問題,不畏懼設計實驗方案,對科學課會越來越熱愛,這對教師提高兒童的科學思維大有裨益。
就如《水煮沸了》這一課,教師剛開始問學生“你燒過水嗎?”這就是探究前的思考,通過這一問題和追蹤評價,教師能夠了解兒童對燒水這一活動的認知,但是很明顯在筆者舉例中教師并沒有很好地把握這一時機,非??焖俚剡M入了探究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構成追蹤評價的第一環(huán),為之后教師了解兒童的思維發(fā)展做好鋪墊。這一環(huán)節(jié)應該讓小朋友們暢所欲言,把自己所知所觀所想大膽地表達出來,教師也不需要更正,這個更正會在后續(xù)展開,讓學生在后續(xù)的探究活動中進行自我更正,這也是科學探究的巧妙之處。在問題討論過程中,兒童會對燒水有進一步思考,為之后怎樣在實驗室進行燒水有了一個草稿框架,這也是第一環(huán)節(jié)評價的目的所在,教師可以有意地評價那些觀察仔細的小朋友,對觀察不正確的小朋友進行質疑,為后面的探究埋下伏筆。
第一環(huán)節(jié)兒童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暢所欲言,之后就要進行第二環(huán)節(jié),討論并制定“工程”實施方案,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思維碰撞的一環(huán)。兒童需要在教師的評價中不斷進行意見交流,并在意見交流中修正自己的設計方案,為工程實施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教師對學生意見交流積極性評價也是探究的第二環(huán),這一環(huán)教師主要目的是鼓勵兒童積極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對他人的設計方案進行學習加工修正,在教師不斷評價過程中學生可以正確地制定出嚴密科學的工程實施計劃。
就如筆者舉例的《水沸騰了》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讓學生自己選擇實驗材料,沒有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也沒有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意見交流。選擇實驗材料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講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任務,教師可以降低難度,在PPT上展示實驗室一些常用的材料,(這些實驗材料也可以課前讓學生去認識,并在課前及時對自學的知識進行反饋評價。)讓學生通過課前的學習去選擇實驗材料,并說說理由,這也是“工程”思維建構的重要途徑。
第三環(huán)節(jié)也就是最重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工程實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也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學生只有在不斷“施工”中才能獲得長足的經驗,才能獲得真正的體驗。
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要完成的“工程”難度也比較大,教師更加要把握好對追蹤評價的推進功能的運用,學生在實踐剛開始擺放實驗儀器時的評價,在探究觀察時小組合作情況的評價,在巡視小組記錄實驗現象的反饋評價,在使用溫度計過程中的評價,這些評價都是根據工程推進順利與否進行不斷調整的,讓學生能夠及時清楚自己的施工是否“合格”,教師通過工程實施過程中針對操作實踐的評價,助力兒童科學“工程”思維經驗總結。
總而言之,評價是一堂科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靈活把握評價的方式,可以把表揚式評價、啟發(fā)式評價、否定式評價、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定量評價、定性評價等相結合,讓評價能夠追蹤兒童的探究初始想法,探究過程,探究總結,從而助力兒童形成科學的“工程”思維,從根本上提高兒童的科學素養(yǎng),讓兒童會準備,會施工,會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