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qū)梧塘楓林小學 林慧敏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對閱讀鏈接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課內外閱讀教學的有效銜接,能讓學生的課外閱讀效率事半功倍。小學語文閱讀鏈接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閱讀知識和已形成的閱讀能力,讀懂課本外的文章。課內外閱讀銜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體現(xiàn)在通過課堂學習掌握必備的語文技能,以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并以此為落腳點指導學生舉一反三地解讀課內外閱讀篇目,滿足其多元化的閱讀需求,從而擴大學生的閱讀空間,在閱讀鏈接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且以興趣閱讀為落腳點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時長有限,而教材所提供的閱讀書目不能全方位地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學生的課外閱讀有著較大的提升空間。教師要以課內教材為切入點,進行閱讀鏈接,指導學生帶著興趣閱讀課內外文章,通過各種閱讀活動的高效鏈接建構語文知識框架。教師要以教材為依托,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各種閱讀資源,實現(xiàn)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有機銜接,讓學生真正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本文探討加強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教學的有效策略。
學生置身于濃郁的閱讀氛圍中,能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吸收知識并豐富閱讀體驗,進而轉化為相應的閱讀興趣,化被動為主動,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要以課堂教學為出發(fā)點,尋找學生閱讀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而調整課內外閱讀教學的銜接點。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通過閱讀知識的延伸巧妙地銜接課內外閱讀,以適時指導學生閱讀同一主題的不同文本,從多元視角深入理解閱讀主題。
以《我不能失信》為例,教師可先指導學生流暢、準確地默讀課文,綜合上下文思考文中語句,如“……并不后悔,因為我沒有失信”,讓學生體會宋慶齡的誠信品德,結合文中的動作描寫、對話描寫探究其內心世界,進而感悟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教師以課文主題為切入點拓展課外閱讀,讓學生延伸閱讀《曾子殺豬》的小故事。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選擇與課文主題一致的文本指導課外閱讀,把“誠實守信”當成閱讀鏈接點,指導學生捕捉不同文本中的人物特質,歸納各文本的寫作特點,標記文本中表現(xiàn)主人公遵守信用的語句,并將閱讀中產生的疑問、思考或感悟記錄下來,以發(fā)散閱讀思維,在讀悟結合中強化對“誠信”的認知。課內外閱讀鏈接教學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家人或同學,在作文練習中將其動作、語言描述出來。學生通過同一主題的課內外銜接產生閱讀興趣,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分析文本特點的能力。
教師應打破單一教材教學這一傳統(tǒng)觀念的桎梏,將相關課外讀物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課內外知識的有效銜接;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從課內閱讀學習拓展到課外閱讀學習,通過各種文本措辭技巧的合理銜接,實現(xiàn)課內外閱讀學習的過渡。學生在二者兼顧中能汲取更多的知識,在不同文本閱讀的巧妙銜接中掌握解析技巧,不僅有利于完善學生知識體系,拓寬閱讀視野,還有助于提升閱讀效率。
例如,教學《四季之美》,教師可先讓學生默讀,將不理解的字詞標記下來并通過查字典自學,以提升學生字詞的掌握能力。接著,讓學生通過閱讀深入了解四季的特征,教師可選取文中詞眼,如心曠神怡、閑逸、朦朧、凜冽等,讓學生列出詞語的近義詞與反義詞,指導其揣摩詞語的含義和蘊含的情感,進而指導學生聯(lián)系課內外閱讀學習分析文本的措辭技巧與寫作手法,在逐步解析中掌握文本的主旨,學會自覺獨立地摘抄優(yōu)美詩句與辭藻,以增加知識儲備。學生可以在課內外閱讀中和同桌交流、互換想法與情感體驗,并交換各自的讀后賞析,這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方面大有裨益。另外,教師可指導借鑒作者的寫作技巧、布局思路等,安排相關主題的作文練習,讓學生在不同文本的閱讀銜接學習中建立語言庫,在解析鍛煉中提升語言的表達與運用水平。
小學閱讀鏈接教學高效課堂,不僅體現(xiàn)在教師對學生閱讀的關注與適時指導上,還需注重其閱讀體驗與收益,以維持學生高漲的閱讀積極性,使其以此為驅動力,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中。教師在著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寬其閱讀視野的同時,還可適當?shù)匕才庞嗅槍π缘闹黝}活動,讓學生在互動共享中保持閱讀熱情,實現(xiàn)語言素材、運用技巧的內化。
例如,以《守株待兔》一文為例,該單元中有幾則閱讀文本都是寓言故事,從不同視角、內容闡述了人生哲理。教師可以此為主題安排“快樂讀書”活動,要求學生在熟讀故事、了解文本主旨的前提下,參與到主題閱讀交流中。課外閱讀屬于學生的個性化活動,但課外書目種類繁雜,教師應發(fā)揮指導作用,以“寓言”為主題推薦相關書目,如《鄭人買履》,很多學生參考教師的推薦閱讀《列那狐的故事》。通過有針對性的課內外閱讀教學鏈接,指導學生及時抄錄喜歡的詞語,并將自己的想法和體驗整理成讀書筆記,在小組中展示出來。教師鼓勵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文本內容、情感體驗與寫作技巧,讓學生在共享閱讀經(jīng)驗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升閱讀素養(yǎng),拓展閱讀的廣度與深度,達到學有所得、得有所獲的目標。
總而言之,教師要發(fā)揮指導作用,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通過各種渠道銜接課內外閱讀,以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鏈接教學。還要根據(jù)教材資源有的放矢地調整教學方案,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在課內閱讀中掌握學習技巧,在課外閱讀中收獲人生體驗,二者相輔相成,逐層遞進。教師要在發(fā)散學生思維的同時,予以適當評價,從而優(yōu)化閱讀教學,讓學生在遞進式學習中夯實基礎,不斷提高閱讀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