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晗
(襄城縣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河南 許昌 461700)
冠心病多由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所致,促使心肌發(fā)生缺血缺氧性壞死,誘發(fā)胸痛、胸悶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急性發(fā)作時可威脅患者生命[1]。目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是臨床治療冠心病的重要方式,可快速疏通病變動脈,恢復管腔內原有血液流速,以增加心肌供血量,減輕心肌損傷[2]。但PCI治療會一定程度上損傷血管內皮,激活血管內炎性反應,使得術后易發(fā)生血管再狹窄等情況,仍需輔以抗血小板藥物以增強療效。氯吡格雷屬于常見抗血小板藥物,口服吸收迅速,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形成,以避免血管再次阻塞,但部分患者易出現(xiàn)抵抗現(xiàn)象,降低治療效果[3]。替格瑞洛屬于新型抗血小板藥物,起效更快、持續(xù)時間更長,通過可逆性作用于二磷酸腺苷受體P2Y12,發(fā)揮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且停藥后血小板活性恢復較快[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替格瑞洛在冠心病患者PCI術后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PCI治療的82例冠心病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1例。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55~71歲,平均(61.05±4.18)歲;體質量指數20~26 kg/m2,平均(23.05±1.14)kg/m2;疾病分類:12例不穩(wěn)定心絞痛,15例穩(wěn)定性心絞痛,14例心肌梗死;合并證:18例高血壓,14例高脂血癥,9例糖尿病。觀察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56~71歲,平均(61.08±4.21)歲;體質量指數20~26 kg/m2,平均(23.08±1.17)kg/m2;疾病分類:13例不穩(wěn)定心絞痛,15例穩(wěn)定性心絞痛,13例心肌梗死;合并證:19例高血壓,13例高脂血癥,9例糖尿病。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入選標準:納入標準:符合《內科學》[5]中冠心病相關診斷;經冠脈造影證實;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病史;肝腎功能障礙;凝血系統(tǒng)異常;對本研究用藥過敏;合并嚴重感染。
1.3方法:兩組均接受PCI治療,術前常規(guī)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Bayer S.p.A,國藥準字:J20171021)300 mg,術后口服100 mg/次,1次/d。對照組予以硫酸氫氯吡格雷片(Sanofi-aventis groupe,國藥準字:H20171238)治療,術前口服300 mg,術后口服75 mg/次,1次/d。觀察組口服替格瑞洛片(AstraZeneca AB,國藥準字:H20171080)治療,術前180 mg,術后90 mg/次,2次/d。用藥6個月后評價兩組療效。
1.4觀察指標:用藥前和用藥6個月后評價觀察指標。①凝血功能指標:采集兩組空腹血3 ml,離心后,以全自動血凝儀測定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變化;②氧化應激指標:采集兩組空腹血3 ml,離心后,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測定丙二醛(MDA)水平,酶速率法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③不良反應:牙齦出血、腹痛、惡心。
2.1凝血功能指標:觀察組TT長于對照組,APTT、PT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對比
2.2氧化應激指標:治療后觀察組MDA水平低于對照組,SOD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氧化應激指標對比
2.3不良反應:對照組牙齦出血2例、惡心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32%;觀察組牙齦出血1例、腹痛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88%。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0,P=1.000)。
PCI作為現(xiàn)階段冠心病治療的一線推薦方案,其對機體創(chuàng)傷小,經皮穿刺股動脈或橈動脈后,可直接將引導管送至病變冠脈口,再將球囊經周圍動脈送至狹窄節(jié)段,依據病情施加不同壓力以擴張狹窄部位,恢復冠脈內原有血液流速,以改善心肌血液供應,增強心功能。但PCI術中球囊擴張等操作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使血管內膜膠原暴露,并產生大量粥樣硬化物,對凝血酶造成刺激,從而加快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黏附能力,導致機體凝血功能障礙,易引起血栓事件[5-6]。因此,PCI術后仍需維持抗血小板治療以優(yōu)化介入治療效果,阻止血栓形成,改善患者預后。
氯吡格雷是一線血小板聚集抑制劑,其可選擇性拮抗血小板受體與二磷酸腺苷結合,限制血小板膜糖蛋白活動性,以阻止血栓烷生成,發(fā)揮良好抗血栓作用。但該藥起效需經細胞色素P450酶激活方可結合血小板P2Y12,受個體肝代謝過程影響較大,療效存在一定差異性,且易出現(xiàn)抵抗現(xiàn)象[7]。MDA、SOD屬于氧化應激常見指標,其中MDA屬于氧化終產物,可反映機體氧化應激程度;SOD可增強機體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減輕氧化應激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TT長于對照組,APTT、PT短于對照組,MDA水平低于對照組,SOD水平高于對照組,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表明替格瑞洛治療冠心病PCI患者效果顯著,可降低術后氧化應激損傷,促進凝血功能恢復,且不良反應少。替格瑞洛屬于前體藥物,其作用機制與氯吡格雷相似,但其本身即為活性形態(tài),無需肝臟代謝,起效快于氯吡格雷,給藥2h即可降低血小板活性,且替格瑞洛不受代謝酶遺傳多態(tài)性影響,無藥物抵抗現(xiàn)象,抗血小板作用更強,對于氯吡格雷低反應患者仍具有良好療效[8]。相較于氯吡格雷,該藥對P2Y12抑制作用是可逆的,不會促使血小板永久失活,停藥后血小板功能即可逐漸恢復,故能更好地改善術后凝血功能,并減輕對P2Y12的抑制。此外,P2Y12受體多分布于炎性細胞表面,替格瑞洛可通過抗血小板途徑提高機體抗炎效果,并阻止自由基生成,從而減輕術后氧化應激反應。
綜上所述,替格瑞洛在冠心病PCI患者中治療效果更佳,利于改善術后凝血功能,降低氧化應激損傷,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