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彩云(長沙市南雅中學(xué))
自古以來,酒于人們的生活而言,如同一個變化多端的精靈:它烈似烈火,也冷酷像冰;它柔軟,也鋒利似刃;它使人超脫曠達(dá),也叫人肆意沉淪;它能化為惡毒的借口,也能變成真情的催化劑。這位精靈活躍于歷史的舞臺,《史記》中便有不少關(guān)于它的記載。
掌權(quán)者貪杯,必誤國。對此,禹早有清醒的預(yù)言。據(jù)《戰(zhàn)國策》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jìn)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惫唬笫啦簧倬跤∽C了此言。《史記·殷本紀(jì)第三》中寫商紂王“好酒淫樂”“以酒為池”“為長夜之飲”,可見其荒淫奢侈到了極致。商紂王最終身死國滅。大禹的先賢之言,點出了后世幾千年王朝更迭的一大原因:統(tǒng)治者如果腐化墮落,沉溺于所喜愛的事物,必然亡國。
沉溺于酒中之樂,必然會害人害己。《史記·楚世家第十》有這樣一個故事:晉軍在鄢陵打敗了楚軍,楚共王被射中了眼睛。楚共王下令讓將軍子反救駕。而子反好酒貪杯,未能執(zhí)行軍令。楚共王大怒,于是殺掉子反,兵敗回楚。子反在關(guān)鍵時刻嗜酒縱樂,惹來殺身之禍,成為千古笑話。這個故事也告誡后世之人:肩負(fù)責(zé)任,不能貪圖享樂,需時刻保持頭腦的清醒。
《史記》里最有名的酒宴莫過于鴻門宴。宴飲是假,暗殺是真,因而“鴻門宴”成為了以酒宴之名鏟除異己的代名詞。類似的例子在《史記》中還有不少?!妒酚洝x世家第九》記載:九月,晉靈公飲趙盾酒,伏甲將攻盾。趙盾因為直諫而惹怒了晉靈公,于是,晉靈公請趙盾喝酒。晉靈公想灌醉趙盾,再讓事先埋伏好的士兵殺害趙盾。所幸,趙盾在他人的幫助下逃過了一劫。
據(jù)《史記·呂太后本紀(jì)第九》記載,呂后也曾在酒宴上以酒害人。漢高祖崩,孝惠帝劉盈繼位。劉盈生性懦弱,呂后意圖把持朝政,于是開始鏟除高祖的其他子孫。呂后先借酒害死趙王劉如意,又想毒害齊王劉肥。一日,孝惠帝與齊王在呂后面前飲酒。齊王是兄長,孝惠帝以兄弟之禮相待,讓齊王坐了上座。這如同普通百姓的禮節(jié),惹怒了呂后。呂后令侍從送上兩杯毒酒,要齊王給孝惠帝敬酒。在齊王端起酒杯時,孝惠帝也端起毒酒,想同兄長一起給呂后敬酒。呂后大驚,急忙倒掉了孝惠帝的酒。齊王感到奇怪,于是裝醉,不敢飲酒。后來,齊王才知道那是鴆酒。最終,齊王獻(xiàn)出領(lǐng)土,討好公主,才得以逃離長安。
以酒排異己,以酒害人,看似其樂融融的宴會,時時暗藏著殺機(jī)。
劉邦的稱帝之路充滿了神奇色彩,因此被神化為“赤帝之子”?!妒酚洝じ咦姹炯o(jì)第八》記載:劉邦還在擔(dān)任亭長時,為縣里押送民工到酈山,但民工中途逃走了不少。此時,不論劉邦是否去往酈山,都是死罪。于是,劉邦在一個沼澤地帶釋放了剩下的民工。這些被釋放的人里,有十多人愿意跟隨劉邦。劉邦便與他們喝酒。劉邦醉醺醺地帶著他們前行,中途遇到一條大蛇攔路,探路的人勸劉邦回頭?!案咦孀碓唬骸畨咽啃校挝??’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兩,徑開。行數(shù)里,醉因臥?!本茐延⑿勰?,此時的劉邦因酒豪氣,也成就了“赤帝之子”斬“白帝之子”的傳說。
劉邦的參乘樊噲也是歷史上熠熠生輝的人物。在鴻門宴上,他面對項羽從容自若,吃生豬腿,大口喝酒,借著酒意,膽氣沖天,讓項羽無言以對,最終為劉邦逃走尋得良機(jī)。
酒燃燒著英雄,也成就了英雄。劉關(guān)張?zhí)覉@結(jié)義、劉曹青梅煮酒論英雄、梁山好漢喝酒行義……這些都成為了民間津津樂道的故事。酒屬于英雄,英雄因酒也多了幾分豪情。
生活有興味、有憧憬、有宣泄,往往都離不開酒。《史記》中就記載了一些關(guān)于酒的生活趣事?!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第五十七》記載:司馬相如不得已到富豪卓王孫家做客。酒興正濃時,司馬相如應(yīng)臨邛縣令要求彈起琴來。司馬相如通過琴聲、舉止吸引了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卓文君愿意委身于司馬相如,二人連夜私奔回到成都。日子過得窮酸,卓文君放下身段,與司馬相如夫唱婦隨,當(dāng)街賣起了酒。他們因酒結(jié)緣,因酒相濡以沫,一時傳為佳話。
古人借酒吟詠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妒酚洝じ咦姹炯o(jì)第八》記載:高祖十二年,劉邦路過沛縣,把以往的朋友和父老子弟召集過來縱情暢飲。酒喝到酣暢之時,劉邦擊打樂器,作了一首詩:“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yáng),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便是著名的《大風(fēng)歌》。《大風(fēng)歌》抒發(fā)了劉邦衣錦還鄉(xiāng)時的雄豪自放、躊躇滿志,也表現(xiàn)出其內(nèi)心對國家尚不安定的濃郁惆悵。
《史記·項羽本紀(jì)第七》講到項羽在四面楚歌之時,悲歌慷慨,吟詠出“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以此表達(dá)他對騅馬、虞姬的擔(dān)憂,對時勢不利的悲嘆。項羽借酒做了最后的情感宣泄。
不同經(jīng)歷的人喝酒,品出的是不同的味道。因為他們的生活有著截然不同的色彩。
《史記》縱橫捭闔,開創(chuàng)寫史先河;《史記》文采斐然,被魯迅譽(y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在把握歷史主線的同時,留心生活細(xì)節(jié),記下了帝王、名士、世人與酒的點點滴滴。這給中國的酒文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