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會
摘要:顧名思義,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一種健康的精神狀態(tài),一種完全不是病理性和積極性的精神狀態(tài)。對于學生來說,心理素質(zhì)教育可以伴隨生活和學習,幫助學生充分成長并保持樂觀的生活和學習。在我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過程中,人們逐漸開始重視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初等教育作為教育的基礎,是人生發(fā)展的“基礎”時期,也是最重要的時期。
關鍵詞:小學高段語文;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0-189
父母希望學生的孩子能在起跑線上獲勝。隨著兒童學習任務的升級,學生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優(yōu)質(zhì)的心理教育尤為重要。為了在小學階段教授漢語,教師必須時刻注意學生的心理健康,并進行心理和道德教育,以充分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與低年級學生相比,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有基本的思維能力。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時代,學生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不良影響非常敏感,容易產(chǎn)生混亂。如果這些困惑得不到正確回答,很容易走錯路。
一、小學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分析
1.來自學習壓力和學習任務
如前言所述,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和“對父母的高要求”,當今許多學生面臨著父母和學校的雙重壓力。除了定期學習之外,學生還在業(yè)余時間參加各種愛好和培訓。此外,學生還面臨過早選擇學校等問題。
2.應試教育主要以結果為導向
眾所周知,應試教育的概念已在我國深深扎根。學校和家長都希望意識到結果,并常常忽略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特別是在漢語中,如果教師不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果教師盲目地采用教學性的方法來讓學生進行口頭背誦,那么漢語課將很無聊,也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團隊合作精神還會使學生感到不適,難以集中精神,難以主動提問和回答,從而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盡管新的課程改革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并倡導領導階段教學,但仍然很少有教師和學校能夠做到這一點。
3.學生過早進入叛逆時期
小學階段正從兒童過渡到青春期,而幼兒的成熟度正在明顯地提高。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通常會感到強烈的自我意識并開始獨立思考,但是由于學生的心理不成熟,學生會對學習和生活的挑戰(zhàn)感到煩躁。無論是師生關系還是同學或入學考試帶來的壓力,學生都感到困惑。隨著學生的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反叛心理學也在不斷發(fā)展。學生不想與眾不同,學生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如果其他人沒有注意到學生的情緒變化,學生的成績很可能會下降。學生的心理健康隨時可能發(fā)生變化,學生需要教師和父母的實時指導。
4.受社會趨勢影響
序言還提到今天是在線信息時代,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生的日常生活也與手機、平板電腦和計算機密不可分。但是,需要知道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個開放的機構,每個人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尚未成熟,學生缺乏檢查和分離各種信息的能力。父母也許只是使用信息工具來學習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們也可以使用信息工具來獲取其他信息。如果父母或教師在收到信息時不在身邊,那么學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很容易迷失自己。
二、如何通過在小學進行漢語教學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教室中的良好氛圍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并為學生提供在安靜而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的機會。營造課堂氛圍對于教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對每個學生的公正的對待,從學生的角度對學生的理解以及無條件的信任。作為教師,必須始終注意學生情緒的變化,并不斷利用學生的適應能力,以便學生了解永不放棄的含義。只有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才能更好地教會學生心理健康。教師需要為學生樹立好榜樣。高中生很容易模仿他人,尤其是年長者,例如教師或父母,因此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為了給學生積極的力量,同時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心。只有讓學生分擔負擔,在充滿鼓勵和支持的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才能真正減輕學生的壓力,并使學生感到學習也很有趣。
2.教師需要提高素質(zhì)
如果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則必須首先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zhì),因為教師通常是學生的榜樣,而教師必須首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和健康的教學態(tài)度。這要求教師始終保持積極的情緒和心態(tài),并為學生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樹立良好榜樣的教師將使學生獲得樂趣,感受生活和學習的充實。學生在日常行為上更有義務,也更有能力從教師那里“交出權力”。作為教師,可以分配一系列計劃,以培養(yǎng)和指導學生的情感、意志和價值觀。漢語教材具有一定的教育和研究意義,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學時需要充分利用相關教科書的內(nèi)容。
結束語
簡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生非常重要,需要與之相結合的是道德教育。作為語文教師,教師需要不斷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以生活為導向的教學方法,以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在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時,教師還應充分利用教科書的內(nèi)容,并充分利用自己的例子。最后,教師需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向?qū)W生傳達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使學生在未來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所有挑戰(zhàn),勇于克服困難,面對更加美好的生活。真正減輕學生的壓力,并使學生感到學習也很有趣。
參考文獻
[1]孫艷清.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1).
[2]劉曉儒.探討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滲入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之中[J].課外語文,2016(17).
[3]張銀合.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