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勁松
摘要: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意義主要在于調節(jié)學習情感、提升學習質效和培養(yǎng)運用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把握。在內容上,跳出教材挖掘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中的生活為教學素材;在形式上,常用的策略是用學生的實際生活導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模擬扮演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關鍵詞: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40-191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和教育理論研究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硬教、生背式英語教學已逐漸被拋棄,轉而采用是把能夠落實新課程教育目標和更符合英語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模式,其中,生活化教學普遍受到教師們的關注和積極運用。在小學英語運用生活化教學,其主要意義在于三點:第一,因為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相關,學生會產生較強的親近感,學習英語的愉悅度和積極性會得到明顯提升;第二,生活化教學具有直觀、感性的特點,與小學生習慣于感性思維的學習習慣相匹配,因而可以提升學生理解和記憶英語的質量和效率;第三,英語是工具學科,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表達是核心目標。生活化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真實或接近真實的運用場景,可以有效培養(yǎng)英語實踐素養(yǎng)發(fā)展。
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跳出教材,綜合把握教材、生活、學生心理、習得規(guī)律等元素,操作難度比按教材教要大,把握不好就可能收不到預期效果。下面,從教學內容和形式兩個角度對如何實踐小學英語生活化談幾點建議。
一、內容生活化
英語教材中的內容有些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差異或距離,這很容易使學生在學習情感上產生疏離感。最簡單的,“Hello,I’m?Sam!”“Hello,I’m?Daming.”一位外國學生與一位叫大明的學生相互自我介紹。學生會產生“與我無關”的意識,因為他既沒有外國小同學,也沒有叫大明的同學。所以,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指向生活的調整。一般來說,主要是從學生的學習、校園、家庭及生活中去尋找素材。
就如“I’m?Ms?Smart”這一課,教師上來就說,“Good?morning,boys?and?girls.?I’m?Ms?Smart.”學生一聽就覺得很奇怪,明明是張老師站在講臺上,怎么又出現了一位Ms?Smart?無論是情感上還是學習思維上都會感覺有些別扭。因而,這一課,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人物角色名稱直接換成自己和學生們的真實姓名來教。這樣,學生們不僅感到真實親近,而且可以直接將對話運用于生活交流。如果是基于讓學生掌握一些英語姓氏詞匯的考慮,教師可以讓學生和自己分別起一個固定的英文名(如,教師剛和學生認識時,就告訴大家,我的中文名叫某某,我的英文名叫Smart),或者是采用下面要提到的角色扮演方式。
二、形式生活化
1.?實際導入
導入是英語課堂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起到對整個課堂思維、情緒的引領作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也要注意盡量進行生活化處理。即,導入的時候不要太拘泥于教材,而是從學生的生活中去找切入點。這樣,不僅是有很好的激趣效果,而且因與學生經驗相關,直觀性比較強。比如“go?straight?on”這一課是學習指行進方向的對話,教師說,“我們在課間玩,有時會遇到問路的情況。如,‘這位同學,請問四年級一班怎么走?’你會怎么回答?”學生們大多有過類似經歷,紛紛回答,“指給他看,并說一直走再向左拐彎就到了”。這時,教師再問,“如果來了一位外國參觀的同學或老師向你問路,他聽不懂中文,怎么辦?”由學生的經驗來導出學習的內容和方向。
2.?角色扮演
因為中國學生大多缺少生活中運用英語的環(huán)境,所以就需要教師為其創(chuàng)設類似的、模擬的交際場景來有效培養(yǎng)其英語交流表達能力,而讓學生一個人死記硬背對話則效果很差。在小學英語中,對話類內容多、陳述類內容少,故多會采用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模擬生活運用。還如“go?straight?on”一課,教師可以在教室的幾個位置貼上地點標簽(如“Supermarket”“School”等),然后讓學生們結組,分別扮演問答兩方進行接近實景的問路對話練習。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實際的交流感,更好訓練其口語運用能力。
3.?創(chuàng)設情境
除非本身就是學習與教室、課堂相關的英語內容,教室的環(huán)境通常與生活場景不能對應,這也會影響小學生實踐意識和對英語的感性把握。比如在帶領學生練習有關動物園的英語詞匯時,學生們面對的是課桌、椅子、黑板,就很難將思維很好地切換到特定的游園情態(tài)中,無論是學習的情感還是思維的效率都會比較低。對于這個問題,比較好的解決方案是創(chuàng)設情境。特別是在信息化教學條件下,創(chuàng)設情境非常方便。比如學習“What?are?you?doing?”,帶領學生練習“What?are?you?doing,children?”“I’m?listening?to?music!”這組對話,教師用多媒體呈現一位小學生正在聽音樂的圖片,并且播放一段小學生喜歡聽的動畫片音樂,生動、形象、有趣,學生的思維馬上就能切入到相應的情景中去,快速完成對話的理解和記憶。
綜上所述,生活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意義主要是調節(jié)學習情感、提升學習質效和培養(yǎng)運用能力。一般來說,組織生活化教學可從教學內容和形式兩個角度考慮,在內容上跳出教材從學生的真實生活中去挖掘素材,在形式上則可關注實際導入、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情境三種。
參考文獻
[1]楊紅霞.?淺談"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模式[J].?新一代:理論版,2020(4):104-104.
[2]李星.?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策略[J].?教育研究,2021,3(1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