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芝
一直以來,音樂和舞蹈都是不可分離的,舞蹈的表現(xiàn)形式需要與音樂相配合,同時也需要通過節(jié)奏的動作進行舞蹈的展現(xiàn)[1],相對應的,音樂的韻律也會因為舞蹈的加入而變得更加立體。對于高校的舞蹈老師來說,如何充分發(fā)揮音樂的獨特優(yōu)勢和獨有魅力,并且將這種優(yōu)勢運用到教學中去,提升舞蹈的魅力,提高學生對舞蹈的興趣,這是值得研究的問題。除此以外,將音樂用于舞蹈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舞蹈所表達的情感以及意境,能夠進一步提升舞蹈教學的效率。本文著眼于音樂在高校舞蹈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探討高校音樂課堂和舞蹈相結合的途徑,希望能為高校舞蹈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舞蹈的使用能夠增強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如果只是簡單的對音樂的理論進行教學,加上大學的課程相對緊張,所傳輸?shù)闹R較多,長此以往,學生會因為難以跟上教學的步伐而出現(xiàn)對音樂的厭惡感,學生會認為音樂課堂十分枯燥無味,也難以讓他們集中注意力。所以高校老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時候,需要引入部分比較有趣味的元素,并且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才能夠讓教學的效果更加顯著。生動的教學設計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升音樂的教學質量,讓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
舞蹈一直以來與音樂都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它的加入能夠增強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還能夠讓音樂的教學形式得到更好的創(chuàng)新,進一步讓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如果在音樂課堂上,教師一改以往刻板無趣的教學方式,在講授某一經(jīng)典歌曲時,能夠和學生進行更好的互動,適時的表演一段舞蹈,或者是帶領學生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起舞,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也會更喜歡這位老師,隨之而來的就是學生愛上老師教授的課程。作為一名老師,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增加個人魅力,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較為高效的教學模式。
(二)舞蹈能夠增強音樂的情境表現(xiàn)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將相對應的舞蹈融入歌曲之中,能夠更好地增強音樂的情境表現(xiàn),讓音樂的畫面感更加強烈,使得音樂知識不再是簡單的紙上談兵,會讓音樂更具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在融入舞蹈元素的時候,老師需要對相關舞蹈內容進行選擇,要做到精挑細選,舞蹈內容必須要與教學的音樂內容相關,而且要考慮大學生的欣賞能力以及他們的心理特點,要借助舞蹈讓課堂的情境更加活躍,以此促進學生對音樂教學內容的理解。例如類似于《川江號子》這類反映船工辛苦勞作的情境的音樂欣賞,這部分作品表現(xiàn)的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差甚遠,所以學生也難以把握住音樂所展現(xiàn)出來的震撼場面,要讓學生感悟音樂中的震撼情境,就應當收集與音樂相關的動作,然后再根據(jù)這些動作編排成舞蹈,讓學生通過舞蹈的形式再次展現(xiàn)音樂中的場景,更好地表達出音樂的內容,也是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這個音樂作品的理解,增強視覺沖擊,增強音樂的感染力。這種情況往往在民歌的教學上使用較多,這類歌曲多數(sh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會有比較大的差距,而利用舞蹈就能夠更好地縮小這些差距,也能夠達到教學的效果。
(三)舞蹈能夠輔助學生加深對音樂的認識
音樂與舞蹈都有一定的節(jié)奏,音樂的節(jié)奏是音樂本身固有的重要部分[2],而舞蹈是通過肢體動作去展現(xiàn)節(jié)奏的過程。大學生無論是在感知能力還是情感表達能力上都已趨于成熟,這個時候如果老師只是進行簡單的演唱模擬教學或者是單純的理論教學,缺乏肢體動作的加入,很多學生就會難以充分理解歌曲,也很難領悟到老師所傳達的情感以及深層次的內涵,如此一來,音樂僅僅是某個維度上的知識,而學生也難以對音樂有更多的感悟和感知。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如果利用舞蹈進行教學設計,將音樂與舞蹈融合進教學設計之中,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還能夠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這種音舞結合的教學設計能夠讓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效果得到很好的加強,也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構建一個更好的教學情境。
(四)運用民族舞蹈可以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音樂是人文發(fā)展的重要產物,而音樂課也不能忽略人文教學,也就是需要展現(xiàn)與音樂相關的文化,這一點在音樂課程相關標準里面也有提及。音樂不僅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對于學生來說,音樂課堂更是提升自身文化視野和增強感悟欣賞能力的重要場所,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的關鍵所在。通過音樂課堂的相關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中所傳遞出來的文化知識,在審美能力上也能夠有更好的提升。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民歌教學是比較重要的板塊,這是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且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有極高的藝術水準。在進行民歌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相對應的民族舞蹈,并且開展相應的舞蹈教學,讓舞蹈元素和民歌實現(xiàn)融合,能夠讓學生感悟民歌所蘊含的豐富民族內涵,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感悟音樂中的藝術魅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而學生的文化視野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拓寬。
隨著從學齡前兒童直至研究生層面多個階段的音樂教育不斷完善和社會專業(yè)教育的互補,[3]舞蹈在音樂課堂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人們的重視,舞蹈的加入不僅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還能夠讓學生在參與舞蹈的過程中培養(yǎng)其表現(xiàn)能力和審美能力,而如何將舞蹈應用于音樂課堂之上,這是眾多音樂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利用舞蹈創(chuàng)編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往往比知識更加重要,這是創(chuàng)造知識的源泉,也是知識進化的主要動力,是人類獨有的心理活動方式,縱使是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也是很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傳統(tǒng)的說教式的音樂教學不能夠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產生過多的影響,但是將舞蹈應用其中,利用舞蹈創(chuàng)編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能夠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思維能力,在進行舞蹈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盡情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也能夠充分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在音樂課堂上,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大膽地進行想象,發(fā)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新精神,根據(jù)教授的音樂去創(chuàng)編舞蹈,并將其表現(xiàn)出來,與同學進行交流。
例如在進行傣族歌曲的教學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傣族的風土人情和畫面,當學生被這些畫面所吸引時,這時候學生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老師此時可將傣族舞蹈中的特色元素孔雀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觀察開屏時孔雀的畫面,并且讓學生去嘗試模仿孔雀的外形以及神態(tài),學生的興趣能夠被迅速調動,而憑借著學生的豐富想象和感悟,可以創(chuàng)編出各種各樣的舞蹈動作,并且結合音樂對這些動作進行結合展示,形成一段專屬于自己的傣族舞蹈,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與音樂進行融合,實際上也是感悟音樂中的情感的一個重要途徑。
(二)模仿舞蹈動作貫穿評價氛圍
任何人都喜歡表現(xiàn)自己,這是人類的特性,因此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用舞蹈動作來進行歌曲的表現(xiàn),也可以用舞蹈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音樂課堂不應該是枯燥無味的,老師也不要害怕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動起來,更不需要擔心學生進行舞蹈動作的探索的時候,會出現(xiàn)不好看的動作。作為老師,需要的是給學生一首樂曲,然后大膽地放手,讓學生真實地去感受音樂的形象,并且大膽地將舞蹈動作融入其中,實現(xiàn)舞蹈的創(chuàng)編,也是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美的能力的重要途徑。例如像《噢,蘇珊娜》這首美國歌曲的教學上,教學方式就應該有所改變,教師可以跟隨音樂翩翩起舞,用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表現(xiàn)這首美國的鄉(xiāng)村民謠。在舞蹈的過程中,老師是靈動的,也是跳得盡興的,而學生在看到老師的舞蹈時,也會逐漸隨著教師的動作而手舞足蹈,并且參與到舞蹈中去,課堂氣氛也會越來越活躍。除此以外,老師在進行舞蹈的時候,也可以邀請部分學生帶領全班一起進行舞蹈表演,老師走進學生群體之中,一方面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是鼓勵學生參與到舞蹈之中,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此過程中,老師要對學生進行觀察,也要對學生給予一定的評價,也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適合這首歌曲的舞蹈,并且表現(xiàn)出來,老師進行評分,作為音樂課堂的平時成績,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三)利用舞蹈激發(fā)學生的表演興趣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采用舞蹈活動的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舞蹈表演的興趣,而且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可以改變原有的音樂課堂理論教學的枯燥無味,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動力,舞蹈的律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的韻律,而通過直觀的教學,以舞蹈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沉浸到歡樂的學習氛圍之中,以此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在大學的音樂課堂,老師可以根據(jù)所教學的歌曲、內容以及表現(xiàn)的情緒等,鼓勵學生動起來,要為教授的歌曲創(chuàng)編出好看且合適的舞蹈動作。此時,學生會跟隨著音樂舞動起來,也可以做著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舞蹈動作。在舞蹈編排結束以后,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舞蹈的匯報表演,也可以學生自己單獨進行表演。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為學生盡可能創(chuàng)造出表演的機會,讓學生展現(xiàn)自我,以此滿足學生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生對于舞蹈創(chuàng)編以及表演的興趣,為學生的繼續(xù)發(fā)展提供充足的動力。除此以外,舞蹈的引入能夠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情趣,老師也要想方設法去創(chuàng)造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及求知欲望,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也能夠在興趣的指引下,不斷地深化學習,讓自己在音樂課堂上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四)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提高審美能力
音樂課堂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以是一首詩,也可以是一段音樂,更可以是一個故事,這取決于老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的情境。在音樂課堂上,老師要創(chuàng)設符合音樂情緒且優(yōu)美的教學情境,要引導學生去體驗所營造出來的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也要鼓勵學生用舞蹈動作去嘗試表現(xiàn)歌曲,讓學生在一種輕松且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舞蹈屬于一種綜合藝術,而通過優(yōu)美的動作表現(xiàn)音樂,能夠讓學生有不同的情感體驗。而且通過舞蹈,學生能夠與同伴和老師有更好的交流,也能夠用這些動作喚起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將學生引領到更精彩的音樂世界之中。
總而言之,音樂課堂的創(chuàng)新,是當下高校音樂教學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徑,而將舞蹈融入音樂課堂之中,不僅能夠給音樂課堂帶來全新的活力,還能夠給音樂帶來蓬勃的生機。而音樂老師在教學時,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盡可能發(fā)揮出舞蹈在音樂中的重要作用,讓舞蹈滲透進音樂課堂之中,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注釋:
[1]崔玉洋:《以“適用性”為核心的舞蹈專業(yè)音樂理論課程教學模式研究》,《音樂生活》2020年第11期,第83-85頁。
[2]趙伊麗:《樂與舞——音樂對于舞蹈的意義》,《音樂生活》2018年第8期,第81-82頁。
[3]趙瑞新、劉雨晴:《舞蹈教學中音樂節(jié)奏感的作用與培養(yǎng)方式分析》,《音樂生活》2020年第8期,第93-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