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音樂表現(xiàn)力是一個人借助音樂進行表達的能力,集中體現(xiàn)了演奏者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情感體驗。有著“樂器之王”之稱的鋼琴音色多變、音域寬廣,在伴奏、合奏、重奏、獨奏等諸多場合的表現(xiàn)力都極為突出,因此,不管是聽覺訓練,還是音樂創(chuàng)作,鋼琴都是最主要的選擇之一。
在音樂表現(xiàn)中,節(jié)拍、旋律等要素是音樂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音樂內容要想得以充分展現(xiàn),就離不開恰到好處的演奏技巧,尤其對于鋼琴演奏而言,熟練掌握并合理運用演奏技巧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1]為了能夠更加全面地闡釋作曲者的思想情感,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既要雙手迅速,又要在應用各式節(jié)拍和旋律時與其他演奏技巧相互配合。演奏者自身的演奏技巧、對音樂的感知能力直接關系作品的音樂表現(xiàn)力,要想實現(xiàn)樂曲表現(xiàn)力的提升,必須要達到熟練演奏的水平,這是最基本的前提,也是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為了通過控制音色來提升表現(xiàn)力,演奏者的手臂要自然放松、手指要十分靈活,二者相互配合并恰到好處地把握好角度、力度、速度,才能將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準確、全面地傳達到位。鋼琴演奏是一項專業(yè)性極強的技術性操作,既考驗著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同時對演奏者的體力、耐力等方面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以樂曲《百鳥朝鳳》為例,在演奏過程中為了栩栩如生地模仿林中百鳥的鳴叫聲,以展示大自然生機盎然的景象,演奏者勢必要具備熟練、高超的技巧和駕馭樂器的能力,并在演奏過程中適當融入自身對樂曲的理解,這樣才能夠完整地呈現(xiàn)出其表現(xiàn)力。《百鳥朝鳳》的曲風、內涵如何能夠準確傳遞并被觀眾感知?關鍵在于演奏過程中,要在全面、深刻理解曲目內涵的基礎上,善于利用節(jié)拍技巧、手指技巧等多種演奏技巧,將多種鳥不同的叫聲活靈活現(xiàn)地予以呈現(xiàn),讓觀眾在演奏現(xiàn)場就能聆聽百鳥鳴叫,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也展示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機,這對于曲目內涵的理解和把握至關重要。
為了引發(fā)受眾共鳴、起到更好的演出效果,鋼琴演奏過程中既要熟練運用多種演奏技巧,同時也離不開演奏者對作品的理解感悟以及采用的獨特表現(xiàn)手法。要想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的內涵和情感,并在演奏時融入自身對音樂的獨特理解,這要求演奏者具備豐富的舞臺實踐經驗和音樂想象力。[2]尤其是音樂想象力,要求演奏者首先要掌握作品旋律、理解作者意圖,并在這一前提下形成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并在反復訓練中所形成的作品與內心情感之間的共鳴。因此,演奏者的音樂想象力對于挖掘音樂作品內涵、詮釋作品風格、展示作品音樂表現(xiàn)力至關重要。
演奏技巧和演奏者對作品的理解,這兩個關鍵性因素決定了音樂表現(xiàn)力。究其本質而言,音樂表現(xiàn)力融演奏技巧和音樂意境于一體,是樂曲的高度表現(xiàn),其與演奏技巧合力形成了音樂獨特的藝術效果。演奏技巧和音樂表現(xiàn)力二者之間是互為支撐、相輔相成的,在演奏過程中各種技巧的運用要與作品的情感需求相吻合,按鍵調節(jié)等環(huán)節(jié)要緊緊圍繞作品旋律來進行,才能準確地把握好聲音、呈現(xiàn)出良好的表現(xiàn)力。而且不同的觸鍵角度、力度等,所表達的情感也千差萬別,借助微妙的技巧方面的變化可以突出樂曲豐富的音樂表現(xiàn)力,達到不同的演奏效果。
音樂表現(xiàn)力的彰顯離不開對作品內涵的理解與把握,演奏者首先要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信息,在這一基礎上對作品全面分析,了解其風格,再選擇合適的表現(xiàn)方式抒發(fā)所包含的內在情感。為全面把握樂章內部的層次、線條和情感等內容,并在分析的基礎上予以再造,演奏者要因地制宜融合和聲技巧、節(jié)奏技巧以及旋律技巧。越是經典曲目,越需要注意對細枝末節(jié)的把控,才能更充分地彰顯音樂表現(xiàn)力。[3]演奏者要學會情感分層,通過有效分層借助清晰的情感、清晰的層次更好地彰顯音樂表現(xiàn)力。當然,這些技巧的掌握、運用非一日之功,需要演奏者數(shù)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通過多年在舞臺上的摸爬滾打才能促進自身音樂演奏技巧和音樂修養(yǎng)的提升,在演奏時靈活自如、恰到好處地選用最合適的技巧傳遞真摯、醇厚的感情,從而引發(fā)觀眾共鳴。
鑒于鋼琴演奏技巧對于音樂表現(xiàn)力所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演奏者要在日常學習、訓練中不斷加強演奏的熟練度,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通過反復練習才能實現(xiàn),進而達到演奏技巧與真摯情感的完美融合,更加深入地挖掘音樂作品的張力,不斷提升其音樂表現(xiàn)力。具體來說,對于一名鋼琴演奏者而言,提升演奏技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訓練。
(一)注重提升身體技巧
一方面,要善于通過訓練提升手指技巧。演奏者的表演過程中精神高度集中、全神貫注,才能實現(xiàn)手指和琴弦之間的密切配合,也才能彈奏出飽滿、高昂的作品。由于在鋼琴彈奏的過程中,與鋼琴接觸最頻繁、最緊密的身體部位就是手指,而且演奏過程中力量的表達、輕重緩急的轉換以及內心情感的傳遞等等一系列活動,都需要借助手指來進行傳遞,因此,手指的合理利用就至關重要,唯有通過長時間、反復性、持續(xù)性、高強度的演奏訓練,才能夠有效控制手指力度,為準確彈奏打下堅實的基礎。[4]這就要求在訓練手指時,要結合個人手指的靈活度、手指優(yōu)勢劣勢以及現(xiàn)階段的彈奏基礎等多種因素,循序漸進、逐漸攀升地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并及時進行總結、回顧、改善、提升,從而針對性地制定訓練計劃,做到揚長避短,保證五指發(fā)力恰到好處。而不能妄想一蹴而就,在短時間內就想要獲得“速成”效果,唯有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地開展有效訓練,才能夠促進手指彈奏技巧的持續(xù)提升。
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強對手腕技巧的鍛煉與提升。在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中,普遍存在重視手指訓練而輕視甚至忽略手腕訓練的觀點,但本文想在這里表達的觀點是,對于鋼琴演奏而言,手腕既起到了支撐的作用,而且還負責調節(jié)方向,因此,手腕在鋼琴演奏中的作用無可替代,我們不僅要善于使用手腕,更好地合理提升手腕技巧,這就需要在日常鍛煉中強化對手腕技巧的訓練。具體來說,在演奏中,手臂要由手腕進行支撐,而且必須借助手腕的支撐作用才能將手臂的力量傳遞到手指,否則力量的傳遞就無法進行甚至會直接消失,這樣一來演奏也就無從談起。如果手腕過于放松,就不能控制手指觸鍵,手腕放松時是自然手型,手指觸碰按鍵,手臂發(fā)力后帶動手腕與手指,這樣就會脫離按鍵。要想順利完成曲目演奏,就要合理使用手指、手腕以及手臂,并促進三者合理協(xié)作。在三者中,負責調控方向的手腕所發(fā)揮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因手腕處于手臂與手指之間,主要起到橋梁、紐帶作用,如果把鋼琴演奏比作機器的運轉,那么手腕在鋼琴演奏中的作用就類似于“軸承”,雖名不見經傳但卻不可或缺。為了更好地滿足演奏需要,手指要想改變方向,需要借助手腕來調節(jié),而手腕既要完成周旋運動,還要完成上下左右各種運動。
(二)練習技巧
其一,提升讀譜技巧。學會讀譜是演奏者完美展現(xiàn)音樂作品的前提,也是提升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基礎和前提,因此,一定要不斷提升讀譜技巧。樂譜以節(jié)奏和音符為主要代表,要想準確讀取首先要將上述符號準確理解。演奏者要在分析樂譜的基礎上,讀懂創(chuàng)作者通過作品想要表達、呈現(xiàn)的思想感情,并結合自身的理解才能予以完整地表現(xiàn)出來,并在這一過程中準確體現(xiàn)樂譜風格。[5]為了對音樂作品進行全面、準確地闡釋,演奏者要將讀譜作為關鍵一步,并借助自身所掌握的演奏技巧熟練應用,抓住樂譜的核心精髓,最大限度彰顯作品的音樂魅力,營造出豐滿、立體的音樂形象,為更好地傳遞作品的思想情感、凸顯音樂表現(xiàn)力奠定扎實基礎。需要注意的是,表情符號也是樂譜中的一項重要元素,很多人在這一過程中會有意無意地將其忽略,導致樂曲表達的情感不到位、音樂表現(xiàn)力不強,因此,對于演奏者而言,在讀譜時應精益求精,不應有遺漏。一旦因遺忘導致表情符號在記憶、理解層面出現(xiàn)問題,則會大大影響樂曲表達的感情力度和感情色彩,也很難引起觀眾共鳴。這就要求演奏者要重視每一項標記、每一處細節(jié),盡可能全面、完整、真實地將樂譜予以展現(xiàn),這樣作品才能夠張力十足、擁有靈魂,作品的表現(xiàn)力才能夠得到充分展現(xiàn)。
其二,提升指法技巧。在演奏過程中,手指與琴鍵直接接觸,手指的力度、角度直接決定了演奏水平的高下,因此,指法訓練至關重要。在開展指法訓練時不要盲目求快,要注重循序漸進、點滴積累,從最基礎的指法訓練開始,如掌握每個調的音階和琶音以及和弦等,然后再將各類調式熟練掌握后再進行后續(xù)的各種復雜練習?;局阜ㄓ柧毻瓿珊罂蛇x擇一些曲目去練習,對基本指法進行反復強化,繼而提升演奏者的手指靈活性,了解自身特點,隨后針對性地強化指法技巧。
綜上所述,鋼琴在西方樂器中的地位顯著,也極受大眾喜愛。鋼琴的音樂表現(xiàn)力極為突出,集中體現(xiàn)了演奏者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鋼琴演奏過程中對于演奏技巧的要求也比較高,不然很難充分展現(xiàn)樂曲本身想要傳遞的情感與思想。熟練掌握鋼琴演奏技巧,有助于更好地呈現(xiàn)作品豐富內涵,增強其感染力,充分將樂曲的內涵表現(xiàn)出來。因此,演奏者要結合自身實際和樂曲情況,循序漸進地通過有計劃性的訓練,不斷提升演奏技巧,并促進音樂表現(xiàn)力的持續(xù)提升。
注釋:
[1]王鐵紅:《鋼琴教學與演奏方法研究——評〈鋼琴教學的系統(tǒng)科學方法〉》,《教育發(fā)展研究》2018年第23期,第86頁。
[2]景禎:《鋼琴在伴奏時的表現(xiàn)力探究——評〈鋼琴音樂表現(xiàn)及鋼琴伴奏應用研究〉》,《中國教育學刊》2018年第11期,第148頁。
[3]謝麗莎:《探究鋼琴演奏教學中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音樂生活》2020年第8期,第88-89頁。
[4]李文紅:《鋼琴伴奏方法及其實踐——評〈鋼琴伴奏教學概論〉》,《中國教育學刊》2021年第5期,第123頁。
[5]肖婧:《當代鋼琴音樂藝術在中國戲曲音樂傳播中的重要作用》,《四川戲劇》2019年第2期,第103-1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