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學 (230601) 谷留明
文[1]中筆者對合肥2019屆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數(shù)學(理)第20題進行了研究,得到一些教學啟示.此后,筆者經進一步思考,對文[1]中的部分研究有了新的方法,得到本文中的一些拓展結論.
文[1]中,筆者分析了命題人所給參考答案的突兀性,并給出了另外兩種較為自然的方法,既然至少有這兩種較為自然的解法,那么參考答案里怎么會想到先證OM⊥ON?為何把這種方法作為參考思路?有無其它解法?背后有何“蹊蹺”?所以,筆者文[1]中對該考題,用參數(shù)方程的方法進行了變式研究.這里用更為常用的解析法再次進行研究.
先給出原考題的常規(guī)解析法.
這個解法直譯直敘,簡單自然,可以說是基本方法.雖然運算量稍大一些,但這正是圓錐曲線解答題的特點,數(shù)學運算也是數(shù)學六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
變式1 圓O改為x2+y2=1,其它條件不變.試判斷|PM|·|PN|是否為定值.
證明:設M(x1,y1),N(x2,y2).
由這些結論,命制類似的題目也就不足為奇了,參考答案的思路也就有了根據(jù).但是這些結論并非課程所要求的必須掌握的基本定理,選方法三作為參考答案很是不妥.筆者在講評這道題時,結合自己的心得,逐步引導學生去思考,激發(fā)學生的鉆研精神,突出了對邏輯推理、數(shù)學運算、數(shù)學抽象這三大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結論3 拋物線y2=2px(p>0)上有兩點M,N,O為頂點,OM⊥ON,OP⊥MN于P,則lMN過定點Q(2p,0),且點P的軌跡是以線段OQ為直徑的圓x2+y2=p2(除原點O外).
評注:此結論中軌跡雖然也是圓,但證明方法與圓的位置等顯然與結論2有所區(qū)別.一方面結論2中,張直角弦所對的點O是有心圓錐曲線的對稱中心,而拋物線不是有心圓錐曲線,結論3中點O是拋物線的頂點.另外,結論3中得到lMN過定點.那么,在有心圓錐曲線中,頂點張直角弦所在直線是否過定點,以及頂點在此直線上的射影的軌跡是什么?以左頂點為例,得到以下結論.
圓中的相關結論比較簡單,這里不做贅述.另外,還可以探討圓錐曲線的焦點張直角弦所在直線有何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