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巖
(錦州市第二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1)
冠心病的典型臨床表現是心絞痛,發(fā)作時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疼痛,且危險因素很多,除了典型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因素外,還與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等誘發(fā)因素密切相關。由于疾病的長期性和重復性,往往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進而給患者帶來一定的負面心理,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一步加重了疾病治療難度。有效的心理疏導和社會支持護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為此,本研究探討了心理護理干預減輕心絞痛患者情緒,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心絞痛患者,選取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根據護理模式的差異分為普通干預組以及心理干預組,每組40例。心理干預組男女比例為25∶15,年齡41~76歲,平均年齡(53.67±5.26)歲。普通干預組男女比例為24∶16,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53.35±5.7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普通干預組 進行常規(guī)流程護理:①疼痛護理。在患者心絞痛發(fā)作期間責任護士需叮囑其臥床、吸氧、心電監(jiān)測,并遵醫(yī)囑應用鎮(zhèn)靜、硝酸鹽藥物。及時了解患者心絞痛的部位、性質、疼痛程度、放射疼痛、持續(xù)時間和緩解情況,詢問心絞痛發(fā)作前是否有誘因,并進行準確記錄和處理,詢問過程中態(tài)度要和藹可親,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保持病房安靜,教會患者放松技巧,以便增加患者安全感以減輕痛苦。②觀察病情的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一般生命體征,包括意識、呼吸、瞳孔、血壓、脈搏、心率等。如果發(fā)現患者心絞痛發(fā)作頻繁、持續(xù)時間長且加重,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時,提示可能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需及時處理;同時做好相應并發(fā)癥(包括血壓明顯下降、脈搏微弱、四肢冰冷、出汗、呼吸困難加重、少尿或無尿等)的護理工作。③飲食護理。告知患者需要飲食清淡。④休息護理。患者病情嚴重時需要臥床休息,因此需護士定期協(xié)助患者改變臥位,以防止壓瘡發(fā)生。在治療和護理干預期間,需密切觀察患者的生活狀況,發(fā)現異常情況后立即進行處理。⑤運動干預。待患者病情好轉后,可每日進行至少30 min的有氧運動,運動時需及時監(jiān)測患者心率。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適當增加鍛煉時間,提高免疫力。⑥藥物護理。相關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指導,包括冠心病、心絞痛的相關病理知識、治療方案、用藥方法和注意事項等。⑦出院指導。為患者講解出院后注意事項,囑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堅持適當鍛煉,提醒患者嚴格按照醫(yī)囑用藥。留下患者電話、微信等聯(lián)系方式定期隨訪。
1.2.2 心理干預組進行了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心理護理 ①心理疏導。由于冠心病心絞痛發(fā)作周期長,重復治療,患者通常會有恐懼、焦慮等心理,影響了對治療的信心。護士應主動與患者溝通,掌握患者心理狀態(tài),便于針對性心理疏導。在溝通過程中,語言要真誠,態(tài)度要熱情,始終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建立和諧友好的護患關系。②知識宣傳教育。在心理疏導的基礎上,向患者講解冠心病相關知識,匯報用藥注意事項和用藥價值,使患者充分認識到聽從醫(yī)囑、合理用藥的必要性,通過知識教育消除患者的認知誤區(qū)。幫助樹立治療和疾病控制的信心,通過自我心理調節(jié)消除不良情緒。③建立家庭成員和社會支持體系。向家屬宣傳冠心病相關知識,同時告知家屬,親屬的精神支持能極大促進患者病情好轉;此外,在社會上大力普及冠心病相關知識,爭取社會各界對患者的支持和包容,同時向社會募集資金,為家庭條件較困難的患者提供經濟保障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1.3 觀察指標 比較生活質量評分以及不良情緒積分、治療總有效率、護理認可程度、心絞痛發(fā)作次數。不良情緒積分(分值越低則焦慮、抑郁心理越輕)。其中,護理認可程度分為認可、比較認可和不認可。治療效果包括、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心絞痛消失)、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心絞痛緩解)和無效(達不到以上標準)[2]。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SPSS22.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采用的是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的是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2.1 兩組不良情緒積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心理干預組不良情緒積分均顯著低于普通干預組,生活質量均高于普通干預組(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不良情緒積分、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1 護理前后兩組不良情緒積分、生活質量比較(分,)
注:a表示和護理前比較,P<0.05;b表示和普通干預組護理后比較,P<0.05。
2.2 兩組護理認可程度比較 心理干預組中,患者護理認可度高于普通干預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認可程度比較[n(%)]
2.3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心理干預組中,患者治療總有效率40例(100.00%)高于普通干預組30例(7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心絞痛發(fā)作次數 心理干預組心絞痛發(fā)作次數(2.25±0.27)次低于普通干預組(4.21±1.01)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心絞痛發(fā)作期間疼痛(灼熱、壓迫)發(fā)生在胸骨后部,疼痛可延伸至左肩和左上肢,通常持續(xù)1~5 min,休息和服藥(硝酸鹽)后可以緩解,是冠心病的嚴重并發(fā)癥。心絞痛患者通常由冷刺激和過度勞累引起,會導致室壁瘤和動脈栓塞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和安全[3-4]。心理護理干預主要是“以人為本”,通過與患者的積極溝通,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后開展的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5-6]。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對疾病有更好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認識,使其積極面對疾病的治療和護理干預,可最大限度減少心絞痛發(fā)作次數,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效減輕患者痛苦,使患者病情更加穩(wěn)定甚至緩解。為了有效提高心絞痛患者的生活治療水平,充分保障患者健康,臨床對心絞痛給予了高度重視,并取得了顯著成效[7-8]。藥物治療是心絞痛的常用治療方法,結合心理護理干預可取得顯著的醫(yī)療效果。常規(guī)護理結合心理護理干預的主要目的是從藥物干預、生活干預、運動干預等方面入手,充分了解患者的情況并根據患者疾病的相關特點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并輔以心理干預,可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使其更好配合治療,且良好心理也有助于心絞痛發(fā)作的控制,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保障患者健康[9-10]。本研究顯示,心理干預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普通干預組,不良情緒積分低于普通干預組,疾病護理獲得的總有效率、護理認可程度高于普通干預組,心絞痛發(fā)作次數低于普通干預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心絞痛患者采用綜合護理方案可更好減輕患者負面心理,有利于減少心絞痛的發(fā)作,提高療效和患者的生活質量,并提高了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