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菲
(沈陽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心理一科,遼寧 沈陽 110168)
焦慮癥為臨床治療中常見的神經病類型,患者多伴有焦慮、恐懼等心理特征[1]。焦慮癥患者的疾病誘發(fā)原因相對較多,且多有盜汗、頭暈、心慌及胃部不適等臨床癥狀,對其日常生活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2]。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同時,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也會直接影響其治療依從性,關系到患者的整體治療有效性。本研究旨在分析焦慮癥患者應用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本院實施診治的72例焦慮癥患者視為研究對象,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以計算機任意編號法劃入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6例。試驗組男女患者占比為20∶16,年齡23~70歲,平均年齡為(35.61±8.51)歲。對照組男女患者占比為19∶17,年齡23~69歲,平均年齡為(35.43±8.63)歲。兩組一般資料數據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患者均了解項目研究內容。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指導患者正確的藥物使用方法,介紹按時按量用藥的必要性。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詳細措施如下。
1.2.1 語言溝通 ①主動交流:主動與患者交流,保持語氣溫和,音量適中。溫和對待患者,詢問患者的感受,多鼓勵患者、贊揚患者[3]。②健康指導: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解答問題,指導患者家屬、朋友多關心患者。及時回答患者的提問,不能敷衍患者。多使用代用鼓勵性質的語言交流,使患者能夠樹立治療的信心。③加強陪護:多陪護患者,合理安排患者參與檢查項目,減少其等候的時間。檢查期間需要主動與患者交流,了解其想法,保持態(tài)度熱情、耐心,寬容對待患者,為患者介紹檢查前后的注意事項,耐心介紹健康知識等。
1.2.2 心理護理 ①心理評估:結合患者的焦慮程度、軀體狀態(tài)實施心理狀態(tài)的全面評估,特別是針對于老年患者,合并存在軀體病的患者而言,心理評估十分重要。加強觀察記錄,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估其潛意識狀態(tài),樹立為患者服務的意識。多理解患者,記錄患者的語言、行為及表情等。②心理疏導:以支持和疏泄療法為主,幫助患者緩解焦慮癥狀,認識疾病發(fā)生的原因,允許患者哭泣、釋放和發(fā)泄。指導患者學習“森田療法”的內容與方法,必要情況下可以帶領患者取體驗。比如可以指導患者以成熟的方式面對事情,樹立自信心。在患者家屬、同事或者好友的協(xié)助下,指導其參與松弛訓練活動,緩解其焦慮感受。③活動干預:為患者安排各式各樣的娛樂活動,比如棋牌活動、歌唱活動及書畫活動等等?;顒拥拈_展需要簡單、輕松且有趣,結合患者的興趣愛好予以設計,不可千篇一律。④環(huán)境干預:保持清潔的病房環(huán)境,注意通風開窗,減少外來刺激。指導患者形成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睡前不要喝茶、咖啡等,睡前可以用熱水泡腳、聽輕音樂等,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⑥觀察記錄:觀察患者每日活動參與的情況,活動量及活動持續(xù)時間,針對于有進步的患者給與口頭贊揚或者物質獎勵,結合患者的病情制定下一步活動內容、護理目標及方法。
1.3 評價標準 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對比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分數范圍0~100分,分數越高則說明負性情緒越強,患者的狀態(tài)越差[4]。使用SF-36簡明健康狀況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比較患者的生活質量,包含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huán)境領域、認知能力和社會功能,分數范圍0~100分,分數越高則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優(yōu)[5]。組織患者自主評價護理質量滿意度,包含滿意、比較滿意及不滿意3個等級,總滿意度=(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6]。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評分對比無差異(P>0.05);護理后,試驗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滿意7例,不滿6例,比較滿意23例;試驗組患者滿意27例,不滿1例,比較滿意8例。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7.22%)高于對照組患者(83.33%)(P<0.05)。
2.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huán)境領域、認知能力和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焦慮癥為臨床治療中常見的精神類疾病,患者多具有情緒焦躁的特征。根據患者的臨床特征可劃分為急性焦慮癥和慢性焦慮癥[7]。急性焦慮癥患者具有氣急、喉嚨堵塞的特征。慢性焦慮癥患者則有頭暈、心慌等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植物神經系統(tǒng)障礙[8]。焦慮癥的誘發(fā)原因尚不清晰,多認為與患者的生活環(huán)境、成長經歷及自身疾病密切相關[9]。隨著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生活壓力增加,焦慮癥患者的數量逐年增加,且具有年輕化的發(fā)展趨勢。其作為心理性疾病,在臨床藥物治療的同時,心理護理在患者治療期間也能夠發(fā)揮重要影響。
語言溝通與心理護理能夠緩解焦慮癥患者的負性心理,使患者能夠正確認識疾病、面對疾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學會自我疏解情緒的方法,對患者癥狀的快速恢復能夠產生積極影響[10]。在具體的臨床護理中,可以通過如下方式更好的發(fā)揮護理干預作用。①協(xié)助患者建立信心:焦慮癥患者在護理期間,患者個人的治療信心、認知狀態(tài)會直接影響其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需通過心理暗示的方式,幫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療的信心[11]。如護理人員可以通過語言溝通的方式,為患者介紹藥物使用的必要性、常見的不良反應及治療的價值等。適當列舉成功的治療案例,發(fā)揮心理干預的作用,消除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建立臨床治療的信心。②引導親人朋友陪伴:家人、朋友的支持與陪伴,能夠使患者感受到溫暖,對其疾病的治療能夠產生積極影響。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可指導患者親友陪伴在患者身邊,為患者講解一些生活中的趣事,增加患者與親朋好友的溝通頻率,緩解其心理壓力。③創(chuàng)設溫馨舒適環(huán)境: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創(chuàng)設一個溫馨、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注意保持日常通風,避免陽光直射患者[12]。注意病房中溫度與濕度適宜,減少噪聲。在病房中適當放置綠植,注意定時消毒與清潔,使患者能夠處于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中。④注重心理行為控制:護理人員需要用心與患者交流,使患者能夠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很多患者存在明顯的猜測、悲觀心理,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耐心解答患者的提問,多鼓勵患者。行為控制為消除患者抑郁、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的有效路徑,主要包括開展放松訓練、分散注意力、示范等。放松訓練的重點是通過指導患者深呼吸、聽音樂或者散步等方式開展;分散注意力則主要是由護理人員或者親友等,通過聊一些患者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分散其注意力;示范是指組織治療成功的患者分享消除緊張、恐懼等不良反應的方法。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評分對比無差異(P>0.05);護理后,試驗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試驗組患者的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huán)境領域、認知能力和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證實了語言溝通與心理護理的價值,可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其生活質量,同時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能夠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提升護理服務的質量。
綜合上述,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能夠改善焦慮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其生活質量。耐心且專業(yè)化的語言溝通能夠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在人性化的心理疏導、健康教育模式下,提升焦慮癥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程度,使其更加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對其癥狀的恢復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