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芳
(濟南市農(nóng)業(yè)綜合行政執(zhí)法支隊,濟南 250021)
肝片吸蟲成蟲寄生在牛、羊及其他草食動物和人的肝臟膽管內(nèi),成蟲排出的蟲卵隨膽汁排在腸道內(nèi),再和寄主的糞便一起排出體外,落入水中。試驗選用山東濟南3家奶牛場,發(fā)病率為零散發(fā)病,經(jīng)臨床觀察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為肝片吸蟲感染的奶牛5頭為試驗對象,對患肝片吸蟲的奶牛的臨床生理指標、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標進行探討。
1.1.1 動 物 成年奶牛10頭,來源于山東某奶牛場。其中5頭臨床觀察具有發(fā)熱、消瘦等癥狀,經(jīng)實驗室診斷確診為肝片吸蟲感染,作為感染組;其余5頭牛為臨床觀察和實驗室診斷均未發(fā)現(xiàn)肝片吸蟲,作為健康對照組。
1.1.2 儀 器 全自動血常規(guī)分析儀(德國普蘭德),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DL-5000B離心機(上海安亭),BCD-212HDA普通冰箱(海爾)。
1.2.1 臨床癥狀觀察 確診感染后的第5,10,15天上午7:00對所有的試驗用牛測量1次體溫、心率,肺部聽診監(jiān)測呼吸的變化情況。
1.2.2 血液生理指標測定 分別于試驗第5,10,15天早晨飼喂前奶牛無菌耳靜脈采血,1%EDTA-Na2作為抗凝劑,利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測定血液紅細胞總數(shù)、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含量、白細胞總數(shù)。
1.2.3 血清生化指標測定 分別于試驗第5,10,15天早晨飼喂前奶牛無菌耳靜脈采血,離心取血清,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奶牛血清生化指標。
采用SPSS 20.0軟件單因素方差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試驗15 d內(nèi),體溫、心率、呼吸數(shù)測定結(jié)果分別見表1。由表1可知,患有肝片吸蟲的奶牛的T、R、P與對照組顯著升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
表1 各組實驗動物的體溫變化(n=5)
試驗15 d內(nèi),各組試驗動物血液生理指標測定結(jié)果分別見表2。由表2可知,感染肝片吸蟲的奶牛白細胞在第10天時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在第15天時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紅細胞含量在第5天時含量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在第10天和第15天時含量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血紅蛋白含量在第5天和第10天時含量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在第15天時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
表2 各組動物血液生理指標總數(shù)變化(n=5)
各組試驗動物血液生化指標測定結(jié)果分別見表3。由表3可知,自然感染肝片吸蟲的奶牛的血清中血糖的含量、谷丙轉(zhuǎn)氨酶和總膽紅素的含量與健康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
表3 各組試驗動物血液生化指標含量變化(n=5)
感染了肝片吸蟲的奶牛體溫、呼吸次數(shù)和心率與對照組相比有了顯著的升高,說明肝片吸蟲對奶牛的生理指標有一個顯著的影響;由此可見,在肝片吸蟲的致病因素下,奶牛的機體代謝過程不斷提高,從而導致奶牛的呼吸、心率有了顯著的變化。此外,本試驗還發(fā)現(xiàn)隨著疾病時間的延長,奶牛的體溫逐漸升高,但是差異不顯著。
通過對自然感染環(huán)肝片吸蟲奶牛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標的測定,可見肝片吸蟲對奶牛機體呈現(xiàn)明顯的致病作用,可引起紅細胞數(shù)、紅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顯著降低,白細胞總數(shù)升高。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降低,提示奶牛出現(xiàn)貧血,此外,紅細胞對奶牛機體的免疫功能存在影響,一定量的紅細胞出現(xiàn)破壞,提示感染肝片吸蟲的奶牛免疫系統(tǒng)遭受一定量的破壞;白細胞是奶牛機體的免疫防線,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感染肝片吸蟲的奶牛可導致奶牛血液白細胞升高,奶牛提示發(fā)生炎性反應(yīng)。
谷丙轉(zhuǎn)氨酶是肝臟的特征性指標,當動物體內(nèi)肝臟細胞1%受損時,谷丙轉(zhuǎn)氨酶就會有所提高;肝臟遭受破壞時膽紅素濃度明顯升高,常常反映較嚴重的肝細胞損害。膽紅素通過奶牛機體的肝臟排出,當奶牛肝臟遭受損害時,肝膽淤積導致膽紅素不能從肝臟中排出,導致血清中膽紅素不斷升高;患病奶牛的血清膽紅素、谷—丙轉(zhuǎn)氨酶增高這表明動物除發(fā)生溶血性貧血外,提示奶牛的肝臟受到一定量的破壞。在本試驗中發(fā)現(xiàn),肝片吸蟲的感染程度同患病奶牛血糖下降成正比。肝片吸蟲感染奶牛時,由于吸蟲需要消耗大量的糖原,從而造成奶牛血糖含量下降;此外,當糖原大量消耗時,肝臟的升糖作用增強,此時奶牛有可能產(chǎn)生大量的酮體,因此感染肝片吸蟲的奶牛也要及時預防奶牛酮血癥發(fā)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