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峰
(滎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河南 鄭州 4501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又稱腦梗死,其主要是因多種因素導致局部腦組織區(qū)域血供出現(xiàn)障礙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1]。該病的病因被認為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患者可出現(xiàn)神志不清、肢體無力、昏迷等癥狀,部分患者會伴有大小便失禁、理解能力降低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質量[2]。有研究表明,體質量過高的群體與正常體質量的患者相比具有較低的病死率以及良好的預后,提示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與缺血性腦卒中的預后可能存在一定聯(lián)系[3,4]。鑒于此,本探究將分析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體質量指數與臨床預后的相關性?,F(xiàn)報道如下。
本研究設計符合醫(yī)學倫理相關規(guī)定,回顧性分析2018-04~2019-04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82例臨床資料。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齡42~75歲,平均(58.24±10.34)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37d,平均(4.31±1.48)d。合并疾?。焊哐獕?3例,糖尿病8例,高血脂12例。(1)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5],并經CT、MRI影像學確診;②病歷資料的抽取及閱讀獲得患者知情同意。(2)排除標準:①既往有腦梗死病史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病史者;③臨床資料缺失者。
收集兩組體質量,根據相關定義[6],BMI=體質量(kg)/身高2(m2)。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評估患者發(fā)病90d的預后情況,其中0分表示完全無癥狀,1分表示有癥狀表現(xiàn),但無明顯功能障礙能夠單獨完成日常工作及生活,2分表示輕度殘疾,無法完成病前活動但可以自己單獨完成日常生活事務,3分表示中度殘疾,需他人幫助但可以獨立行走,4分表示中重度殘疾,無法獨立行走且生活需要他人幫助,5分表示重度殘疾,需臥床,且二便失禁,日常完全依賴于他人。得分>2分為預后不良,得分≤2分為預后良好。
采用 SPSS 2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均經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雙變量Pearson直線相關性檢驗體質量與臨床預后的相關性,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2例患者中,預后結局良好50例(60.98%),mRs量表得分為(1.34±0.61)分,預后結局不良有32例(39.02%),mRs量表得分為(2.62±0.31)分,預后良好組的mRs量表得分明顯較預后不良組低(t=11.190,P<0.05)。
50例預后良好患者體質量指數為(27.73±8.72)kg/m2,32例預后不良患者的體質量指數為(17.38±5.32)kg/m2,預后良好組的體質量指數明顯較預后不良組高(t=6.027,P<0.05)。
經雙變量Pearson直線相關性檢驗分析,結果顯示低體質量指數與臨床預后不良呈正相關(r=0.395,P<0.05)。
將體質量指數作為自變量,臨床預后作為因變量,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體質量高可能是臨床預后的保護因素,即體質量高則臨床預后越好(OR<1,P<0.05),見表1。
表1 體質量指數與臨床預后的回歸分析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作為臨床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其被認為是由于腦動脈閉塞導致腦組織梗死。該病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其中男性略多于女性,且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及致殘率。目前,針對該病的治療多采用藥物、靜脈溶栓、制定個性化護理等多種干預以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及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7~9]。BMI被認為是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根據《中國腦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2015》中提出[10],肥胖及超重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預后較差,需要通過降低體質量,降低血壓等方式以降低腦血管發(fā)生風險。而多項國外研究表明,體質量高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與正常體質量患者相比,擁有更低的病死率及致殘率[11]。通過本探究結果顯示,82例患者中,預后結局良好有50例(60.98%),預后結局不良有32例(39.02%),預后良好組的mRs量表得分明顯較預后不良組高,且預后良好組的體質量指數明顯較預后不良組高。提示體質量較輕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相對較差。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BMI相對較高的患者機體內營養(yǎng)、肌肉等儲備較為豐富,且血清白蛋白的水平較高,故機體對自身的保護以及抗炎癥、氧化能力相對充分,更容易保證血管內皮功能的穩(wěn)定[12]。經雙變量Pearson直線相關性檢驗分析,結果顯示低體質量指數與臨床預后不良呈正相關。進一步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體質量高可能是臨床預后的保護因素,提示體質量高臨床預后越好。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體質量高的患者機體的營養(yǎng)儲備相對充分,能夠滿足機體的高代謝狀態(tài),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腦部功能穩(wěn)定,降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不良結局的發(fā)生。本研究因研究的樣本量相對較少,影響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及可靠性,且肥胖標準以及發(fā)病機制等均未進行有效評估,研究尚存在局限,故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及可靠性尚需進一步增加研究樣本量,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分析。綜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體質量指數與臨床預后密切相關,其中體質量較輕的患者預后相對較差,臨床應針對體質較低者提供營養(yǎng)補給,以降低不良預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