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鵬,黃淑妮,王向東
(東莞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廣東 東莞 523022)
現代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為醫(yī)療技術的進步提供巨大支持,而宮腔鏡技術作為微創(chuàng)技術的組成部分,目前在各種婦科疾病診治中均被證實具有良好效果,主要經宮腔鏡輔助的手術方式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手術時間短、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等諸多優(yōu)勢[1]。宮腔鏡的置入屬于一種應激行為,常常會出現疼痛不適,而疼痛的刺激可引起肢體躁動,勢必增加患者手術風險,因此需要做好麻醉工作[2]。對門診宮腔鏡手術的患者,常是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這一麻醉方式可讓患者安靜熟睡及實現良好鎮(zhèn)痛,避免手術帶來的不適與疼痛,讓患者可以很好的耐受,使手術實施順利。在具體的全麻給藥上,用藥類型上以丙泊酚常見,但是丙泊酚麻醉誘導時疼痛明顯,一些患者難以忍受疼痛,且用量較大,可引起明顯不良反應并且延長術后康復時間[3]。依托咪酯屬于一種催眠性的靜脈全麻藥,此類藥物具有無注射痛、呼吸抑制輕微及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等諸多優(yōu)點,臨床中常將其聯合丙泊酚一同輔助全麻,來實現良好麻醉干預效果。本次研究中,探討了將依托咪酯復合丙泊酚的麻醉方案用于門診宮腔鏡手術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2020-12~2021-01納入共計120例患者,均為急診或者需要接受婦科手術治療的患者,且手術也均依托宮腔鏡實施。納入標準:(1)在手術前經查體顯示患者具有良好手術指征,耐受力好,麻醉也好,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在Ⅰ~Ⅱ級。(2)患者的精神狀況良好且有良好溝通交流能力。(3)征得了本人與家屬的同意,在手術前也均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2)合并肺部疾病及心腦血管疾病者。(3)合并精神疾病及認知功能障礙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實驗組60例,年齡24~48歲,平均(36.24±2.15)歲;體質量48~73kg,平均(59.12±2.12)kg;ASA分級:Ⅰ級37例,Ⅱ級23例。對照組60例,年齡21~50歲,平均(36.12±2.18)歲;體質量50~73kg,平均(59.11±2.09)kg;ASA分級:Ⅰ級38例,Ⅱ級2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在術前6~8h均禁食禁飲,術前5min均給予患者靜脈注射0.5mg長托寧,在入室后靜脈維持2mL/(kg·h)的速度注射乳酸鈉林格注射液,面罩吸氧3L/min。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持續(xù)監(jiān)測患者呼吸、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
對照組給予丙泊酚的麻醉給藥方案,具體以泵注藥物的方式用藥,用量為1.5~2.5mg/kg,泵入的速度為300mL/h,如觀察到患者意識消失后以恒定速率維持4~8mg/(kg·h)的速度泵注丙泊酚。實驗組持續(xù)靜脈注入1~2mg/kg丙泊酚,并且以300mL/h的速度泵注依托咪酯0.25~0.35mg/kg,在患者意識消失后恒速泵注依托咪酯0.6~1.2mg/(kg·h)維持。兩組患者在術中均觀察具體情況,若患者出現體動追加丙泊酚,術中出現呼吸抑制抬起下頜并給予面罩持續(xù)吸氧。
(1)觀察兩組患者麻醉效果與術后4h疼痛,麻醉效果:麻醉誘導時間、麻醉維持時間、手術時間及麻醉蘇醒時間;術后疼痛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分值范圍0~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嚴重。(2)觀察兩組術中生命體征,入手術室安靜5min后(T0)、意識消失時(T1)、擴張宮頸時(T2)及蘇醒時(T3)記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3)觀察兩組術中低血壓、蘇醒期躁動及術后惡心嘔吐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麻醉誘導與蘇醒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術后4h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麻醉維持與手術時間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及術后疼痛情況比較
實驗組各時間點HR水平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時MAP較T0時降低,但T2時恢復至T0時水平。對照組T1與T2時的HR、MAP水平均較T0時降低,T3時恢復到與T0時抑制水平,實驗組T1與T2時的HR、MA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術中各時間點HR、MAP水平比較
觀察組在手術期間的并發(fā)癥情況,總發(fā)生率實驗組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n=60,n(%)]
宮腔鏡手術具有療效好、安全性高及恢復快等諸多優(yōu)勢,但該方式因為操作過程需擴張及牽拉宮頸,這樣可以引起體征的波動及疼痛,這對患者的手術治療及康復不利,所以需要應用合理麻醉方式[4]。
對宮腔鏡手術多應用全身麻醉的方式,麻醉用藥上常用丙泊酚這一藥物,該藥物的特點主要是起效快、術后蘇醒短及不會在體內蓄積等,但是實際使用時往往要大劑量用藥,這樣會讓藥物本身所具備的優(yōu)勢消除,使得不良反應明顯及可引起低血壓情況,這對于手術順利實施造成巨大影響,為此實際中常配伍其他藥物一同用于宮腔鏡手術麻醉[5]。本次研究中,探討了對宮腔鏡手術患者,應用依托咪酯復合丙泊酚的效果,結果顯示實驗組在麻醉誘導與蘇醒時間上均較對照組短,實驗組術后4h疼痛評分較對照組低;術中實驗組在HR、MAP體征波動上較對照組小,提示聯合麻醉方式的麻醉及鎮(zhèn)痛效果滿意。分析原因主要是依托咪酯是一種咪唑類衍生麻醉藥物,具有起效時間短、術后恢復時間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等諸多優(yōu)勢,往往被用于麻醉的誘導以及手術麻醉維持,保持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注射過程痛感輕微,通過依托咪酯與丙泊酚配合實現良好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果。此外本次研究結果還顯示,在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上,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聯合麻醉方案的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針對宮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應用依托咪酯復合丙泊酚的麻醉方案可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維持術中生命體征的穩(wěn)定,有效降低術后疼痛及術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