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宇
摘要:如何有效地進行語法教學一直都是一線教師關注的熱門話題。適度、科學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可以使語法教學實現最大程度的增益。立足學生的學,使語法教學更具親和力。本文主要探討中學英語語法教學有效路徑,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以期最終有助于提升教學的整體成效。
關鍵詞:語法教學;方法;探究
新課程改革是對我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重大變革,這樣的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因而,在新課程改革這一大背景之下,學生的英語能力也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提升,不僅要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而且對于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英語應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必須加強學生的英語語法。唯有如此,英語教學才是有實際意義的,是根本區(qū)別于以往的死記硬背模式的。
一、高效開展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有效開展語法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句子的組成及結構,從而在日常交流中結合語法結構進行組句,提升英語應用質量及水平。一是有助于提升教學實效性。作為英語教學的核心部分,語法教學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接觸和掌握更多的語音、詞匯等知識,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以及英語水平。二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英語作為一種外來語言,由于缺乏母語環(huán)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較大難度,特別是很多學生學習英語的意愿不強。
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策略探索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學校作為輸送社會所需人才的重要場所,需要立足當前社會的實際需求,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不斷探索和嘗試,進而摸索出更多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發(fā)展情況的英語語法教學技巧,幫助學生學好并用好英語。
1.在語境中開展語法教學,實現語言形式、意義和功能的有機結合。
很多教師在講解語法時,脫離語境,更多關注于語法結構,使學生不懂如何在實際交流中運用語法,與英語學習的初衷相違背。故此,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一定要有語境意識,能夠根據學生的專業(yè)特點,進行相關教學活動的設計和準備,采用閱讀、聽力與口語練習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使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和運用語法規(guī)則,實現語法應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語言的使用都是在具體的語篇和語境中進行的,脫離具體語境和上下文,句子層面的許多問題就很難加以解釋。在學生們已經初步接觸了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時,因此,通過課前的競賽活動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讓學生對比較級有一個簡單的回顧,為正式進入語法學習做好準備。教師一邊出示圖片,一邊提問以下問題:
(1)Which is faster, cheetah or motorbike?
(2)Which is slower, snail or tortoise?
(3)Which is bigger, America or China?……
接下來,通過觀看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相互比較的片段,提問:How does Mr.Cat compare himself with Mr. Mouse?Who do you like better, Mr. Cat or Mr.Mouse? Why?等問題,引導學生嘗試使用比較級的結構回答。通過 Mr.Cat 和 Mr. Mouse 的對比以及與學生的互動談話,引出與 Mr.Cat 和Mr. Mouse 相關的七個帶有比較級的句子,這七個含有比較級的句子中包括了比較級拼寫規(guī)則的六種形式的代表單詞,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學習比較級的拼寫規(guī)則做好鋪墊。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形成交際需求。通過視頻、圖片、真實的課堂活動,為學生接觸、運用比較級創(chuàng)造條件,使交際情境真實、有趣、貼切、鮮活,讓語言運用建立在交際需求之上。
2.在語言運用中促使語法知識向語法能力轉變。
語法知識是指學習者按照語法規(guī)則能夠判斷出可以說什么,不可以說什么。語法能力是指學習者把語法知識運用于語言交際的能力,即把語法知識運用于各種語言技能(聽、說、讀、寫、譯)中體現出來的能力。在語言運用過程中,要遵守從控制性運用到開放性運用的一般規(guī)律。控制性運用的目的是增強學生對目標語言形式的熟練程度,使學生領悟目標語言的表意功能,為創(chuàng)造性輸出奠定基礎;而開放性運用通過減少對語言的控制,訓練學生在有意義的交際活動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目標語言,使其最終能夠自如地運用目標語言進行交際,促使學生的語法知識向語法能力轉變。學生總結出比較級的變化規(guī)則后,給學生做示范:Let me guess who is your friend.
T:Are you taller than your friend?
S:Yes!
T:Are you heavier than your friend?
S:No.
T:So he is heavier.Do you run faster than your friend?
S:Yes.
T:Boys and girls.Can you guess who is his friend?
……
然后,給學生提供以下的對話結構,使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問答。
設計意圖:首先,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反復呈現比較級的結構,以使學生能夠注意并總結出比較級的變化規(guī)律。其次,教師讓學生在猜測朋友的真實語境中操練比較級,有助于學生了解比較級所使用的情境、所表達的含義和所承載的功能,避免學生因對比較級缺乏感性認識而難以理解其表意功能,或產生認知上的偏差。
3.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客觀來講,語法學習相較于其他內容學習更為枯燥,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密切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采用更多有效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以序數詞、基數詞的講解為例,教師在講解這一節(jié)知識時,可為學生介紹美國人忌諱的數字、喜歡的數字,并講解具體緣由,引導學生對數字產生較強興趣。在簡單句的講解中,教師可選取經典英語歌曲,引入并突出對歌曲中簡單句的講解。通過此種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知識的學習。
4.帶同學們體驗真實的交際場景,感受多變的語法實用情景。
語言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一個人置身于對應的語言環(huán)境中,如果讓一個嬰兒從小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長大,那么他自然而然就會無師自通地學會英語,這是身邊濃厚的英語環(huán)境帶給他的影響,老師們可以將這個理論應用于初中英語的語法學習,帶給同學們更好的學習效果。老師們可以在周末帶領同學們去到本市圖書館的英語角,或者是外國人聚集的地方,讓同學們同真正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交流,一方面,他們的英語能力都是足夠優(yōu)秀,語法也是足夠地道的,能夠讓同學們感受純正的英語交流情景,另一方面,由于每個人的文化背景、語氣語調、用詞習慣等的不同,說話的方式也是各不一樣的,帶領同學們去到真實的交流場景,能夠讓同學們充分感受濃郁的語言氛圍,體會不同的交流情景,從而在真實的交際場景中鍛煉實用性足夠強的英語語法能力。
結語: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模式安“新”,要求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并不是說只能采取學生分組討論、自主探究的方法。只要所運用的教學方法足夠新穎,能夠讓學生快速掌握所學知識,那么,這樣的教學方式革新就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三維語法視角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J].侯姝琛.英語教師.2013(05)
[2]關于英語語法教學問題的思考[J].程曉堂.課程·教材·教法.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