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會黨 潘紅寧 徐友鳳
摘 要: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下診改工作要求自我定標、自我保證、自我提高,學校層面建立與診改相適應的綜合考核制度,以目標實現、職責履行、質量保證、工作業(yè)績?yōu)楹诵?,激發(fā)各層面質量主體內生動力。
關鍵詞:診改 考核 制度 建設 實踐
繼2015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建立職業(yè)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 號)等一系列診改相關文件之后,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又出臺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方案中提道: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fā)展方向,提出有什么樣的評價方案,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并明確提出要健全職業(yè)學校評價。文件中還明確指出: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yè)性、客觀性[1]。
高職院校開展多年的績效考核對于推進規(guī)劃落實、目標實現、任務完成有積極作用,是有效、系統的院校管理方法之一。概括績效考核的特點,更加突出目標實現的單一性、突出事后的結果審查、突出區(qū)別考核者與被考核者、突出監(jiān)控性和他律性[2]。然而,這樣的考核辦法在部分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中顯現出不足:績效考核是事后性,診改強調全過程性;績效考核靠外部監(jiān)控,診改強調自主性;績效考核的標準是他定的,不是由各個層面自定的,等等。基于診改理念的考核評價是把教育部提出的學校層面的診斷與改進工作和學校的目標績效管理及考核工作結合起來[3],目的是發(fā)現問題、診斷問題、提出建議、改進提升,通過考核不斷提高學校各級機構工作效率,提升學校發(fā)展的內驅力,服務于學校事業(yè)發(fā)展。
在借鑒學習全國診改試點院校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和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的相關做法和經驗之后,J 校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與診改相適應的考核辦法。
一、考核制度設計
基于診改理念的考核制度是以目標實現、職責履行、質量保證、工作業(yè)績?yōu)楹诵?,促使各項工作實施形成? 字形” 質量改進方式,促進學校、部門、師生員工共同成長,學校事業(yè)健康發(fā)展。
(一)考核對象
考核對象為學校各個二級單位,根據工作屬性和特點, 分為職能部門、二學院(部)兩大類。
(二)考核內容
職能部門考核內容包含兩個一級指標,七個二級指標。一級指標為目標任務、日常運行。目標任務包含計劃編制、過程質量、完成質量三個二級指標;日常運行包含經費管理、智能管理、執(zhí)紀與安全管理、滿意度四個二級指標。
二級學院考核內容包含兩個一級指標,七個二級指標。一級指標為目標任務、日常運行。目標任務又包含計劃編制、過程質量、完成質量三個二級指標,日常運行包含經費管理、黨建工作、執(zhí)紀與安全管理、滿意度四個二級指標。
考核內容在原績效考核的基礎上,增加了目標計劃編制考核、過程執(zhí)行質量考核、信息化建設與應用、預算編制和經費使用、執(zhí)紀與安全管理等內容,增強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三)考核標準
針對不同主體的特點,制定分類考核標準,引導不同主體確立科學的發(fā)展目標,確保正確的發(fā)展方向。以自然年度為考核周期,在總結上一年度考核經驗和征求各單位意見的基礎上,修訂和調整部門、二級學院綜合考核辦法及評分標準。
二、考核流程
(一)目標計劃編制考核
主要包括計劃編制與預算編制考核兩部分,年初進行考核。
計劃編制,由質控辦負責考核。年初學校發(fā)布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并分解至相關職能部門,職能部門將目標任務分解至本部門和各二級學院(部),并與分管領導、任務承擔部門進行溝通交流,確保達成一致,各二級學院(部)、職能部門結合學校年度目標和機構職責制訂《目標責任書》,最終形成層次有序、上下銜接、時間分明的計劃樹。每年3 月中旬完成目標計劃制訂,3 月底質控辦組織完成計劃編制考核評分。
預算編制,由財務處負責考核。根據省財政廳和省衛(wèi)健委預算編制要求,制定本單位年度經費預算,完成后由財務處根據考核標準進行考核賦分。
(二)過程監(jiān)測與考核
學期中,各單位對照工作標準、崗位職責和考核標準開展工作,依據狀態(tài)數據平臺及各類管理平臺進行及時監(jiān)測自我診斷,每月填報一頁紙報表,根據完成情況及時改進工作措施。質控辦監(jiān)測各單位月任務完成率并反饋,相關職能部門對下達至二級學院(部)的任務進行監(jiān)測并指導改進。過程性考核的部門采取定期直接反饋的形式,年終由質控辦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集中考核打分。
過程評價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即時、源頭采集或工作過程產生的數據,保證評價的科學性、專業(yè)性、客觀性。
(三)基于信息化平臺的年終考核
年終由考核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考核,對照年初目標責任書對目標編制情況、過程質量、目標完成質量、黨建工作、經費管理、智能管理、執(zhí)紀與安全管理、滿意度等進行分項考核評分。
各單位每年年初在學校質量管理平臺上填報《目標責任書》“、一頁紙”(計劃與措施),每月根據實際情況填報任務完成進度與成效;每年12 月月底由考核工作領導小組組織考核部門依據各單位在管理系統中填報的情況及實地考核情況對全年工作進行診斷與考核,其中:二級學院(部)業(yè)務工作考核(基本業(yè)績)直接由相應的職能部門考核,重在校內橫向比較“;突出業(yè)績”旨在學科、同行、省內、國內橫向比較,強調引領性及與往年比較的增值評價;借助考核的指揮棒作用,促進各主體圍繞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確立合理的目標??己瞬块T完成評分及提出工作建議;質控辦將考核結果反饋給各單位,各單位根據考核結果提出下一年度工作改進措施。在考核過程中,各單位如對考核結果提出異議,可以書面形式提請考核小組審定,根據審定結果重新賦分。最終考核結果報黨委會審定。
年終考核評價,主要是以量化的業(yè)績指標和事實性結果為依據,結合黨建、經費管理、信息化管理、執(zhí)紀與安全、滿意度等各項指標綜合評價,增強考核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四)考核結果運用
考核的目的在于促進工作開展,提高工作效率,對考核結果強調綜合運用。可應用于調整年度工作目標,優(yōu)化年度工作計劃;與各單位年終業(yè)績績效、單位領導年度考評掛鉤; 也可作為學校對各單位下一年度財務預算、專項經費分配、領導班子任用及其他資源配置等的依據。
三、結語
診改與考核相結合,將工作任務實施和內部質量保證同步起來,通過定期的考核性診斷和相應的激勵制度,確保自我診改的常態(tài)運行,促進各二級單位和個人工作持續(xù)改進,達到績效管理與目標管理的根本目的。同時,學校的質量管理部門能夠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向考核小組和全校師生推送各種常態(tài)工作數據,考核小組和全校師生還可隨時從學校的信息化平臺查看各單位常態(tài)工作數據,再通過信息化平臺對各單位工作進行評價,重點反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工作意見和建議。
綜合考核制度的制定是基于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需要,有助于提升學校發(fā)展內驅力,也是學校治理轉變的發(fā)展要求,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需要積累經驗和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Z].2020-10-13.
[2]曹潤平,黃麗娜.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 考核性診斷制度的設計[J]. 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 19(2).
[3]陳全勝. 高職院??己诵栽\改運行機制的研究與實踐——以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