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蓉
(新疆塔城地區(qū)額敏縣兵團第九師醫(yī)院功能科,新疆 塔城 834601)
胎兒畸形又稱之為出生缺陷,是指胎兒在子宮內存在染色體異?;蚪Y構異常,屬于新生兒常見的一類生理缺陷疾病,不僅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還影響家庭和諧[1]。目前臨床上早孕期篩查時間規(guī)定在孕11+0~13+6周,此段時間內能夠完全觀察胎兒結構,主要是因為胎兒結構基本完善分化,通過規(guī)范化超聲檢查,能夠了解當前是否存在嚴重結構畸形和NT(頸項透明層)是否增厚現象,及時發(fā)現胎兒異常,降低出生缺陷胎兒率,為決定妊娠方案提供科學依據,影響妊娠結局[2-3]。本研究旨在探索早孕期胎兒規(guī)范化超聲檢查的作用性,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行NT(孕11+0~13+6周)檢查的1 300例孕婦(觀察組)和1 300例孕中期孕婦(對照組)作為本研究對象。觀察組平均年齡(28.65±2.36)歲,平均孕次(2.11±0.56)次,平均產次(1.15±0.21)次。對照組平均年齡(28.19±2.44)歲,平均孕次(2.57±0.78)次,平均產次(1.22±0.33)次。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孕婦和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所有孕婦經血HCG、超聲檢查,確診為宮內正常妊娠;③觀察組建立孕期保健檔案時,孕周<10周;對照組建立孕期保健檔案時,孕周為19~27周。排除標準:①合并妊娠并發(fā)癥者;②合并各種急慢性疾病者;③配合性較差者。
1.2 方法
1.2.1 測定方式 按照孕期保健指南對首次超聲檢查規(guī)定,測量頭臀長、胎兒NT、核定孕周,根據NT厚度結構和頭臂長測定結果,判定胎兒NT值是否正常,同時,還需進一步確定胎兒是否存在三體綜合征、唐氏綜合征等遺傳疾病,明確具體缺陷,向孕婦和家屬交代處理措施。
1.2.2 超聲檢查方式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選擇PHILIPS-iUElite、飛利浦EPIQ5,探頭頻率為3~5 MHz。具體掃描方法:在進行正中矢狀切面檢查時,測量靜脈導管血流參數、NT值、頭臀徑,橫切旋轉90°后,探查胎兒頭端至足端,以橫切面為基礎,結合多切面評估。①顱面部結構:在橫切頭顱面保持腦中線居中,顯示正常顱骨環(huán)完整,清晰顯示脈絡叢形態(tài)、大小,顯示雙側眼眶,觀察晶狀體、眼距、眼球形態(tài),向下橫掃顯示下頜骨、硬腭、鼻骨、上頜骨額突,顯示面部三角區(qū);②胸部結構:結合彩色多普勒和二維圖像掃查,探查心臟全面,觀察心尖指向、心胸比例,旋轉側動探頭觀察上腔靜脈、動脈導管、主動脈弓的走行和位置,連續(xù)完整觀察胸壁;③頸部結構:測量NT,橫切面顯示有無臍帶繞頸、頸部有無明顯包塊以及包塊范圍、大小;④腹部結構:正中矢狀切面觀察舒張末期a波是否反向、頻譜形態(tài)、靜脈導管走行,在橫切面顯示胃泡,了解腹壁連續(xù)完整性,膀胱橫切面顯示臍帶根部和兩根臍動脈;⑤四肢結構:觀察四肢的長短以及關節(jié)活動、形態(tài),探及下肢和上肢。
1.2.3 胎兒NT測量及結果處理 需將胎兒脊柱和胎頭保持同一水平位上后,測量NT,觀察切面,調節(jié)探頭,連續(xù)測量三次兩條高回聲線內側緣部分距離,將其判定為頸部透明層厚度,若孕周<12周胎兒頸后透明層≥2.5 mm或NT厚度≥3 mm,需行無創(chuàng)DNA檢查,分析胎兒染色體核型,判斷有無三體綜合征[4]。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出生缺陷和不良妊娠結局(包括圍產兒死亡、全子宮切除、急診剖宮產率);分析觀察組NT值增厚胎兒染色體結果和畸形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1 兩組孕婦基本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34例出現胎兒異常,其中20例出現器官結構異常,14例胎兒NT增厚。其中NT增厚的13例胎兒均行羊水穿刺活檢或絨毛活檢,確診為三體綜合征的9例均需實施引產,其他4例繼續(xù)妊娠。對照組中,6例篩查出三體綜合征,均實施引產,14例胎兒器官結構異常。
2.2 觀察組NT值增厚胎兒染色體結果和畸形情況 NT增厚的程度越大,患染色體異常風險越高,且患染色體異常風險和NT值增厚程度呈正協同關系,見表1。
表1 觀察組NT值增厚胎兒染色體結果和畸形情況分析
2.3 兩組出生缺陷和不良妊娠結局比較 觀察組出生缺陷率、圍產兒死亡、全子宮切除、急診剖宮產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出生缺陷和不良妊娠結局比較[n(%)]
胎兒畸形發(fā)病率占所有活產兒1%,屬于產科常見病,目前誘發(fā)因素較多,包括母體早期伴有葉酸缺乏、高血糖、高熱、微量物質缺乏以及外部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影響[5]。為了提高人口出生質量,還需在產前加強相關檢查工作[6]。早期臨床上常通過遵守《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規(guī)定孕婦孕期不同階段的行為規(guī)范,并進行相關輔助篩查、常規(guī)保健篩查、健康教育和指導工作,將措施和內容覆蓋于整個圍產期[7],雖然能夠篩查不同類型的胎兒缺陷疾病,及時干預、處理,但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因孕婦保健期間依從性、設備或技術方面受限,導致保健規(guī)范情況不盡如人意[8]。
規(guī)范性超聲檢查能夠盡早對胎兒畸形進行篩查,及時發(fā)現胎兒異常之處,并提供相關解決方案依據,以便降低畸形率,提高出生人口質量[9],將其用于產前檢查中,能夠通過測量頭臂長和NT值,及時發(fā)現異常之處[10]。但隨著相關研究增多,部分學者認為超聲波可對母嬰產生不利影響,影響胎兒大腦發(fā)育,但通過間隔超聲檢查頻率,能夠減輕超聲波帶來的影響,相比之下,帶來的利遠大于弊[11]。NT厚度在孕早期胎兒中,多為正常超聲表現,主要是指位于胎兒皮膚高回聲帶間的帶狀無回聲區(qū)域以及頸部深部軟組織高回聲帶區(qū)域,屬于頸部淋巴結暫時性回流障礙[12]。本研究結果提示,NT增厚的程度越大,患染色體異常風險越高,且患染色體異常風險和NT值增厚程度呈正協同關系。由此說明,測量NT值有利于發(fā)現胎兒畸形,明確妊娠時胎兒數目和絨毛膜性,此外早孕期進行超聲探查,重點觀察臍帶、胎盤、四肢、腹壁、腹部、心臟、胸部、顏面、脊柱、頭頸等部位,以免漏診,增加胎兒出生缺陷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出生缺陷率、圍產兒死亡、全子宮切除、急診剖宮產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在孕期進行規(guī)范化超聲檢查能夠及時發(fā)現胎兒畸形和異常之處,但在早孕期進行檢查能夠及時處理胎兒畸形現象,降低胎兒出生缺陷率,改善妊娠結局,在臨床具有較高應用價值[13]。
綜上所述,規(guī)范化超聲具有操作簡便、診斷正確率高、無創(chuàng)性等特點,用于孕早期孕婦中,能夠及時為治療方案擬定、預后評估提供科學依據,降低出生缺陷率,改善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