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燕
(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1)
1.1 過程性學習評價。學習評價是指對作為一種客觀活動的學習,其過程及結果滿足于對一定的學生學習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斷的活動。學習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個體學習的進展和變化的評價,還是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學習不能只看學習的結果,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的態(tài)度和學習的過程。芭芭拉.E·沃爾弗德和弗吉尼亞·約翰遜·安迪生認為,“當把學習的意義理解為多維的、整合的,并體現(xiàn)為長期行為的活動時,評價才是最有效的?!?/p>
以下五個方面可以幫助理解過程性學習評價。第一,評價的價值取向,包括目標取向的評價、過程取向的評價、主體取向的評價。目標取向的評價是將課程計劃或教學結果和預定課程目標相對照的過程;過程取向的評價關注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的交互作用,注重評價者對評價情境的理解,強調過程本身的價值。第二,從評價發(fā)生的時間來理解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貫穿在教學前、教學中以及教學后,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部分。第三,根據(jù)評價發(fā)生的空間,評價可分為課堂內的評價和課堂外的評價,貫穿課堂內外的評價是過程性學習評價。第四,依據(jù)評價的內容,過程性學習評價指向的就是學習過程,把學習過程視為認知/思維過程,看作學習動機和學習策略,和視為學生在學習中持有的情感與態(tài)度。第五,過程性學習評價是指使用過程性的方法在學習過程發(fā)生的時候對其進行評定。
1.2 外國語學院公共英語評價機制。外國語學院承擔著學校的公共外語教學,且一直沿用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占60%,平時成績占40%,這種評價模式不夠客觀詳盡地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在傳統(tǒng)評價的基礎上增加過程性評價,增加平時分,最后的學習總成績變成期末卷面成績占50%和平時成績占50%,兩者相加最后的得分形成學生的期末總成績。根據(jù)教育部對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學院制定對應的教學目標和計劃;在教學評估要求中,明確規(guī)定對學生學習的評估分為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為了更有效地對學生英語成績實施追蹤,達到教育部的評估要求,學院將過程性學習評價貫穿于平時成績的評定中,平時成績具體見下表:
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2020級大學英語(一)平時成績記錄(總表)
平時成績評定的設計以教學目標為基礎,從表格中可看出,平時成績包含課內評價和課外評價。課內評價在原有的考勤分基礎上,在增加網(wǎng)絡課型后,為更好地評價學生在網(wǎng)絡課上表現(xiàn),故增加課內自主學習評分;課堂表現(xiàn)分值從以前的10分提高到20分,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學習高度關注;課外評價包括翻譯或寫作作業(yè),閱讀綜合,四級模擬,幫助學生意識到平時點滴練習能提高翻譯閱讀能力,并逐步向四六級要求靠近。以前對課外自主學習的評價幾乎是空白,用平時分的方式引導學生課下自學,這是一個很大的變革,扭轉學生只關注課堂學習,忽視課下學習的觀念。增加過程性評價,一改傳統(tǒng)評價方法陳舊、缺乏系統(tǒng)的缺點,使得教師和學生都不再像以前那樣隨意對待平時成績,幫助學生認識到平時學習和知識積累的重要性,督促學生更認真地對待學習;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和改進教學方法,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效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提醒學生加強練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
表格需要教師從五方面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單一的評價方式不能滿足過程性評價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以此為前提,靈活操作,盡量運用多樣評價形式全面反映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進程和效果。第一,學生出勤。對學生的出勤考核是最基本的要求,可以看出學生對待英語學習的基本學習態(tài)度,教師可持續(xù)關注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變化以調整教學;第二,課堂表現(xiàn)是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積極程度的評價。這部分內容需要教師自主、靈活設計評價內容,如課堂提問、回答問題、聽寫、值日報告、小組討論、辯論、口語練習、課堂小測,教學游戲等,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又能活躍課堂。在小組活動中,學生鍛煉合作能力;在辯論中,學生展現(xiàn)自己敏捷的思維,雄辯的口才,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第三,翻譯或寫作作業(yè)的布置。四六級考試涉及翻譯和寫作能力的考查,督促教師和學生特別重視翻譯和寫作的教學和學習,主要通過教師課堂講解和布置相應練習,學生課下在網(wǎng)站完成提交,教師在網(wǎng)站發(fā)布參考答案,學生可以參考并自行修正。第四,課內自主學習。該部分針對網(wǎng)絡課設計,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網(wǎng)絡學習,主要以學生自習為主。學生需完成教師當堂布置的相關練習和測試,以鞏固所學知識,針對錯誤率高的試題,教師帶領學生找原因并講解。第五,課外自主學習。英語課時安排較少,學生僅靠聽課想取得英語學習的進步完全不可能。這部分主要內容是閱讀,教師每周布置一次閱讀作業(yè),要求學生課下完成相應英語閱讀教材單元練習,教師在期中和期末各檢查一次作業(yè),并對學生提出的材料中的難點進行輔導。
過程性評價要求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而且要評價課下的表現(xiàn)。教師成為學生的促進者和激勵者,以及評價者身份,這要求教師嚴謹認真、公平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營造師生彼此信任的和諧教學氛圍。教師對課上學習設計形式不同,記錄和評分也有差異,但這些活動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學生看到教師登記成績后,增加學生對自己課堂表現(xiàn)的信心,對教師產生信任感。由于每次課堂活動不同,參與的學生數(shù)量不定,筆者利用QQ群,讓學生接龍登記的方法記錄學生參加課堂活動情況,這樣記錄詳細且不容易遺漏,學生互相監(jiān)督,師生相互信任,學生對自己的平時表現(xiàn)心里有數(shù)。為了避免平時成績“教師一言堂”的誤會,在值日報告和教學游戲等活動中,筆者采用學生群體評分形式,各小組在課堂上展示完值日報告后,學生根據(jù)教師給出的打分標準,發(fā)布打分投票,全班同學投票后最終得出該小組的最后均分。學生通過相互評價或學生對其他學生進行評價,看到對方的優(yōu)缺點,學習其優(yōu)點,避免其缺點,這樣的互相交流學習,能很好地促進自身發(fā)展。筆者把作業(yè)范例通過QQ群發(fā)給學生,給學生呈現(xiàn)不同水平的匿名作業(yè)范例,讓學生根據(jù)范例辨別好、良好、合格、不合格的作業(yè),為學生明確自己想要達到哪個作業(yè)水平的學習目標,有助于學生明確和理解高質量學習的標準。在翻譯作業(yè)、測試、聽寫部分,根據(jù)學生相應得分拉出區(qū)分度。鑒于表格對監(jiān)督學生預習方面的缺乏,筆者自行增加該部分內容,并納入平時分記錄中。總之,平時分客觀反映學生在一個學期中的學習表現(xiàn)及學習進度,最終要與期末考試成績合并,成為學生學期總成績記錄下來,期間要靠師生共同努力完成,需要教師真實、客觀、公正做出評價,維護課堂教學的凈土。
過程性評價和管理促進教師和學生不斷改進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對教師改變不適宜的教學方式、評價方式,促使學生改變不合理的學習方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有效的過程性評價的方式,敦促學生在學習中變得自律和自主,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轉變?yōu)橐龑д?,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持,讓學生承擔起學習的責任,變?yōu)榉e極的參與者和自主的學習者,能夠進行自我監(jiān)控和指導。以上評價表格清晰顯著、較為全面地體現(xiàn)過程性評價方法。廣大教師使用后,發(fā)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相應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和壓力,但能如實公正地反映學生成績,得到學生的肯定和信任。評價的本意蘊含著對學生學習的支持與改善,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性、參與性以及主體性。盡管任何評價都逃不脫評價者的主觀判斷,但過程性評價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評價者的主觀判斷,是相對比較合理的評價方式。對于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學習中展現(xiàn)的品格、意志、韌性,學習內驅力等隱形素質是沒有任何方式可以評價的,而它們是學生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教師雖無法記錄在平時成績單上,但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口頭的鼓勵和一個善意的提醒,以及關切的注視,會意想不到地幫助學生建立不斷進取的信心。在實際評價操作中,很多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在評價素養(yǎng)方面亟待提高,急需補充評價理論和相關的評價經(jīng)驗,增加評價設計,為實施有效的反饋和為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評價更多的機會。